分享

教育论坛:“名师”“名”在哪

 老刘tdrhg 2017-06-06
教育论坛:“名师”“名”在哪
“名师”“名”在哪

王淦生

 中国教育算不上发达,但教育界各式各样的“名头”绝对称得上世界第一。单看基础教育领域,不必说技术职称,只各种“荣誉称号”就能让你眼花缭乱——像层层级级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名校长、名教师……宛若天女散花,将杏坛装点得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在教育界已经有三年五载的教师如果身上没有一个两个这样的头衔罩着,向别人介绍自己或填表格时都会觉得自己特别寒碜。

 其实,这些“荣誉称号”大多也就是在评职称或是自我推荐时用得着,除了“特级教师”之外,跟待遇直接挂钩的也不多。其实,这些称号评定起来特别麻烦——不仅要看教学成绩,看是否发表过科研论文,看课题研究,看综合表彰,而且还要教师自己申报,单位审批,由教育行政部门定夺……一顶小小的“桂冠”成了教师教学工作之外最大的负担。

 与之相比,笔者所供职的学校日前刚刚推出的“学校名师”头衔,无论是评选还是待遇都更简捷、实惠。在此作个介绍,供教育界同仁借鉴。

 本人所在学校是一所新办的县级中学,今年刚报批了省“三星级高中”。作为高中,学校领导在创业阶段就将学校定位在“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行列。而这“一流”和“知名”的“具象化”指标就是:每年高考中必须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两校。为此,学校制订了一系列促进这一“愿景”实现的奖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这一年一度的“学校名师”的评选。

 当选“学校名师”的条件只有一项:任教高三不少于三届,且每届都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一旦荣膺“学校名师”,待遇与省特级教师相同:每月享受300元奖励性津贴。

 基础教育领域完全拿北大清华录取数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的原因很明显:国家几乎倾一国之力在大树这两面大旗,期望在高手林立的世界高教界占据一席之地,以至于使得这两所大学成为中国高校中无可比肩的霸主,成为无数中学生及其家长的“梦中情人”。

 学生考取北大清华,其巨大的广告效应和“吸睛”效果更让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层都乐于拿它当考核学校教育质量、考评教师教学能力的简单而又易于操控的尺子。所以,自上而下给学校、教师下达的教学指标中,北大清华的录取数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而“冲击北大清华”也就成了学校办学、教师教学的第一要务。

 笔者的一位分管高三教学的顶头上司就曾多次在高三教学会议上重申:“强化班的老师,你们要时刻将目光锁定在最有希望考取北大清华的尖子生身上!”一所学校如果算作一个舞台,尖子生和他们的老师才是主角,其余的人不过是跑跑龙套。

 中国教育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是这种“一俊遮百丑”式的教育:有了考取北大清华这百分之一的“俊”,就算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丑”都可以无视。至于这百分之一的“俊”究竟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俊”又当别论。

 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学校才算得上一所成功的学校呢?当然是看该校毕业生的走向——小学看本校有多少学生考入了知名初中,初中看本校有多少畢业生考进重点高中,而高中现在都不比本科率了,直接看名校录取率!那些全国知名的“超级中学”,哪所不是凭着令人恐怖的名校录取率而居于一省一市甚至跨省跨市高中教育的垄断地位!

 比如高考中,你抢得一个省状元、市状元,一夜之间,你就会成为“状元之母”“状元之父”,你的学校就会成为名校,你的学校乃至地方领导都会因此而获得不菲的政绩。而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则会成为其背后一道黯淡的背景。

 如此看来,“学校名师”“名”在哪?说到底不过是在帮学校、帮领导,当然也帮自己“出名”。那么,这样的“名师”究竟会给我们的教育真正带来什么样的正能量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