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检人·手记】不收礼的“约客酒”

 超越梦想之上 2017-06-06

“表哥,我星期六结婚,记着回来喝我的喜酒。”刚接通电话,就听见快一年不见的表弟请吃“结婚喜酒”。

“行!我到时候一定去。”表弟已经是二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常年在外打工,现在突然听到要结婚了,我心中不禁替他高兴。

“我听姑妈说,你去纪委后,都有两个多月没回家了,家里好多事你都不管了,这次你必须要来啊!”表弟不依不饶。

挂了电话我不禁莞尔。

星期五下午,请假后我直奔车站赶最后一班客车回家。

刚到村口,就听见唢呐声声,心里暗叫“不好”,果然进家门看见好多邻居在我家忙碌着,桌子边围着一泼吹唢呐的人,好不热闹。

“快帮忙,明天我们家约客到你二舅家吃酒!”母亲见着我就说。

“约客”是我们关岭的古风俗,以前由于大家生活条件不好,但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娶亲生子、搬家立屋,子女上学什么的,都靠着亲戚出力,姑妈、舅舅、姨妈、表亲、干亲这些亲戚须得请一泼吹唢呐,邀约一群人,浩浩荡荡,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到主家,显得体面。本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风俗原先只为热闹和互相帮助“约客”,不知什么时候起,这已经变质成为一些人借机敛财的手段。

十八大以后,大力弘扬社会新风尚,为移风易俗,关岭县纪委出台一系列禁止国家公职人员滥办酒席和引导群众规范办理酒席的措施,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约客酒”越来越少了。

现在自己家里就要约客,我身为纪检干部,还真哭笑不得。

“爸,我觉得,这酒不能办!”我的态度坚决。

“什么,不办?亲戚朋友明早来了怎么办?已经准备的饭菜怎么办?我们家怎么向你二舅交待?”父亲一连串高声连珠式的发问。没想到平时话不多的父亲红着脸激动的说出这样一番“道理”。

谈话陷入了僵局。

母亲一看爷俩说话不对头,急忙说:“我们也知道办约客酒不好,政府也经常来宣传,我们之前也考虑过不给你说。但你忘记没有,你结婚的时候,你二舅是约客来的,才把场面搞得热热闹闹,我们不约,你说你二舅怎么想,寨邻、亲戚们会怎样看你爸?”

母亲的这番话倒是让我幡然顿悟,原来症结在这儿——“父亲的面子”,我心里便有了底。

“爸、妈,你们说的我知道,二舅对我们家那还用说,但是这酒是真不能办。”我刚说到这,父亲作势又要打断。

“让他说完。”母亲忙说。

“你们听我讲,滥办酒席是违反规定的,而且我是纪检干部,知纪违纪,要受处分的,另外,你们自己也知道,寨邻亲戚朋友现在都反感吃约客酒,村口那个张叔家,为了吃酒,把老黄牛都卖了!你们不知道吗?反正现在没人喜欢吃酒!”。我不急不忙慢慢解释。

“那我们准备的饭菜不就浪费了,多可惜!”母亲的反驳理由显然有些无力。

我知道我说的话起用了。

“爸、妈,咱不浪费,这客我们还得“约”,唢呐照样吹,明早还得让寨邻们来。”我笑道。

看着父亲和母亲一脸是诧异,我有说道:“客可以约,但礼不能收,虽说别人家也有约客收礼,但从我们家开始,就不再收了。”

“那行!”我刚说完,父亲爽快接上了嘴。解决了面子问题,父亲想通了。

晚上,我到二舅家向二舅说明了情况,二舅和表弟也都很理解。

第二天上午,接到单位电话有急事,就赶回单位加班了,很遗憾没有参加表弟的婚礼。

后来听弟弟说,这次不收礼的“约客酒”来的人还真不少,更多的人是听说办酒居然不收礼,专程来看的。

作为一个纪检人,虽然进入这个系统的时间不长,我还清楚地记得刚进单位那天的任前谈话:“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纪检人,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讲规矩,要有先人一步,向我看齐的意识,特别是在生活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维护纪检干部的形象,带头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家人和身边的朋友……”

对于这番话,我将用一生去践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