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观察——2023年的中秋,老家归来随笔,就是闲唠!

 易说学问 2023-10-07 发布于河南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社会观察——2023年中秋,回老家随笔,就是闲唠!

十一小长假还没结束,不得不回来上班!

想骂资本家太会剥削人吧?你还得感激人家赏饭吃!

毕竟现在这行情,没进体制内的,能有口饭吃就已经很不错了!谁让你当年有好的国企不去,非要到私企?

人到中年,才知道稳定与可靠的重要性。

作为80后,岁月已不饶人,逐渐失去了身体和心理的强大修复能力,也失去了年轻时的低试错成本!

与老人般开始怀念老家了。

每逢过节,必回老家!

2023年中秋和十一整合成了八天假期,不容易,同时间段出行的人高度集中,比春节出行的人更集中。

放假的前一天晚上,抖音上有人说从市区到三环,走了仨小时,吓得当晚不敢走。

放假的第一天早上,看地图导航,仍旧是一片红通通,城市道路和高速都是大堵车!

直到下午启程,也不敢走高速,只能沿着乡间小道走,儿子女儿在路过村庄时都会问“是不是到爷爷家了?”

因为,窗外一水的红砖青瓦铁皮棚。

北方的乡村基本上是一个模样,出了城市就能感受到老家的味道!

本来1个多小时间的高速路,走下面花了三个多小时,就这,还要庆幸没有走高速。

每到过节,也不敢出去游玩,就算很想去求学七年的汴京城赏赏秋菊,也不敢去。

平时人车稀疏的千年古城,一到过节,铁定变堵城!

偶有周末才可能去转一圈!

呆过七年的河南大学,也旧容不再,虽然更漂亮了但也更陌生,再加上,河大也开始往郑州搬了,怅然若失之感,让人不太想去体味已经流逝的大学时光!

回老家,汽车后备箱总是塞的放不下,过节礼品都是媳妇准备的,好东西都是要送给老丈人家的,留给自家父母的并不多,也就没有多少满载的喜悦。

母亲跟着我们在城市里带娃,父亲不愿来市里住,一个人在老家耕地,几亩薄田都是他一人在忙活,好在有姐姐帮衬着。

虽然地里种得都是省力庄稼,机器种和收,但仍旧需要人操心。

除了播种和收割季节,父亲有大把时间去听戏或找人下象棋,只在麦收或秋收时节才比较忙,中秋,正是忙时,也正发愁。

玉米收割后,天一直在下雨,父亲之前很骄傲说他找到一处不会积水的好位置,把玉米堆放在那里,不会发霉发芽。

等到出太阳了,掀开一看,还是有不少发霉了!

他曾拉出去卖过一次,人家嫌湿潮,不收,他们收了也晒不干,天气预报说接下来几天都是阴雨天!

虽然有一部分玉米发霉了,父亲仍庆幸自家玉米只收割了一半,剩余的因为晚熟,还在棵上长着,不太怕连阴天,同村除了我们和三伯家的玉米没收完,别人家的都已收完,晾晒时都遭遇阴雨天,很多已经发芽了!

我也去田里转了一圈,望眼都是秋后的一片光秃秃,少数田里居然绿油油,近处一看,是落在地里的玉米粒发芽了,那密度比播种时要稠很多!

对比媳妇娘家,她们村里种的全是经济作物,胡萝卜、共菜、白萝卜,芹菜,仍旧一片绿油油。

尽管如此,仍在抱怨谷贱伤农:蔬菜价格低的可怜!

在田间地头,10块钱能买半三轮车的花菜,在城市想都不敢想,顶多能买两三棵。

在农村,种懒庄稼还是种经济作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忧。

与村里人闲聊,他们很多人羡慕之前种大蒜的,那是真赚钱了,但是,这一季无论种粮食还是蔬菜,没几人能赚钱,能收回投资就很不错了,更不要说人力成本。

相比经济作物,懒庄稼不容易亏本,但不会赚到多少钱!

父亲虽然庆幸自家玉米发霉的不多,但仍旧抱怨天气:“玉米生长的时候,需要下雨时它不下,一遇到收庄稼它就下雨,这天气真是真邪门......

父亲今年买了部智能手机,学会了基本操作,手机上可以看天气情况,不用天天蹲守在电视机前等天气预报了,但仍有新的烦恼:天气预报不准!

哪怕定位到自家村里,也经常不准!

中秋节,就算下雨,也是要走亲戚的!

记得当年结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没想起来要走亲戚,事后急着补,冒着秋雨挨个亲戚家转了一圈,今年依旧!

老家的八月十五,都兴走亲戚的!

我们先去了姥爷家,姥姥前年走了,只剩姥爷一人,耳朵很背,全然听不到我们在说什么,好在身体健康,人也乐观。

我老妈最放不下的就是姥爷了,他那年代的男人们都不会做饭,他又不愿意去几个舅家轮着吃,只会自己煮面条。

电费用完了,他也不会交,发展太快的社会,对老人并没有那么友好!

接着我们去了大舅家,大舅的两个儿子中秋节都没回来,他们在城里安了家,大妗还夸大儿子节前回家帮着掰玉米了,她家玉米卧了,机器收不了。

她说两儿子都带着老婆孩子去旅游了,没回来,老两口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也不会认为儿子不孝顺,对儿孙们来说,节日也很难得,就算要拉着老两口去旅游,他们也不会去。

去二舅家时,家里没人,大门虚锁着,硬是推开进去,放下礼物就走了,也没发信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想到是我送的?

二舅家的事儿很多,我妈经常抱怨二妗不孝顺,姥姥在世时,经常和姥姥搁气,不给老人东西不说,还要从老人那儿索要东西。

逢年过节,我妈都不让我们去瞧二舅和二妗,不仅我妈不喜欢他们,大舅和三舅也与她们不相往来。

去年,二舅家表妹出嫁、生子,没有通知我爸妈,也没通知大舅和三舅家,我爸事后知道了,抽晚上送去了份子钱,也没能吃上一顿喜宴,老家的人都很计较这个。

三舅家还好,新建的房子,临着大路,三舅、表弟和三妗都能挣钱,唯一令人发愁的是:表弟二十六七了还没找对象,他自己倒不急,三舅和三舅妈可真急了,到处找人说媒!

但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根本找不到女娃儿,没有合适的茬儿,连说媒都无处可说。

表弟在深圳开挖土机,钱也挣了不少,但接触不到女孩,加上人老实,一直单着!

这种情况在农村一点儿也不稀奇,村里的光棍儿一抓一大把,奔四的都有不少,全国的农村大概如此。

三舅年轻时,很帅气,浓密的自来卷此时也秃顶了,不由感慨:时光真会薅人头发。

想起来也好笑,我自己的头发正日渐稀疏,还要替舅舅们发愁?

去三舅家时,他正忙着摊玉米,都是卧倒玉米稞上掰下的有点干瘪的玉米,好玉米都在地里晾晒着呢,他很高兴聊到他家里的玉米还没有发霉!

三妗当天没在家,正在镇上的超市做收银员。

已经不是我上次回老家逛超市时见到三妗时的那个超市了,现在又换了一家,镇上的超市现在都很大,也有好几家,但生意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乡镇集市,逢年过节,外出打工的人回来时会很热闹,超市正需要人。

这次我们去镇上,发现赶集的人并不多,可能八月十五已经过去,该走的亲戚都走的差不多了,老家的习俗一般都会赶在八月十五之前走亲戚,我们是回家晚了才节后走。

对于走亲戚,我感觉最亲的亲戚,莫过于我老姐了。

姐夫在城里打工,心疼假期加班的三倍工资,没舍得回老家过中秋。

姐姐家的地,老早就包出去了,自己不种,老姐却经常去给别人干活,成了标准的农业工人,不过她心态极好,按她的话说:“闲着也是闲着,干一点不是一点吗?”

姐家有两个儿子,也就是我的两个外甥,大的上高中了,小的还上小学,在农村,有两个儿子的父母都会发愁,将来娶媳妇儿可难啦!

就像我家前边的邻居,男孩儿打工时谈了个女朋友,隔壁县的,一开始女方爸妈就不愿意!

邻居在县城里给孩子买了一套房,还送20万彩礼,女方老爹仍不同意,但那女孩子也给力,非他不嫁,跟着他去打工了。

不过现在,彩礼钱已经收了,应该是成了!

说实话,在农村,有几家能送一套房和20万彩礼钱的?关键,后续还要各种出钱,六万六,八万八都过时啦!

娶农村媳妇儿,当真比城里的贵,房子车子都得是新的,还未必能娶到全新的媳妇儿。

拿三十万加1套房去买个媳妇,仍旧很难!

姐姐和姐夫自从生了老二之后,就一直在发愁,两个儿子怎么办?

还好我外甥争气,成绩不错,希望到时考个好大学自己讨媳妇儿吧。

走亲戚,媳妇回娘家才是大头,好东西都要给他们准备着!

不仅要买酒买菜,还要做饭,本人也算是小厨神一个,虽然和专业的没法比,但在她们家也算是高手了。

每次去,凉菜一般我都会事先买好,可以直接上桌的,热菜还要等着我去炒,所以,每次去他们家,我们都是最早到的。

她们家的亲戚,都会商量着在同一天去,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媳妇的哥嫂家,媳妇的姐姐和妹妹家),非常热闹。

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我进行了劳动改造,大舅哥在家里要挖一个大地窖,想收购红薯囤起来,价钱好了再卖,我就帮着从挖好的地窖里往外运土。

她家院子也同时改造了,占地一亩变成了一亩半,填埋了墙外的一部分坑,院子扩张了不少,老丈人和大舅哥都很有干劲儿,我自然也不能怂!

除了老人身体有点小毛病外,她家日子也很不错,大舅哥开手机店,嫂子当老师,县城和市里都全款买了房,家底儿也很厚,现在又要干农业。

一片欣欣向荣!

最不喜欢的就是,媳妇回娘家,都要在那儿过夜,让我没多少时间呆在自己老家,重要的是儿子和女儿也喜欢呆在那儿,一群小孩可以玩,很热闹。

老丈人家住在镇上,附近又有游玩的地方,确实热闹。

我老家在村里,没挨着城镇,比较偏,我们村的年轻人基本都不在家,邻居也没有几户有人。

儿时热闹无比的通mer儿,大人小孩,饭前饭后都会聚一起,嬉笑打闹的地方,现在要么是荒草一片,要么种上的南瓜冬瓜和葫芦,枯黄的藤蔓到处延伸。

邻里之间,大多也成了点头之交,没了以前的热情和热闹!

记忆中,那些健壮爱笑的长辈们,老的老,走的走,年轻一辈儿也不怎么认识,儿时的小伙伴,中秋节也没见一个回来的。

都说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其实更显衰败!

对很多人来说,老家,除偶尔的一次客居,就只留在记忆里了,很难回得去!

等过几年,父亲种不动地的时候,也会来城里,老家的院落也荒芜掉了,记忆中,那才是真的家啊!

老家的院子比周边邻居家的都大,院子前紧挨着的一片空地,也是我家的一处庄子,父亲一直说那是给我留的,原计划等我结婚时再盖院子的,现在零星地种了点儿蔬菜。

城市安了家,老婆孩子都不会回去,这辈子估计是住不上父亲留给我的庄子了!

媳妇和我要回市里上班,母亲先不跟着回,说过几天再回,先帮父亲把玉米收完!

离开老家,车子又被塞满了,有丈母娘送的,有父亲摘的:花生、花菜、南瓜、葫芦、花生、红薯,满满当当!

车子开动,媳妇说:“明显,车子变沉了!”

每次离开老家,并没感受到有多么不舍,总觉来日方长,谁又能想到:每一次普普通通的离开,对于曾经的人和物来说,就是永别!

或许是年龄大了,老家归来,总有千般滋味!

乡愁也好,儿时记忆也罢,归来时,车沉,人也很沉!

亲,多点赞关注!

好文推荐

内审干货-其他应收款专项审计
预收账款实用技巧干货——利于账务清晰、盈余管理和税务筹划
内审干货——采购审计之“供应商入围”,怎么审出有价值的东西?
审计干货——风险矩阵,审计人员可学、可用
审计干货——人力部门的舞弊示例,细说人力舞弊八法
内部审计报告编制的11项忌讳——老审计告诉你如何做好报告
内审干货——财务审计时,如何查看财务凭证?细解象数理占
内审干货——如何开展“合同管理”审计?细讲要点,一篇足矣
内审干货——合同台账管理审计,事项虽小但也值得注意
内审干货——内审人员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了解业务流程”
内审干货——《招标文件》怎么审?细讲!
内审干货——内审人最实用的几种表单,细讲做法!
内审干货——账外资产,应审!可审!
内审干货——财务凭证要不要看?怎么看?关注点儿在哪?
内审干货——项目经济审计,不用心真审不了!
内审干货——合同付款,要怎么审?细讲干货!
内审干货——替代票,是怎么管理的?审计要怎么审?
内审干货——审计24项常用语,通俗解说,新人避免露怯!
内审干货——商业管理审计,教你如何审出东西来,一篇就够!
内审干货——民办高校审计,要审哪些东西?怎么审?
内审干货——建筑物出租审计,细说干货!
内审干货——考勤审计怎么做?细说!
内审干货——委托第三方开展内部审计,怎么考核与监督?

内审故事——小人物的倔强和报复,职场聪明人的手段
审计故事——领导树立权威的一个小手段,追问“不必要”的细节
内部审计案例——女秘书欲上位,后宫争宠引起的舞弊审计
内审案例——“无中生有”的流言引起的职场悲剧和审计事故

审计经验——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做内审,坑太多、太深?
内审经验——老实人不能做审计,老实人该去做业务?
内审经验——被审计部门或人员不配合,怎么办?干货!
内审经验——审计报告里面没东西可写,咋办?
内审经验——入行前后,对内部审计的认知变化!
内审知识——内审成熟度,亦是内审师水平的5个层级,细讲!
内审经验——业务部门非让审计签字,你签吗?
内审经验——清楚内审部门的权力边界,越权则后果难料!
内审经验——审计循环,对内审来说就是鸡肋!
内审干货——业务招待费很难审计吗?很难!为什么?

职场笑话——6个黑色幽默,审计人更懂得,有点儿污!

审计小笑话——苦逼的内审人,要学会苦中作乐!

职场段子——20个职场小笑话,开心每一天!

职场段子——不正经的10个内审冷笑话,乐中有得!

内审段子——审计知识干货,干货湿讲!

审计知识——内审师们的职业道德,内涵段子说干货,湿讲!

内审笑话——又冷又诛心的黑色幽默!

内审段子——内审人的冷笑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