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贴秋膘”

 GXF360 2017-06-06
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贴秋膘”

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贴秋膘”

□文/吕沛宛李玉萍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

(图/李静雯)

俗话说:贴足“秋膘”好过冬。话虽如此,但是贴“秋膘”也要适可而止。

解读贴“秋膘”

立秋以后,金风送爽,天气逐渐转凉。经过长夏酷热的煎熬,人们的食欲变差,饮食消化能力变弱,加之夏季新陈代谢旺盛,汗液排泄增多,所以立秋时人们都会比较消瘦一点。因此,古人无论南北,都有立秋节杀猪宰羊补“秋膘”的习俗。在过去农耕时代,夏季多为青黄不接的季节,南方麦子相对较少,水稻还未成熟,这时候,农民们食物相对短缺;六月份是北方麦子成熟的季节,人们忙于收割麦子,紧接着播种新的农作物,例如玉米之类,消耗了大量体力。因此,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需要补“秋膘”,一来可以补充夏季消耗的能量,二来可以补养身体以增强体质迎接秋收。

的确,在过去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贴秋膘”很有必要。如今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人们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体力劳动相对减少,饮食品类也相对更加精细化。但随着富裕时代的到来,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肥胖症”的剧增。据统计,目前全球肥胖人数已接近6.4亿,这是一个全球性威胁,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引起诸多社会问题,而且威胁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柳叶刀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中国肥胖人口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让人震惊。另外,因饮食结构改变所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类代谢性疾病也逐年增加。因此,时代在变化,早已今时不同往日,切不可完全照搬古人留传下来的习俗,盲目地贴“秋膘”。

科学合理贴“秋膘”

科学、合理地“贴秋膘”,需要因人而异。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工人,由于夏季劳耗过大,饮食又偏于谷类,肉类的摄入相对较少,那么立秋之后就有必要补一补,以增强体力来完成高强度的劳动,并为秋季增强自身体质打下基础;如果你平常酒肉不离口,脾胃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导致脾胃功能受到损伤,那么到了秋高气爽之时,则有必要多吃清淡食品,以减轻胃肠道负担,使脾胃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这对秋季养生大有益处。

贴“秋膘”并不等于多吃肉。现如今食材丰富,人们并不缺少肉食,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疾病比比皆是,因此贴“秋膘”的食材就需要更加慎重地选择,更多时候适合进食秋季时令瓜果蔬菜;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医嘱进补中医膏方。很多人一提到“膘”字,往往会望文生义,认为长膘就要大量进补肉食,这其实是一种错误、肤浅的观点。不过,《说文解字》当中解释到“膘,牛胁后髀前合革肉也。从肉声,读若繇。敷绍切。”由此可见,“膘”确实为肉也。但是,《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这就告诉我们饮食要多样化,以谷类食物为基础,能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维持人体的能量需求;肉类食品能够补益身体,满足人体对脂肪和蛋白质的需要;蔬菜瓜果类则可以辅助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食物纤维和各种微量元素等。因此,我们需要将“五谷”“五果”“五畜”“五蔬”进行合理搭配,均衡营养摄入,才能真正达到贴“秋膘”的目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和食物类型,是贴“秋膘”的不二法门。比如有的人会说,秋季多吃水果比较好,那么吃水果就是他们秋季补养的方式;而有的人觉得水果偏于寒凉,吃完容易拉肚子,那么这类人则不适合在秋季进补水果;还有的人会说喝羊肉汤可以温补,进而补充体力,那么在立秋后适量进补羊肉汤则是他们秋季“贴膘”的方式;还有人觉得喝羊肉汤容易上火,那么这类人则不适合用这种方式进补。因此,具体如何补“秋膘”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五谷杂粮均为平性食品,为人体提供了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食物纤维等基本营养物质,人们基本上都适合吃。动物类食品则有寒热温凉之别,一般跑得越快的动物,其肉的性质越热。比如狗比羊跑得快,所以狗肉相对于羊肉更热;羊比牛跑得快,所以羊肉比牛肉热;而牛又比猪跑得快,所以牛肉比猪肉相对热些。因此,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贴“秋膘”。中医理论认为动物类肉食乃“血肉有情之品”,可大补气血,若非身体瘦弱者,不宜长期食用,而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适时、适量地补充。

夏季因为节令的缘故,人们普遍会出现不影响生活的“体虚”。其实,夏季体重减轻三五斤是正常现象,而且减重对于肥胖人士反倒是一件好事。入秋后,天气开始逐渐转凉,脂肪细胞开始逐渐积聚,用以防止热量的扩散,以便冬天起到保温作用,所以这时的人体即便不多吃也会自动发胖,若这时过量贴秋膘,会摄取过多的热量;同时伴随天气温度的下降,身体循环也会减慢,摄取的能量会更容易聚积体内,从而引起肥胖。所以,许多需要减肥的同志秋季反而需要适当增加运动,不宜增加饮食,不然,“秋膘”一旦贴上了,就很难去掉了。总之,贴“秋膘”要因人而异,该贴则贴,该减则减。

至于何时贴秋膘最为合适,一般选在霜降之时。霜降乃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转换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霜降期间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句谚语“一年补透不如补霜降”,提醒人们在入冬前要注意养生,适当进补,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另外,贴“秋膘”要以平和为度,正如《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意思是秋季自然界因万物成熟而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深思外弛,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季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背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会发生饮食不消化的泄泻疾病。

贴“秋膘”是对于健康生活的一种追求,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贴的。比如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来说,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早晚温差变大,心脏的负荷加重,脑部容易缺血,再加上天气干燥,睡眠时水分消耗过大,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和食后腹胀,所以不妨在别人贴秋膘时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之品。

虚不受补怎么办

还有一部分人“虚不受补”。由于夏季脾胃功能过弱,若突然大量进补高蛋白的动物食品,这类脂类食品难以消化反而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肠胃中,从而诱发胃胀不适、感冒、发热、上火、便秘等,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不可一味“蛮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先要清淡饮食,养护脾胃,多食粥类,以补益脾胃之气,另外,还可以每天吃一个蒸鸡蛋,达到进食平和而不伤正的目的。

在临床上,很多孩子因为夏季饮食不好,导致消瘦乏力,所以,一到秋天,父母就急于给孩子大量补充肉食,结果往往导致孩子发烧、食积,这就是补过量的后果。

总之,贴“秋膘”要因人而异,适可而止。现在你知道要如何给自己贴“秋膘”了吗?赶快行动吧!

吕沛宛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学术流派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二五”中医养生学后备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首届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河南省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中医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河南省中医临床知识比赛一等奖,郑州市技术状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讲大河网、新浪网“体质与养生”视频;多家电视台养生栏目组嘉宾。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养生科普文章二百余篇,出版《把好大夫请回家》等多部养生著作,其中《把好大夫请回家》获河南省科普成果奖一等奖;河南省文化建设与科普优秀作品奖,《广泛应用媒体传播中医治未病》获河南省科普成果奖二等奖。
特色诊疗:顺四时阴阳,凭色脉盛衰,针灸药,防未病,治已病。
擅长各种上火症、畏寒怕冷症、痛症和亚健康状态、失眠、眩晕、面瘫、偏瘫及疑难杂病。埋线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胃炎、胃溃疡、腹胀、泄泻、妇科疾病、不孕不育、肥胖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