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拳须知---致有志于迈进太极文化修习之门者!

 太行森林 2017-06-06

建立正确的态度,意味着事半功倍,学、练太极拳当以此为开端:

一、太极拳是高级高雅的艺术-----不是年衰老弱者的专利。习拳,当从青少年开始。
二、太极拳是精准缜密的修炼、养生和搏击技术的训练体系----不是简单的“体操类”外在动作。
三、养生和技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体两用----从来没有过“养生太极拳”和“搏击太极拳”之分别。
四、太极拳祖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虽博大精深,但可通过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方式被大多数人所掌握----现代科学包括人体生理运动知识与传统太极拳修习方式并非水火不容。


要学好、练好太极拳的5个基本条件:

第一,兴趣。要自己真心爱好,愿意为之付出苦工夫,并能以此为乐。

第二,明师。明师是真正明白太极拳的老师,不一定是有名气的“名师”。作为“明师”首先自己要练习到太极很高的功夫境界,其次他能善于教授学生,能把自己的功夫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的教给学生。学拳要有好的老师领路,因为中国功夫是几千年的实践、领悟的总结,没有一代代清晰的传承,没有诸多真正明白老师为你领路,你几乎不可能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探索出正确的道路,更不要说达到“太极功夫”的巅峰。
第三,恒专一门。首先是恒专一门,然后触类旁通,最后博采众长。需要说明白的是,恒专一门20年,触类旁通20年,博采众长20才,如此自然可以有大的修习成就。太极拳习练者,往往犯'贪多图快,欲速不达'之病。

第四,下够工夫。大量锻炼和实践很重要。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工夫下到了,功夫自然就出来了。方法正确,几年就可以出很好的功夫,而欲成为绝顶高手,则要穷一生的精力了。

第五、悟性。无论对于习武者,还是悟道者,个人的领悟重要,但这里所言“悟性”不等于聪明,听明白老师话,下工夫习练,比聪明重要。不是建立在大量锻炼、实践基础上的领悟,是不会对功夫进步有任何帮助的。很多近代历史上的功夫高手,往往肯实实在在下工夫的,而并不是天生绝顶聪明者。其中道理好比打篮球、弹钢琴,你不实践,不大量实践练习,怎么可能靠聪明的想像、推理成为篮球高手、钢琴大师呢?! 


如何认识太极拳的修习内容与修习次第?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太极拳。

太极拳,不只是外在动作,太极拳有深刻的内涵,包括太极哲理、太极心法、太极内功等。

其次,修习太极拳,要内外双修

如果只学动作,不修习心法和内功,不仅养生效果不好。更可能招致许多问题。

再者,修习太极需要具备匠人精神。

不要说修习心法和内功了,即便是学太极拳架,一招一式都应如学芭蕾舞和学钢琴一样严格、规范、次第清晰。如果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跟大帮比划,短期练习会给习练者带来一般运动的健身效果,长年累月坚持习练,必会因极其细微处不规范的动作,带来膝盖、腰胯等筋骨的损伤。许多中老年太极拳习练者,打拳膝盖疼,其实并不全是因为缺钙骨质疏松退行性病变,很大原因是太极拳动作的极其细微的不精准(不合乎生理自然),但他打得习惯了,还自我感觉良好,而不能自省自察,久而久之,积小伤而成大患,必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最关键一点,一定要学精准,确保学到规范精准的太极。否则,不如不学。

对于教与学双方的要求:

一是明师。所谓明师,就是真正明白、高明的师父或教练。成为一位明师,就必得正脉真传,且自身修得证到太极拳体用真谛,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因材施教,能够深入浅出,会教善传。

二是良徒。所谓良徒,未必是绝顶聪明的人,反而那些不太聪明,甚至有一点笨,却对太极文化(技艺)有着极大兴趣与热情,能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肯下大工夫、精益求精者,往往有大成就。而这类不走捷径、信师坚定的修习者,如果恰具备绝顶聪明的天赋,那将来成为大师也是不无可能的。那些或浅尝辄止,或贪功求速,或信师不坚,或倒行逆施,或离经叛道,或旁门左道,或嘴行千里屁股在家里的“嘴把式”.........诸如上述之流,即便再聪明绝顶,也是不足为论了。

总之,教练严谨的教学和学员精准的修学,这除了技艺本身外,更多的是由态度决定的。教与学双方真正敬畏太极文化,感恩太极文化,愿意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就一定能教好、学好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