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跑者务必谨防猝死

 GXF360 2017-06-06
夜跑者务必谨防猝死

夜跑者务必谨防猝死

□文/黎淑贞主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

夜跑健身,是时下都市人最时兴的健身方法。今年7月10日晚上11时,广西南宁市27岁的温先生在夜跑时突然出现身体不适,被朋友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这件事情的发生,让大家在震惊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沉重的问号——这样的悲剧有前兆吗?能避免吗?

事件 小伙夜跑突感不适后离世

温先生是个热爱运动的小伙,今年27岁,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在南宁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之前是一位夜跑爱好者,几乎每天都要参加夜跑。

2016年7月10日晚上11时许,温先生像往常一样,来到他每天参加夜跑的南湖公园。但在跑了一圈之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而倒在地上,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不醒等症状。一同参加夜跑的朋友当即拨打急救电话,把他送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抢救,11日凌晨3时,医生宣布抢救无效,温先生身亡。

温先生的哥哥告诉笔者,弟弟平时体格很好,爱好运动,没有什么疾病,夜跑是他的一个习惯。对于弟弟在夜跑后离世,他想不通:跑步也能要人命?

笔者看到了温先生的病历,据医生记述,温先生跑步后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然后突然晕倒,四肢抽动,被朋友送到医院时已经心跳停止。医生当即为温先生进行了心肺复苏等抢救,但没有效果。死亡原因考虑是心源性猝死。

医院 跑步猝死的病例并不多见

其实,近几年有关市民在运动中突感不适的新闻并不少见。2014 年12月1日,南宁有一位足球爱好者在踢球时倒地猝死;2015年9月3日,两名高一男生因军训运动量过大,患上横纹肌溶解症,要住院……

笔者从南宁市的几家大医院了解到,医院里平时也会遇到一些因跑步而导致身体不适的病人。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沈印介绍,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些跑步导致身体出现毛病的人,最常见的症状是跑步后出现肌肉拉伤、中暑,猝死则很少见。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黄琦斌表示,一般来说,运动中猝死,很大可能性是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平时也偶尔接到类似的病例。

分析 造成猝死的最大可能是心脏出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沈印分析,夜跑(跑步)猝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跑步者本身有心脏问题;二是脑部出现问题,比如动静脉畸形等。在夜跑中,常见的不适症状有很多,比如胸闷、低血糖昏厥、手脚抽筋麻木,夏季还会有中暑的症状出现。

另外,夜跑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等造成的横纹肌溶解,也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横纹肌溶解会导致肌肉溶解,如果治疗不及时,肌肉损坏后释放的代谢产物进入毛血细管,还会导致急性肾功能的损伤。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黄琦斌分析说,运动猝死一般都是有原因的,而最大的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通常病人自己并不知道,因为平时都没有什么不适。另外高温也是猝死的一大诱因,因为高温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天气炎热时进行激烈运动,血管会随之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心脏为了加快新陈代谢,加大了诱发心源性猝死的概率。80%以上的运动猝死都是由运动诱发心脏疾病导致的。

黄琦斌提醒,大部分猝死者发病前是有症状的,主要表现为胸闷或胸痛,如果此时进行运动,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如果出现了这种症状,那就最好暂时不要运动了。

警告 “夜跑”别攀比

夜跑,如今在都市人中日渐流行。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夜跑族”,几乎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自己夜跑的成绩,有人说这么做会给自己动力,能坚持不懒惰;不过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攀比,为了能有好成绩,就拼了命地跑……其实,归根结底,夜跑就是为了身体健康,要量力而行。

动力——朋友圈晒数据成了他跑步的“监督”

“哇!你的身材真好,是怎么做到的?”市民黄东磊每每在微信朋友圈发图秀身材,朋友们不仅会留言表示羡慕嫉妒,更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全靠夜跑!”黄东磊回复。

黄东磊是一名夜跑者,已经跑了有一年之久,每次夜跑的动态消息,他都要发朋友圈。一开始他一个人跑,时间久了就觉得没啥动力,后来他就开始在朋友圈发动态、刷数据。渐渐地,每次夜跑就到朋友圈“打卡”的做法,成了他坚持的动力。“每当我的数据被朋友超过时,我就想下次我要超过他,或者说我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多跑。”黄东磊告诉笔者,每每看到朋友圈里朋友们的跑步数据,自己就有了动力,觉得别人能做到,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我一般从晚上8时开始,到10时左右结束,跑2个小时,大概有6~8公里。”黄东磊说,自己刚开始是锻炼身体,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每天都会坚持跑,有时一个人,有时三五成群,一般都会选择在公共场合,比如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

“以前,我们是约饭,现在是约跑。”通过夜跑,他还把一些喜欢夜跑的朋友都召集起来,建立一个夜跑群,这样大家就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刷数据,一同进步,不仅锻炼身体,还增添跑步的乐趣。

攀比——为了晒出体面成绩她弄得筋疲力尽

市民王小姐也是一位夜跑族,和黄东磊一样,她也会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跑步动态:跑了多少公里,花了多少时间,经过了哪些路线……一项一项,非常详细。

对于朋友们在朋友圈里晒的数据和每个人的运动排名,她很放在心上,老是觉得自己每天不能比别人跑得少,如果自己的成绩在某一天拿了第一,就很有成就感。

有时候,王小姐为了能晒出体面的成绩,即使跑不动了也一直咬牙坚持,觉得自己一定要超过别人。为此她经常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甚至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工作没劲,效率低下。

夜跑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拿来攀比的

“南宁悦跑群”的群主“饺子”说,跑步多了会出现强迫症。对于跑友来说,每次跑步必定要跑到自己想要的那个距离,哪怕很累,哪怕就是走也要完成;或者和别人比成绩,一定要比朋友跑得多。其实这样对身体是很不好的。每次的夜跑目标都应该量力而行,跑步应该是一种锻炼的方式、跑友之间交流的方式,不是拿来攀比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黄玲说,夜跑不仅是一种锻炼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夜跑也要看自身的身体状况,不舒服就适量,量力而为之。身体也是需要休息的,不是每天跑就是好的,要学会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哪些人不适合夜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沈印表示,年龄较大,平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等人不太适合夜跑运动。

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副院长金哲说,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量。一是运动之前要进行体检,通过做动态心电图来确定是否适合参加夜跑;二是根据个人状态。如果跑步时觉得胸闷气短,就说明运动难度太大,应该减少运动量;三是如果白天的身体状态不好,有胸痛、胸闷等不适感,夜晚就不要运动了。

夜跑要注意这些问题

1.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慢慢地加大自己的肺活量和运动量。

2.跑前一定要热身,活动关节等,跑后切记不要马上洗澡、吹空调、立马坐下,应该多走动,舒展肌肉。

3.最好有人陪同,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夜跑者,不要去比较隐蔽偏僻的地方进行夜跑,最好选择熟悉的路锻炼。

4.夜跑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路线的选择,尤其是女孩子如果要选择夜跑的话,一定要选择光线够好的路线,并且约上小伙伴与自己一起。

5.一定要带上手机,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联系。有些人出门跑步不喜欢带手机,但是夜跑带上手机就是一份安全。

6.要注意路上的交通安全,最好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在马路上跑步要注意安全。

延伸阅读

晨跑好还是夜跑好

最近有网帖称,晚上并不适合运动。该网帖列举了晚上运动带来的危害,包括“晚上锻炼伤阳气,晚上运动会更加疲惫,晚上运动对内脏不好”等等。

对此,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教研室主任张卫表示,关于白天锻炼还是晚上锻炼的问题争论由来已久,中国人习惯传统的作息时间和传统价值观,认为“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但是,西方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夜跑,实践证明,夜跑推动了大众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但是,早上空气经过一夜的沉淀,大颗粒物质都沉淀在地表1~2米的空间,这时大量吸氧对肺不利,说明早上锻炼并不益于人体健康。除此之外,老年人心脑血管意外大都发生在上午9~10时的这个时段。而下午 3时~晚上9时,人体血压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应急激素水平较低,心率较低,运动安全性较高。建议一般在下午3时~晚上9时参加运动较为理想。

四个测试判断你是否适合跑步

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跑步要求?下面给出四个测试,如果做其中某个动作有难度,那么可以在不跑步的日子练习这一动作,并逐步增加力量或者次数。六个星期内经常重复这4个测试,以便判断身体是否有进步,然后跑步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

测试一:腿筋灵活性 用一条拉伸绳或者绕圈的毛巾,做直腿脚筋拉伸,尝试将一条腿抬起与身体成90度,保持几秒钟,然后换另一条腿。如果不能达到90度,放下绳索,重复拉伸动作,朝胸部方向轻轻压腿背,双脚各做两次。

测试二:核心肌肉稳定性

尝试连续做20个仰卧起坐,只用腹部肌肉力量。如果无法做到,可进行以下动作:屈膝90度,下巴收缩,然后向前倾靠近膝盖,腹部用力,髋部和上半身不接触腿部。做两组,每组10到20个。

测试三:上半身力量 做10个标准仰卧起坐,髋部不松垮,男士需做20个。如果无法做到,进行以下锻炼。双手各握一只0.5~4公斤重的哑铃,屈肘,手肘位于髋部,快速轮流将拳头抬高到下巴位置,做10秒钟为一组,每次做两组。

测试四:腿部力量 向前抬腿45度,放低,脚不接触地面,连续做20个抬起再放下。如果无法做到,可尝试每次放低脚时接触地面,尝试做20次。如果最终能够完成20个不着地的抬腿,可在脚踝绑上0.5~1公斤重量,再尝试做20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