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疾病跟乳腺癌症状很像,现在知道还不晚【乳腺篇】

 kjs999_com 2017-06-08



 

乳腺疾病严重威胁健康,乳腺癌并发率逐渐上升,应该引起女性朋友关注。专家表示:乳腺癌容易与一些乳腺疾病混淆,需要注意鉴别诊断。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关于乳腺癌鉴别诊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乳腺纤维腺瘤

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大多在20~30岁期间。肿块明显,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圆形或扁圆形,一般在3cm以内。单发或多发,质坚韧,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界清楚,无黏连,触之有滑动感。肿块无痛,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是增大较快,而且很少有疼痛,但有恶变发生的可能性。


2. 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是由于内分泌的功能性紊乱引起,其本质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正常结构的错乱。一般有典型体征和症状,容易区别。



3. 腺结核

比较少见,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状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为炎症性病变,可形成肿块,有时大时小的变化,患者不一定有肺结核,也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有1/3的患者难以与癌相区别。



4. 乳房囊肿

可分为积乳和积血。积乳多见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根据病史和体征不难诊断。积血多见于外伤,因积血堵塞乳管,未被吸收而形成炎性肿块。


5. 导管内乳头状瘤

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多为老年妇女,50%有血性溢液。多发者呈弥漫性结节,无明显肿块。此瘤可恶变。


6.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也称非哺乳期乳腺炎。极少见,多有急性发作史,可有疼痛、发烧等,但经消炎治疗后很快消退。当病变局限急性炎症消退时,乳内有肿块,且可与皮肤黏连,也易误诊为乳腺癌,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乳腺导管堵塞,导致乳管内脂性物质溢出,进入管周组织而造成无菌性炎症。急性期突然乳痛、红肿、乳头内陷,腋淋巴结可肿大,易被误诊为炎症乳腺癌。


7. 脂肪坏死

好发于肥胖妇女的乳房外侧部分,大多数有外伤史,需要进行细胞活检来鉴别。


8. 叶状囊肉瘤

多见于35~40岁者,发展较慢,肿瘤呈分叶状,部分坚硬如石,部分区域呈囊性。瘤体常巨大,有时溃破,很少与胸膛固定。常误认为晚期乳腺癌,但根治术后疗效很好。转移不多见,一般以血行为主,偶有淋巴道转移。


9. 乳腺恶性淋巴瘤

较罕见,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2%。好发年龄为50~60岁,女性多见,常为单发。临床表现常为迅速增大的肿块,有时可占据整个乳房,肿块呈巨快或结节状、分叶状,边界清楚,质坚,有弹性,与皮肤及乳房等无黏连。肿块巨大时表面皮肤菲薄,血管扩张,并引起破溃。腋淋巴结亦可同时受累。临床诊断常较困难。X线片常与其他恶性肿瘤不易区分,需经病理切片才能明确。



 

鉴别诊断除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仔细检查临床体征及进行X线和超声波检查之外,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必要的。在确定是否患有癌症上,病理诊断具有最直观的证据,因此也最具有权威性。一旦当乳房出现肿块、乳头溢液或乳头糜烂治疗不愈时,应当主动配合医生,积极接受必要的病理组织活检,否则会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