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柔性引才,这样破解西部人才短缺之痛

 寻找教父 2017-06-08


2017年,加拿大华创会科技考察团到成都离岸基地参观、对接


《中国人才》记者 丁艳丽

柔性引才,是西部地区破解人才短缺瓶颈的有效探索,而要实现柔性引才成果的长效化,西部地区还要针对现存的问题,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


人才的短缺,一直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如何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如何保证柔性引才发挥作用的长效化?西部地区在一路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求解。


昆明理工大学三七资源重点研究室


人才短缺催生引才新政策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地区间人才发展不平衡趋势更加明显。比如科技人才,尽管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但无论从规模增速、还是全国占比,均落后于东部地区。


只有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动力,西部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才能更快更好地向前推进。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部地区的人才工作。为了破解西部地区“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人才向西部流动的政策和措施。比如,1996年就开始启动的“西部之光”项目,20年来,已先后为西部地区培养输送科技人才近2600名;由中组部、团中央共同推出的博士服务团项目,至今已派出17批,一批批年富力强的博士服务团成员接力奔赴西部省区,持续为西部地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也积极作为,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不断探索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等引才方式;另一方面避开刚性引才的现实阻碍,探索多样的柔性引才方式破解人才结构性矛盾,在院士专家西部行、“周末工程师”、校企合作等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推出柔性引才新政策,为西部柔性引才提供新思路。


2016年,云南出台《柔性引才办法》,提出加大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建立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以多种方式柔性汇聚海内外人才资源。对经评审认定符合条件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参加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申报参评人才项目、休假疗养、绿色通道服务等方面,可享受省内同类人员待遇。


2016年8月,青海制定《青海省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提出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项目招标、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专题服务、合作交流,以及经认定的其他柔性引才方式,积极吸引省(国)外人才(团队),同年还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柔性引才模式引进高端急需紧缺人才,探索建立“不看时间看业绩”的考核管理和评价激励办法。


2016年10月,四川成都发布《成都高新区关于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提出建设成都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方式,柔性引进海外离岸人才进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并突破现有人才政策申报标准,离岸人才进区创新创业可不受在成都高新区工作时间长短限制,享受政策扶持,加速海外离岸人才的柔性聚集……


破解人才结构性矛盾,西部地区开始以制度创新完善柔性引才机制。


通过柔性引进上海交大教授王世平,大理宾川发展了当地特色葡萄产业,图为王世平专家工作站的葡萄种苗基地


柔性引才频频出招

几年前,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曾组织开展过一次“国内知名专家走进柴达木科技服务活动”,活动邀请了盐湖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的12名专家赴州内相关地区和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为企业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提供了发展建议,受到了当地企业的好评。


由于避免了身份改变、家庭搬迁、子女教育、工作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不便,满足了国内外、体制外人才以及一些专才对工作地点、工作方式、工作回报的多元化需求,近年来,柔性引才方式在西部省区越来越受到欢迎。随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所得”等柔性引才理念的不断创新,近几年,西部地区的柔性引才方式越来越灵活。


2016年5月,新疆伊犁州在江苏南京召开发布会,集中联动开展对口援疆柔性引进紧缺人才公开招募工作,并首次将离退休老专家、老干部、老学者等“银发精英”纳入引才范围。


这是新疆根据柔性引才实际与地方发展需求,创新引才方法的有效尝试。 “‘银发’人才一定会持续接力,共同努力一起造福当地。”江苏省援疆克州指挥部副总指挥崔浩说,江苏是一个人才大省,现有离退休干部70多万人,他们当中有一大批是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专家,新疆柔性引进“银发”人才,不仅能促进当地的教育、医疗事业发展,而且能加强两地合作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同样作为西部地区,近年来,宁夏石嘴山大胆探索通过搭建平台、校企联姻、协同创新、落地创业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每年全市50%以上的科技研发项目、专利申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是在柔性引进人才的主持、合作或参与下完成的。”石嘴山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调动市场主体柔性引才的积极性,石嘴山对企业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每月给予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以奖代补形式全额返还给企业。对来当地从事技术入股、投资创办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优先解决投资立项、融资、孵化用房等实际问题。


……


对接当地优势、打通流动渠道、创新引才方式、西部地区在柔性引才的探索过程中不断突破并一路收获。


在云南省委及省科技厅的推动下,昆明理工大学挂牌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了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


创新,让“活水”流起来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不是难事,柔性引才也并不困难,难的是留住柔性引进的人才为我所用。


西部地区的柔性引才,当前还存在着政府和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在管理考核、薪酬待遇、政策激励等方面尚未形成良性保障机制;对如何更好使用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方面方法不多、力度不够,忽视了人才提供智力保障的重要作用等问题。


“西部柔性引才的关键是理念的突破和体制机制的突破。”陕西宝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稳柱说。


有专家表示,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柔性引才必须有体制机制做保证。建立管用实效的柔性引才政策,要在抓好已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建立鼓励性保护性政策。充分发挥柔性引进人才方式的效用,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柔性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客观反映柔性人才的社会价值;建立必要的保障体制。基于柔性引进人才的流动性、不确定性特点,加强人才流动中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人才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才流动的开放性和有序性。


柔性引才,也需要用人单位内部机制的完善。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志健指出,柔性引才,西部的用人单位有机遇,但用人单位必须认识到“事业成长是人才的第一生命”,要想让柔性引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尊重人才的个人科研意愿,在个人科研意愿与学科发展对接上下功夫;要满足他们科研的基本要求,要有内部机制上改革的具体措施,这都考验着西部用人单位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实践证明,柔性引才是西部地区引进各类智力支持的有效尝试。2016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更是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创新柔性引才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供了政策依据,《意见》中多次明确的柔性引才政策和举措,有助于西部解决一些人才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实现以效用为目标的人才管理体制。


“柔性引才有助于盘活人才资源,但柔性不是随性、任性,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需要科学的机制、稳妥的举措。”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局长李和风认为,对引进的人才也要建立合同契约,机制上要有约束。他建议:目标要理性,要做好顶层设计,按需引进,搭好平台、做好配套,不能为了引进而引进;机制要有弹性,在用才的时间、方式、经费管理等方面,因人而异、分类管理;环境要包容,要形成能来能走、能进能出的良好循环,柔性人才可以转为刚性,刚性人才也可以改为柔性;对权力必须有约束,既取信于人才,又要对人才明确责任、诚信自律,按协议办事。

柔性引才,让“活水”长流,需要各层级更深层次的机制创新。


(来源:《中国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