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127. 康养小镇:四川红格——中国首批特色小镇

 昵称pkNUi 2017-06-09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旅游 康养”的产业发展、“阳光、温泉、运动、休闲”的形象在攀西地区享有盛名,定位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具有南亚热带风情的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城镇。

01 概况

红格镇是盐边县南部片区的中心城镇,面积160.23平方千米,辖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600余人。201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7亿元,2011-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9亿元。


02 特色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红格镇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四季都是旅游好季节,特别适宜冬季避寒,有“内陆的海南,四川的三亚”的美誉,是攀枝花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红格镇以“阳光、温泉、运动、休闲”为品牌的阳光康养健身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红格康养健身旅游小镇”。红格作为全市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累积投入国有与社会资金50亿元,对康养旅游产业进行大力培育,红山国际、训练基地等一批大型项目先后落地并建成,于2013年成功创建红格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

康养旅游产业连年较快增长,近三年的增长率均达到10%以上。分时度假、交换度假等新型“互联网 ”特色的旅游产品在红格落地,也带动各个年龄阶段与消费层次的客群到红格休闲度假。

“旅游 康养 农业”特色产业长足发展,使红格镇不但有效解决本镇失地农民与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吸纳了益民乡、新九乡、和爱乡以及凉山州会理县、会东县的部分劳动力。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红格镇总体规划中对产业功能分区按北拓南优的原则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安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严格按总体规划中的风貌要求设计,视觉通廊良好,天际轮廓线优美,具有强烈的南亚热带景观。

作为四川省旅游型重点小城镇和重点镇,红格镇加强对镇容镇貌的管控。对主要商业区—风情一条街建筑进行了风貌整体设计与改造,建筑特色鲜明,尺度体量等细部表现严谨,基本无封闭式小区,新老城区风貌和谐有致。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一、文化传承,包括:笮山文化、太阳文化、康养文化、宗教文化等。

二、文化传播:包括:城市营销、康养论坛等。

03 体制机制探索

    转变城市建设理念

从以单纯注重GDP到可持续发展,从单纯的功能性城市建设转变到宜居宜游的“康养健身旅游小镇”。注重适宜本地特色的“旅游 康养”产业落地,以第二产业反哺一、三产业,将红格镇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康养胜地。

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温泉康养小镇

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进行研究,为红格的城镇、温泉康养度假区规划建设把脉,提出“以康养旅游产业为核心,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规划原则,控制建筑形态,以此为引领,红山国际、假日酒店、训练基地、旅游风情街项目陆续落地。

整合行政执法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对规划建设的管理,使乡镇级城镇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培育集体经济,注入发展活力

在红格村探索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筹资入股筹建商贸、物流基地与农副产品交易与加工中心,增加就业机会。


04 面临的问题


05 发展目标

红格镇将以“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模式,投资100亿元,初步建成占地约9平公里的“红格康养健身旅游小镇”,达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接待康养人群6万人次的规模,树立国内“阳光温泉康养健身第一品牌”

06 近期工作


07 相关政策支持


08 专家点评

作为攀枝花市2012 年的急难险重民生项目之一,“红格集镇”的打造让昔日“平凡”的小镇成为了攀枝花市远近闻名的阳光、旅游、康养之地。早在1985 年,经攀枝花市政府同意,红格温泉开发被市建环委列入城市综合开发项目;随后,红格温泉公园、温泉疗养酒店等接待设施、省运动技术学院训练基地、绿色运动休闲中心等项目纷纷落户。2013年12月《红格镇总体规划(2013-2030)》对红格镇建设与发展规划定位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具有南亚热带风情的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城镇。


近几年来,红格镇形成了明确的“旅游 康养 农业”产业形态,城镇环境与服务设施得到了完善与提升;并在“笮山文化、太阳文化、康养文化、宗教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展望红格镇的未来发展,个人认为明确核心产业的定位非常关键。应当避免产业发展中“大而全”的思想,深入研究“康养”对设施、环境与市场的定位,区分“康养”与“竞技运动”的不同需求,将“康养”的文章做细做精。另外,面对周边区域同质化的竞争,还应加强建设与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与改革,加大品牌建设与宣传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力争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点评专家:黄建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博导,《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图文编辑:承晨)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