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患者的常规床旁检查法

 福缘吉祥 2017-06-09
楼主踏青放牛 2016-08-28 06:06:48 本帖最后由 踏青放牛 于 2016-8-28 06:09 编辑

20世纪中叶源自工程学的控制论引入前庭和眼动生理研究后,开始了现代前庭眼动学时代,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对相关疾病机制的认识。眩晕床边检查法是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果。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方法近20年来的诞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床边检查法。一些经典性和代表性眩晕床边检查法著作和教科书集中体现了这些成果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国际前庭疾病分类(ICVD)的陆续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化眩晕床边检查。


眩晕涉及耳科,神内,内科,老年病,急诊科,骨科,眼科,乃至精神科等多学科,各科医生背景不同,各自专业常规检查的覆盖面不同,缺乏从眩晕学整体观出发,可涵盖各专业的床边检查,很容易漏掉一些重要的基本内容,是造成眩晕病人不能及时分诊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眩晕常规床边检查很有必要。


规范眩晕床边检查也同样重要,目前缺乏有常规可循的床边检查方法,某些重要临床现象和指征得不到及时认识和充分注意,增加了漏诊的可能。基础知识的不足导致对一些重要机制理解不透彻,增加了解读检查结果的偏差,从而影响了眩晕床边检查的质量。


眩晕常规床边检查法参考了床边检查法及其机制的主要著作,大量有关文献以及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根据诊治一体化的路径框架汇集而成。主要包括内容见下图。




田教授分别对生命体征、眼部检查、头动检查、听力检查、步态检查、以及位置检查这六个方面的床边检查进行了讨论,并对眩晕常规床边检查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检查指全身一般性查体中与眩晕鉴别诊断有关的一些重要生命体征检查。一些重要生命体征检查有助于抓住能区别最高发病原因与最高危险病因的症状体征。




血压


(1)两臂血压测量:两臂血压之差提示锁骨下盗血综合征的可能,是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或后循环缺血发作性眩晕的原因之一;


(2)直立性血压测量:测卧位血压后,测站立位血压,检测是否存在直立性低血压及其诱发眩晕的可能性。


心脏 检查心源性眩晕的可能,包括心率/心律、心脏杂音、心功能状态。


意识状态 意识模糊或意识障碍。伴有意识模糊或一过性意识丧失的患者比较容易忽略。


颈部 颈反射-前庭反射的交互关系与眩晕有关


(1)颈部活动范围(如严重受限,可能不适合头动检查);

(2)颈部压痛或后枕部疼痛;

(3)颈部杂音听诊。


视模拟尺(VAS) 确定病人眩晕或头晕的程度


用刻有0-10刻度的尺子(纸板),快速在病人眼前来回扫过,先水平后垂直方向,问病人是否有以下3中感觉(0:无),如果有,这些感觉从1至10的程度(10:最重要):


(1)眩晕-头晕;

(2)视振荡;

(3)不稳。


二、眼部检查


眼部检查主要分三大部分:视觉功能、眼球静止状态和眼球运动功能状态。


眼部检查1:视觉功能


静态视敏度(视力):检查病人读出正常视力表的能力。如有屈光不正,需检查矫正后的视力,即戴眼镜读出视力表的能力。


动态视敏度(DVA):检查病人在头动的同时读出正常视力表的能力。人可在1HZ的频率摇头(左右),点头(上下)同时看视力,如果视力比静止下降3行,则疑有前庭-眼动反射功能减退。


视野:使用手指法检测。


复视:手指法。


眼部检查2:眼球静止状态


1、睁闭目检查


①眼睑是否下垂;

②闭目时是否有眼球向侧方倾斜。可以让病人轻轻闭上眼,再迅速睁开,以确定是否有眼侧倾,如延髓外侧损害时的眼球同侧侧倾,结合臂损害时常见的对侧侧倾;

③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是否正常。




左侧小脑半球出血,左侧共济失调。橄榄小脑通路受损



2、双眼固视功能检测


双眼注视正前方视靶,观察双眼的稳定固视能力是否被以下的情况打断:①自发性眼震;②方波跳动:过多的眼球方波性跳动(小方波或巨大扫视方波);③扫视性视震荡:眼球快速的往返跳动(水平方向视扑动,各个方向的视阵挛)。


后两种情况统称扫视性侵扰,均与上级中枢性结构的损害造成对脑干眼球运动启动中枢的抑制程度降低有关。扫视性侵扰是一种疾病状态,不是病人不合作,不配合。


脑干卒中:固视时有较多方波跳动,眼球过多的水平性方波跳动


3、自发性眼震:有助于区分外周或中枢性损害的特点


(1)固视对自发性眼震的作用


外周性眼震可被固视抑制,固视不能抑制的眼震多为中枢性。避免固视的检查条件很重要。3种有效打断固视的办法:(a)使用Frenzel镜观察眼震,可防固视作用;(b)遮盖一侧眼睛用眼底镜观察另一侧眼底的视乳头是否有漂移,漂移的方向与眼震的方向相反(因视乳头位于眼球旋转轴的后方所致),通常观察眼震和定义眼震方向时,是在眼球旋转轴的前端;(c)使用随身携带的检查瞳孔反射的笔灯照在一侧眼睛观察眼震,同时间断的遮盖另一侧眼睛以打断固视作用。既无Frenzel镜的昂贵,也无眼底镜的不方便,同时具有打断固视对前庭外周性震颤的抑制作用,简单方便,经临床验证为有效的床边检查法。


(2)眼震慢相的速度波形特点


◢ 外源性自发性前庭眼震:多为单一方向性,一般呈常速型的慢相速度波形,但速度可因向不同方向注视时而有所不同。根据Alexander‘s法则,慢相速度在朝快相方向注视时最大。


◢ 中枢源性的自发性眼震: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眼震方向改变。慢相速度波形多为非常速型,如,凝视性眼震呈速度递减型或来回震荡的钟摆型慢相速度波形。


补充:中枢源性自发性眼震类型


√ 垂直性眼震:下向眼震,上向眼震,大多是中枢源性,常见于脑干和小脑病变。

√ 凝视性眼震:神经整合中枢(NI)功能障碍导致其漏电,无法把眼球固定在侧向凝视位上。变换注视方向时,眼震方向变化。

√ 反跳性眼震(RN):多为中枢源性,常见于脑干和小脑病变。

√ 纯粹性旋转性眼震:中枢源性。

√ 后天获得性钟摆性眼震(APN):多是中枢源性的,常见脑干和小脑病变。

√ 固视不稳性眼震性眼动:神经整合中枢病变导致不能稳定固视。


◢ 凝视性眼震:脑干神经整合中枢和小脑神经整合中枢病变时,漏电致无力把眼球维持在既定凝视眼位上。眼球不断漂移回原位(慢相),再不断努力向凝视眼位固视(快相)。


◢ 凝视性眼震同时伴前庭外周性自发眼震:朝前庭外周性眼震的慢相方向注视时,因两种眼震方向相反,互相抵消,眼震可减弱或消失。


(3)眼震慢相的旋转轴


眼震慢相的旋转轴决定眼震的方向,对病变的定位至关重要。单侧前庭外周性病变多为水平加旋转的混合性眼震。眼震慢相代表病变侧,一侧迷路毁损性病变多同时累及一侧的水平半规管(水平性)及 前后垂直半规管(上旋 下旋=旋转性)。


分清眼震来自一侧功能丧失,还是来自另一侧的异常兴奋很重要的。BPPV的眼震多由于耳石碎片对特定半规管的异常刺激造成,除非长期 反复发作最终形成损害性病灶。


中枢源性自发性眼震的慢相旋转轴方向很难完全归因于某个单一半规管或一侧速路。混合性眼震很少见,大多为完全性或纯粹性的垂直性眼震或者旋转性眼震,向不同侧注视时,自发性眼震的方向改变。


4、两侧眼位的一致性检查(斜视性检测):通过覆盖实验来检查


①交叉性覆盖试验;

②反复覆盖双眼。


基于此来观察观察眼球是否有移动以及向哪个方向移动。


5、两眼垂直一致性检查(眼倾斜反应):是否存在眼倾斜反应(OTR)体征


眼倾斜反应(OTR):两眼在垂直方向缺乏一致性,是耳石重力传导通路存在着静态张力不平衡的表现,是引起眩晕的重要原因。耳石重力传导通路的动态功能检查一般需要设备,但耳石重力传导通路的静态功能状态(张力是否平衡)可以通过查体观察到。OTR三大经典体征有静态眼旋转、眼偏斜、头倾斜。除此以外还有两眼垂直性偏斜这一知觉症状。


补充:耳石重力传导通路


①外周耳石重力传导通路:损害可见于椭圆囊,迷路和前庭神 经病变造成的向病变同侧的张力性倾斜反应。常伴有其它外周性损害症状,外周性眼倾斜常因中枢代偿机制很快消失,单纯且持久的眼偏斜并不多见。


②中枢性耳石重力传导通路:损害可见于丘脑以及前庭皮层中枢,但以脑干和小脑病变为多见,丘脑也主要因累及邻近的中脑上端Cajal间质核所致,可看作脑干的延伸。


③脑干耳石重力传导通路:起自前庭核,在脑桥经内侧纵束( MLF)交叉至对侧抵达位于中脑 上端的Cajal间质核。交叉之前为同侧病变,交叉之后为对侧病变。延髓和脑桥下部由于处于交叉之前,表现为同侧病变。眼倾斜反应通常很独特,同侧眼的外旋比对侧眼的内旋更显著。脑桥上部至中脑由于在交叉之后,表现为对侧病变。但若为刺激性病变,发作性的,会出现在同侧。


眼倾斜反应(OTR)包括脑干源性眼倾斜反应和小脑性眼倾斜反应。脑干源性眼倾斜反应(OTR)多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①中脑上端的Gajal间质核(INC):可引起眼偏斜的重要神经核团结构。与前庭内侧核-舌下前核作为水平性眼动神经整合中枢类似,INC是垂直和旋转性眼球运动的神经整合中枢。OTR三联征同时伴有see-saw眼震时通常是中脑上端累及了ING的病变。丘脑下核及丘脑后部和丘脑旁正中结构的出血和梗塞很容易累及INC。眼偏斜大多数为核上性病变,最常见于脑干部位的病变。②内侧纵束:局灶病变是产生眼偏斜或OTR三联征的常见原因。内侧纵束是脱髓鞘病变的易发部位,如多发性硬化,多为双侧性。单侧性多为缺血性血管病。眼偏斜同时伴有核间性眼肌麻痹(IN0)时,眼球抬高的一侧多为病变侧,通常是侧纵束在脑桥交叉之后上端的病变。核间性眼肌麻痹伴有复视时,常误为眼内收障碍的继发症,实际是临床上不明显的眼偏斜造成的。


小脑是中枢性耳石传导通路的结构,病变时可引起中枢源性耳石传导通路的损害。小脑性眼倾斜反应(OTR)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单独的局灶性小脑病变:可引发0TR三联征或是单纯的眼偏斜。如文献报告,小脑舌叶的损害出现发作性交替性眼偏斜,小脑半球或蚓部的局灶病变出现眼偏斜,一侧小脑病变出现张力性对侧部分0TR三联征。②颅底畸形和其他类型的小脑疾患:双侧前庭耳石眼动通路损害可导致侧方交替性眼偏斜。但大多累及了临近的前庭耳石眼动通路。小脑齿状核受累可导致病变对侧的0TR。③皮层性眼偏斜:顶岛叶前庭皮层中枢是多种前庭感觉皮层的整合中枢,一侧前庭皮层通常造成对侧性主观视垂直线偏斜,但同时不伴有头和眼的偏斜。


另外,眼偏斜与眼外肌颅神经病变也存在一定区别。肌肉或颅神经的麻痹通常局限于某眼外肌或某颅神经。耳石传导通路损害则累及或牵涉多个与此通路相关的眼外肌。或者通过直立-仰卧试验加以区别,直立-仰卧试验鉴别中枢与外周性损害,敏感性76%,特异性100% 。耳石重力系统病变所致的眼偏斜,由直立位变为仰卧位时因重力改变,眼偏斜程度也随之变化,减少≥50%。眼肌或颅神经麻痹为非重力性,体位改变时无变化。


眼部检查3:眼球运动


眼球运动基本类型包括:扫视、跟踪、VOR、异向眼动。眼球因接受前庭和视觉两个不同感觉系统的传入信号:而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眼动,构成两个眼动控制系统:①视-眼动系统,由视觉目标诱发的眼球运动为视-眼动;②前庭-眼动系统,由头动引发前庭刺激而诱发的眼球运动为前庭-眼动。眼球运动的异常具有很高的定位诊断的价值。眼球运动的检查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1.眼球运动范围


(1)范围是否正常:是否有眼肌或颅神经(III、IV、VI)麻痹;

(2)协同运动是否正常:在向某个方向运动时,双眼球是否能协同运动转向同一个视靶。


2.非协同性眼球运动(异向运动)


注视一个由远至近的目标(如移动的手指)时,检查双眼会聚运动是否正常。例如核间性眼肌麻痹(INO)时,在向右侧注视视靶时,右眼外展到位,但左眼内收有限。


3.离心性固视维持能力


眼睛离开正中位视靶,而注视一个离心视靶(上下左右)。眼球运动到某个角度后维持在这个角度的能力,有赖于神经整合中枢(NI)的正常。


水平性神经整合中枢位于脑桥的前庭内侧核-舌下前核,垂直性神经整合中枢位于中脑上端的Cajal间质核。正常时,不断把速度性脉冲冲动转换成张力性位置信号,以达到维持这种离心性眼位的固视。


NI病变,造成NI漏电,时间常数衰减,无力再转换张力性位置信号来保持眼位,无法维持离心性眼位的固视。可形成凝视性眼震,慢相侧代表不稳定的整合中枢,通常见于脑干、小脑病变,先天性眼震,以及镇静剂,抗抽搐剂治疗。


4.视跟踪:由视觉目标诱发的慢速眼球运动


检查方法为医生缓慢移动视靶(医生移动手指、笔灯...),约20°/S速度,先水平后垂直方向移动,病人头不能动,只能用双眼跟踪移动的视靶。累及顶枕额的皮层跟踪中枢,皮层下的脑桥核以及小脑,运动前核团( 前庭核及舌下前核)以及眼球运动核团(最后传出通路)的病变都会出现异常。异常时,常可在平滑跟踪中出现快速的跳动,例如校正性扫视。


跟踪异常的病人常同时伴有VOR的固视抑制功能损害,让病人头和眼同时移动来跟踪移动的视靶,外周前庭源性眼震得不到抑制。当然检查前提是前庭功能尚存在,如果完全丧失了,则无抑制可言。 除非有前庭性眼震,一侧前庭外周性损害通常不会出现跟踪损害或VOR抑制障碍。


5.扫视:视觉目标诱发的快速眼球运动,检测反射性扫视环路


反射性扫视环路是指不通过扫视皮层中枢,直接经扫视的运动前启动中枢(脑干启动中枢)诱发的扫视。通过在两个视靶之间快速转动眼球来检查,例如让病人注视医生的鼻子再快速到医生的手指,手指可位于上下左右各不同方向,大约20°的地方。注意扫视的以下指标。


①潜伏期:大约200ms。

②准确度:正常情况下,离心性扫视不超过10%的欠冲,不出现过冲,向心性扫视应正常或不超过10%的欠冲或过冲。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的病变可出现欠冲或过冲,小脑病变是扫视不准确的主要原因。

③速度:应该很快,两眼相同。脑干扫视启动中枢病变可引起慢扫视(扫视变慢)


6.反扫视:抑制一个反射性扫视和启动一个随意性扫视的能力


通常检测反射性扫视的皮层-皮层下抑制环路,以及随意性扫视通路。皮层-皮层下抑制环路主要包括基底神经节抑制性环路,通过这个环路抑制皮层下扫视启动中枢上丘从而抑制反射性扫视 。随意性扫视的皮层启动中枢位于皮层的眼动中枢,通过兴奋脑干反射性扫视中枢而启动随意性扫视。


大舞蹈病患累及基底神经节,反扫视错误率很高。反扫视是一种 探測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性异常的方法,拓展了脑外伤、脑创伤,以及其他承及皮层和皮层下的扫视环路疾患的检查。


检查方法为:病人注视医生鼻子,医生在一侧出示其手指,病人要向相反的方向扫视。皮层-皮层下扫视抑制性环路病变的病人,无法抑制其反射性扫视 (向医生出示手指一侧的扫视), 也无法启动一个随意扫视(向医生出示手指侧相反方向的扫视)。

#2回复踏青放牛 2016-08-28 06:07:33 本帖最后由 踏青放牛 于 2016-8-28 06:08 编辑

三、头部检查

头部的主要检查包括前庭动态功能检查、HINTS床边检查法、诱发性前庭眼震的方法及眼倾斜反应。眼倾斜反应是前庭耳石重力系统及其传导通路损害时的特有表现。

头部检查1:前庭动态功能检查

前庭动态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摇头眼震、转圈式摇头和头脉冲试验。动态检查需从低频到高频头部旋转,检查由此产生的眼动运动。最理想的眼动反应是对头动刺激的完全等量的反应,即:眼速对头速的比值等于或者接近1。

大多数可在床边进行的VOR检测在中频范围(0.1- 1HZ),病人盯住视靶的同时,医生在这个频率段内来回被动转动病人的头部。低频(<0.1HZ)的床边检查法比较困难,一般需在低频转椅上进行,转圈式摇头是唯一可以在床边进行的低频检查。目前在床边检查中较流行做高频(2HZ)头脉冲(或叫做甩头)检查。

(1)摇头眼震(摇头后眼震):检查速路动态平衡以及速度储存系统的整合性和对称性

◢ 方法:闭目条件下,由检查者水平摇动病人头部或病人主动水平摇动头部,以大约2HZ的频率持续10秒钟左右,停止后,观察是否诱发出眼震来。可用剔除固视抑制作用的方法,进行现察。

◢ 意义:摇头的主要作用在于把潜在的,或表现不明显前庭张力不平衡诱发出来。

◢ 判别外周源性与中枢源性:前庭张力不平衡既可来自前庭外周源性也可来自前庭中枢源性。重要的是区别摇头眼震的外周源性和中枢源性。速度储存机制的中枢性不对称也可以造成摇头眼震。摇头时对水平半规管产生刺激,速度信息在速度存储中枢内存储整合,摇头停止后,储存的速度信息再缓慢释放出来。小脑疾患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交叉耦联反应,例如在水平摇头后出现的下向眼震,是中枢源性眼震。

(2)头脉冲试验:一种高速高频的VOR床边检查法

◢ 方法:在病人注视一个正前方的目标或视靶的情况下,快速转动头部。例如让病人始终盯住检查者的鼻子,检查者从正前方起始快速向左或向右大约10°左右转动病人的头,频表在大约2HZ左右。

◢ 头脉冲试验的临床意义:

阳性:HIT或HTT检查异常,提示外周性前庭疾患,异常侧为病变侧,例如内耳或者前庭神经造成外周反射环路的损害。

阴性:检查结果正常,但不能排除中枢性疾患的可能。即使存在中枢性疾患,若没有累及外周反射弧通路,检查结果可能正常。对中枢源性急性眩晕病人来说,头脉冲检查正常排除了外周源性,恰提示中枢性疾患的可能。文献报告一组单纯的小脑疾病,34个病人中31个显示此项检查正常,HIT阴性是区别急性前庭综合征外周与中枢的重要线索,几乎同D-W MRI的中枢性损害检出率相符合。

头部检查2:HINTS床边检查法

HINTS床边检查法是集静态和动态功能检测于一体的快速检查法。头脉冲试验与眼偏斜、眼震一起被合称为敏感三步床边眼动检查法(HINTS),在急性眩晕病人特别是卒中病人中具有鉴别中枢与外周的价值。



头部检查3:前庭眼震诱发性法

诱发性前庭眼震是潜在的两侧前庭张力不平衡诱发出来,从而现察到眼震的方法。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Valslva手法:有两种诱发方法。抵住声门呼气,通过增加颅内压提高中心静脉压。或捏住鼻孔呼气,通过耳咽管提高中耳压力。

(2)振动诱发性眼震(VIN):乳突头放置振动器,经振动诱发眼震。

(3)Tullio现象:比较大的声音所诱发出眼震的现象,如SCD。

(4)Hennebert现象:外耳道压力试验诱发出眼震。

(5)过度换气诱发眼震(HIN):深呼吸30-60秒,之后观察眼震。过度换气可诱发焦虑性的前庭症状,但不会出现HIN眼震。伴有HIN眼震提示潜在前庭张力不平衡,不仅是前庭性焦虑症类疾患。

四、听力检查

检查者避开患者视线,双手指在患者耳边搓动,两者声音大小可不一致,看病人是否能辨别,哪一侧声音大。还可做音叉检查包括Weber试验、Rinne试验。病人有听觉和听力方面的主诉和症状时,尤其要注意听力检测的结果,必要时做电测听。

五、步态检查

步态和躯体平衡是眩晕查体的重要内容。步态和躯体平衡检查涉及两部分,一般常规神经科查体检查内容和常规眩晕查体内容。一般神内检查包括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腱反射、深感觉和病理反射等。眩晕常规检查分静态和动态两部分。

步态检查:静态

①张闭目双腿站立:观察病人是否有站立不稳。一侧病变时,病人站立不稳,身体有向病变一侧倾倒、偏斜的倾向性, 在急性病变时尤其明显。(a)病人双腿平行,自然站立,在张闭目条件下,观察病人的躯体平衡状态。(b)病人双腿平行站立在海绵垫上,双手交叉胸前抱肩,必要时可同时向后仰头,观察病人在张闭目条件下的身体平衡状态。

②Romberg试验:病人双脚前后成一线站立,在张闭目条件下观察病人的躯体平衡状态。

③单腿站立试验:病人单腿站立,可分别以左右腿单独站立,观察病人的站立时平稳程度,至少能站立8-10秒。

④过指试验:让病人用手指快速在自己鼻子和医生手指之间往复,在张目条件下,如果病人有小脑疾患,在快达到目标时常会出现意向性震颤。这个检查稍作调整后可以用来检查前庭系统病变,病人闭目,举手从自己头顶快速外展向下达到记忆中的医生的手指位置。注意现察病人的手臂是否会出现一病变侧的飘移。

步态检查:动态

① Fukuda原地踏步:病人闭目原地踏步(50步或30秒)。单侧变,特别是前庭性疾患,在闭目原地踏步时,病人会逐渐偏离最初的原点位置,向病变一侧偏移,大于30°为异常。

②Tandem行走:(1)先以自然病平常步态行走,现察病人步态是否正常,是否蹒跚步态,小碎步行走。(2)—脚在另一脚之前的方式行走,观察病人是否可以行走,行走时是否能保持平衡。

③心力负载行走(WMW):行走的同时做计算,有皮层知觉功能障碍者,行走速度明显降低,或者停止行走。

六 、位置检查

眩晕位置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 Dix-Hallpike手法是诊断后半规管BPPV重要检查方法。

②Supine Roll检测是水平半规管BPPV的重要方法。

③Hallpike 改良法包括Side-lying手法(侧卧 BPPV诱发手法)及完全支撑型Hallpike手法。Side-lying手法(侧卧BPPV诱发手法),不宜进行颈部过度后仰的情况(例如VBI,颈椎疾患,颈部转动受限),提倡使用侧卧诱发法取代Dix-HallpHce手法。先坐位直视前方,然后将头从要测试一侧转45度,然后向要检查的一侧侧卧。在此位置停留,观察症状和眼震。

④椎动脉筛查手法(或VAST筛查试验):椎颈筛查手法之前进行。首先由病人主动左右转颈至最大限度,再后仰位,再左右后仰位。每个位置病人能舒服转动的最大限度,停留10秒后,由检查者观察是否有异常,是否有症状出现。假如阴性,由检查者稍加压力被动重复以上的位置,看是否有症状出现。

⑤颈性眩晕筛查手法:坐位直视前方视靶,头不动,身体转向右侧,正中位,再转向左侧,再回到正中位。要在每个位置停留20-30秒,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

⑥前庭源性位置筛查法:坐位直视正前方,头和身体一起转向一侧,停留30-40秒,观察是否诱发症状。避免颈椎的转动,鉴别颈源性的眩晕。

⑦位置或变位试验诱发的中枢源性眼震:包括完全垂直性的眼震,不带任何旋转成分,如上向眼震,下向眼震;完全旋转性眼震;眼震方向与所刺激的半规管不一致的眼震。BPPV的眼震方向是由半规管所支配的眼肌决定的。

眩晕的床边检查需要以上检查熟练运用的同时,还需要病史正确全面的采集并结合查体,有必要还需加做前庭功能实验室的相关检查。切莫只重床边检查而忽视实验室相关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