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半功倍”配角作用大!名医刘弼臣对儿科“药引”妙用经验

 水木年华138 2017-06-09


名医刘弼臣对儿科病症一向处方严密,配伍精当,尤对“药引”的先用,更是讲究。“痧痘惊疳”,一向视为儿科四大要证,先生在对药引的妙用更是别开生面。

“药半功倍”配角作用大!名医刘弼臣对儿科“药引”妙用经验

先生认为临床上任何药物,都可进入体内某一部位引达病所,借以更好发挥其功能。别看药引是处方中的配角,它的作用却不可小看,有时甚至能收“药半功倍”之效。例如:

治疗风寒感冒,常在辛温解表剂中加药引生姜二片,葱根三个,以增强解表发汗的作用。

治疗风热咳嗽,常在辛凉宣肺方中加药引鲜枇杷叶两片,刷去毛布包,以增强肃肺止咳的疗效。

治疗暑热病人,常在清暑解热方中加用药引鲜荷叶一角,以增强清暑的功效。

治疗脾胃虚弱的病人,常在健脾益气方中加入煨姜二片,大枣五枚,以增强调和营卫的作用。

治疗肺阴虚损、热病伤津,常在养阴补虚方中加入药引银耳20g,海夫人10枚,以增强滋补调理的作用。

治疗小便不畅或尿频尿急的病人,常在清热利尿药中加入药引鲜车前草3株,灯心草3根,以增强清心利水功能。

治疗白痦常用鲜芹菜为引,以助清热透痦。治疗痢疾常用鲜马齿苋为引,以助清热解毒止痢。

治疗神昏窍闭常用鲜菖蒲为引,增强宣闭通窍之力。

“药半功倍”配角作用大!名医刘弼臣对儿科“药引”妙用经验

清.虎骨药引示意图

麻疹北方称疹子,粤人称为疳子,西北称为糠疮,江南一带称为痧子,治疗方面虽有透达、解毒、养阴三大规律,但重点主要在透,先师为了使麻疹很好透达,不致遗毒逗留,常在清热透疹方中来用新鲜的西河柳(又称观音柳)数条为引,以助透发。尤其在麻疹欲陷之际,常用樱桃核10克为引,使其透发,而免陷伏生变。

惊风是一切抽搐疾患的总称,小儿“无惊不变,无惊不走”,常可迅速夺走小儿的宝贵生命,所以前贤认为“小儿疾患无越惊风之险”。先师常在清热化痰,镇惊熄风的处方中加用金银器1~2 件,为引煎煮,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含有微量元素,可以增强镇惊定搐的作用。

疳证是小儿一切虚弱疾患变化归转的结果,积为疳之母,积不治可以成疳,但疳证并非全由积而成。先师常在治疳的处方中加用于蟾皮为引,常收清热除蒸,消疳除胀之功。

天花近年虽已消灭,回首当年,曾经为害惨烈,先师在辨治方面尤具独特经验,见点期常用鲜芫荽二棵为引,加强辛温透达作用。起胀期常用鲜鲫鱼汤为引,缓胃助胀,灌浆期常用金针菜,香菇为引,体虚者则用燕窝为引,补托成浆以防倒靥。

“药半功倍”配角作用大!名医刘弼臣对儿科“药引”妙用经验

西河柳

刘师还认为“药引尚可起到矫味和减低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例如在用川乌、草乌方中,加入甘草为引,可以降低乌头的毒性;在用南星、半夏的方中加入生姜同样可以降低其毒性。如在方中加用白糖、红糖、冰糖、饴糖等可以矫味,更适合于儿童的服用。如用桂圆肉包裹鸭胆子吞服,米饭包裹二丑末吞服,可以减轻对胃的刺激。

总之,不同的疾患可以根据不同的证情而选用药引,才能有的放矢,起到增强药效,祛除疾病的目的,有些药引需要病家自己寻找,应当详细说清,以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剂量,决不能喧宾夺主,忽视整个处方的配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