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魏碑书法的临习与创作

 yanwg47 2017-06-09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文字刻石的统称,大体分为碑刻、摩崖、造像记、墓志铭四种。魏碑上承汉隶、下启楷书,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应是笔、墨、纸、文、人、境的完美统一。魏碑书法非笔而书,非墨纸而写,如何正确临习、正确吸收、合理运用,则显得尤为重要。魏碑书法的临习应明确目的,把握关键,创作应由易及难,循序渐进。

亢帆临《爨宝子碑》(局部)

魏碑书法的临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要将练线质、增气势、求质朴、追浑穆、强阳刚作为魏碑书法临习的最终目的,以弥补帖学临习中容易出现的轻、浮、滑、薄、弱、媚等毛病。不应把魏碑临习的重点放在对其外在形式和细节的过度刻画,正所谓临魏以增朴,习碑以加厚。其次,要学习和吸收魏碑书法单字的结构造型之美和谋篇布局之妙,注重吸收其字型结构的变化多端和谋篇布局的自然天成,从而加以运用,不断提高书法作品的创作水平和整体美感,达到返璞归真、妙造自然的境界。

亢帆临《元倪墓志》(局部)

魏碑书法的临习主要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心会

要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悉心体会,从而达到在临习之初与碑刻的心灵相通和精神相通。如临摹魏碑摩崖《石门铭》《郑文公碑》等,应充分体会其在表现上的开张、宽博、宏大、挺拔;如临摹元氏、崔氏系列墓志,应认真体会其所表现出的从容、精严、疏朗和秀雅;如临摹《元彬墓志》《姚伯多造像》和《嵩高灵庙碑》应深刻体会其所展现的童稚、散淡、朴拙的自然天成之美。只有在临习过程中准确把握不同魏碑书法的神韵和风格特点,才能在临习之初直摄其魄,不入歧途。

亢帆临《崔猷墓志》(局部)

手摹

手摹重在对字型的把控和结构的精准临习,重点是要准确表达单字线条的长短、结构的虚实、取势的方向和角度等,用心体会其点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关系。正所谓"形不准,则其神去远矣"。在手摹过程中要注意分清所临魏碑作品的大小,如摩崖作品宜大写不可小临,同理一些精严、秀雅之类的墓志宜小写而不宜在临习中放得过大。

亢帆作品(局部)

速控

要控制好毛笔的运行速度。魏碑的临习用笔宜慢不宜快,宜缓不宜急,宜变不宜匀,宜果敢而不宜迟疑。

相发

相发就是要达到笔、纸、墨的相互生发和完美统一。笔宜软不宜硬,锋宜长不宜短,纸宜涩不宜光,墨宜浓不宜淡。各种材料的生发和相互作用的效果要反复试验与调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亢帆创作魏碑条幅

内化

内化就是要通过临习将魏碑的质朴浑穆最终内化于字的线条表现之中,将魏碑的雄强、苍茫内化于作品的神韵之中,从而最终做到老子所提出的大方无隅、大象无形。

魏碑书法的创作是对魏碑的科学转化和表现精神的升华。在创作过程中,应脚踏实地、分步进行,由初级到顶级,最终实现创作上的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