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课:居身之宝:娄师德入相浑然和气 【菜根妙语】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菜根故事】 我们生活中有一类人被称为“老好人”,有的人认为老好人窝囊,却不知道老好人身上的浑然和气正是他是处事珍宝。 武则天执政时期,夏官(原兵部)侍郎娄师德和风阁(原中书省)侍郎李昭德约好一同上朝,娄师德身躯肥胖,走路很慢,李昭德先到了殿门,左等右等娄师德不到,心里焦急万分,惟恐迟到会遭重罚。好不容易才等到娄师德气喘吁吁地赶到,李昭德性子急躁,脱口骂道:“乡巴佬”。 两旁一同上朝的人都吓了一跳,因为娄师德官职夏官侍郎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职位要比李昭德高,李昭德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上司,这些人都为他捏了把汗。 娄师德喘息了一会儿,才迎面笑道:“大家都是贵人,我不做乡巴佬谁做乡巴佬。”大家哄然一笑,都佩服娄师德的雅量。 武则天因出身低微,又是唐太宗的女人,所以在唐高宗要立她为皇后时,便受到朝廷重臣和贵族的坚决反对。原因有二:一是出身卑微,不是名门望族,不堪母仪天下,二是她侍奉过先皇。武则天自此便恨透了那些自认出身高贵的望族,所以她执掌政权后,便重用来俊臣、周兴、索元礼这些酷吏,大力铲除唐朝宗室,名门贵族和朝廷大臣,手段之恶毒,刑法之滥酷少有人比。 当时的朝廷可算是官员们的人间地狱,每人上朝时,都要先和家人诀别,哭着说:“不知晚上还能不能见到面了?”许多官员都是在上朝或退朝的路上被来俊臣这班酷吏逮捕入狱,罗织罪名,然后便是诛死甚至灭族。以至于武则天每次任命官员,在宫内召见时,武则天的侍女们便指着任命的官员,相互取笑说:“又有要做鬼的来了。”用“朝不保夕”、“度日如年”都难以形容当时的恐怖形势。 然而,既便在如此恶劣的情势下,娄师德却能出将入相数十年,以功名相始终,他也是朝臣中唯一一位没被酷吏们罗织罪名的人,要做到这一点真是谈何容易!其实,这要归功于娄师德的器识厚重以及犯而不校的道德。 在一般人看来,身为宰相,权高位重,被下级当众骂为“乡巴佬”,如果没有一颗容人之过的大度之心,绝对是不能忍受的,但事实上娄师德不但忍受了,反而加以解释,这也正是他对人们常说的“唾面白干”术。 娄师德不但犯而不校,政绩非凡,而且很有知人之明,他在相位时,经常向武则天推荐狄仁杰,武则天因此任狄仁杰为相。狄仁杰却不知此事,又素来瞧不起娄师德,便把他排挤出朝廷,到陇右做诸军大使。 武则天有一次和狄仁杰闲谈,问道:“娄师德贤良吗?”狄仁杰答道:“他在边陲做大将还可以,是否贤良,臣就不知了。”话中之意很不以为然,武则天微笑道:“娄师德很有知人之明。”狄仁杰摇头道:“臣和他是同僚,没听说他有这方面的才能。”武则天笑道:“朕能了解你的才学品德,并用你为相,就是娄师德推荐的。” 狄仁杰听完后,惭愧得无地自容,出宫后对大臣们说:“娄公盛德,我为娄公包容很久了,自己却不知道,娄公的德量,我无所窥测矣。” 标榜节义的人,到头来必然因为节义受到批评诋毁;标榜道学的人,经常由于道学而招致人们的挟击。而不标节义、不榜道学,只是审慎而不做恶事,亦不立善名,才受世间的褒扬。因此,只有浑然和气不露锋芒,才是处世之道、度世之宝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