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昵称41961047 2017-06-10


“不要把壶当壶做,不要把料当料做,而是吸取了历史、文化、民俗和传承的养分,我们的器具都有根本。”把中国画“皴”笔法和留白意境印刻在茶器上的陈英泽,以他的方法为每件茶器寻得一个文化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一只茶壶,壶体是凹凸起伏的山崖,壶纽是枯树虬枝,壶底是乱石嶙峋的石壁,整个茶壶就像一幅“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古画,大概倪瓒《渔庄秋霁图》里描绘风雨之后的湖边景色也不过如此吧。

这只茶壶的作者名叫陈英泽,是个90后“学院派“手艺人。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为什么要把茶器搞得如此复杂?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样子,我们就做好当代的样子,用古人的工艺技法来表达当代人的语言。”陈英泽的想法是“在制作中加入一些观念性的东西,大面积的纹理和新颖的设计,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自幼学习国画,陈英泽的金属作品上自然有了传统水墨画的“影子”。他用国画里墨线如折带的“皴”笔法勾画出茶壶上山川、怪石……茶壶上不求满工满文的纹饰设计,也将中国画里“笔简意远”的留白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陈英泽很多作品都是从文人山水画中获得的灵感。他喜欢倪瓒画作的留白和疏远,并将这种疏离和简约融入造型中,像画画一样去布局构图。他创作的石棱壶,器形线条如曼妙精灵,壶腹扁圆而不坠,壶身偏高,尽显阳刚之态。壶身之上,凹凸不平的纹理,如山沟大谷上的山棱线,纵横交错,逸气横生。

做茶具过程,被陈英泽称为“瞎搞”。对于图纸,他从没有很精细的要求,他更愿意在创作过程中让器物逐渐定型。

金、银、铜、锡,泥巴……陈英泽对各种材料的态度都很开放,也愿意尝试,不过,他最爱的还是银。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做银器不仅费时,更费心。手作一个银器,要经过溶银、手工延展、定尺寸、毛坯、粗坯、精坯、表面肌理锤击等十多个步骤环节,经历十多天工期。而且表面肌理锤击,看似随意,震颤之间,是手中还未成形的器具在与自己交谈,力度与方向都要用心去体会。“只有,身心都融入其中,倾听器具的诉说,从中感悟出它‘本来’的模样。”

灵感源自“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作品《流》,陈英泽原本是以鹅卵石为原型的,但随着打造的过程,他越来越感受到器型的臃肿,于是他用传统的錾刻技法为壶身做了阴阳回旋的立体纹样。臃肿没有了,转而成为水流轻抚下泛着粼粼波光的鹅卵石。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跟很多90后一样,陈英泽是个不安分的年轻人,会做枯燥单调的金工,也算是命运与他开的小小玩笑。

当年,他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原本学习国画专业,完成自己儿时成为一名国画大师的梦想。不想却被首饰专业录取,对于这个专业他很不满意,一度想退学重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渐渐发现了金工的乐趣,“金工包容性极强,绘画技巧、雕塑技巧……尤其是化学反应所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总能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很多人厌烦金工千篇一律的锤敲声,可在陈英泽眼里,这一切都是“千金不换”的体验。他享受锤敲在银板上发出的咣当、咣当的声音。“打十次也好,打八万次也好,都是一次创作。每锤敲一次,似乎都给我一点新的指引,一切都是个未知,我渴望不一样的结果。”

为了把这份渴望延续下去,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之后,陈英泽和“睡在上铺的兄弟” 曹浩共同创立了工作室“南作器”,把金属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器物之中。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南作器”这个名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陈英泽和曹浩都是南方人,他们以“南”自称,“南作器”就是“南方人做的器物”;二是“南作器”也是“难做器”,千锤百炼出一器。

“南作器”只做茶具是陈英泽作为闽南人的一种本能选择,“喝茶是闽南人生活的一部分,茶具也是我最熟悉的生活用具。”但当他真的从做艺术品转型做生活用品。他才意识到自己对茶器的了解太浅了。于是,2年前他毅然将工作室从南京搬到距离景德镇10里的山里,希望能在陶艺师云集的地方,向前辈学习,让自己造的茶具的器形更加完美。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每逢周一,陈英泽都会相邀其他工作室的好友去附近的鬼街转悠,淘换古旧器物,尝试从旧器物中吸收更多的精华。他特别喜欢逛图书馆,博物馆,研究名家山水画上关于自然山水的线条描绘,尝试将自己所看到的,领悟到的,融进自己的作品中。他对希望能够找出当代中国人的表达方法,做出的器具能够像绘画一样传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对他来说,“画家在纸上作画,作家在笔记本上写作,而我在金属上八万次的锤敲就是一次创造的过程。每锤敲一次,就如在白纸里画上一笔,而这一笔,也萌生自己往下创作的灵感。”他愿意聆听自己千锤万锻的声音,把他这看作是生活,也是修行。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正午文化:为什么“南作器”只做茶具,不做其他生活用具?

陈英泽:我是福建人,喝茶对于闽南人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晨起喝茶提神,中午喝茶放松,晚上喝茶聊天,甭管是接待朋友,还是独自静思考都是要喝茶的。对于茶具的熟悉,是我选择做它的原因。当然未来我也可能会做其他的生活产品。但现在我还是希望能把茶器做的更好。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正午文化:为啥把“国画”带入茶具里?

陈英泽:一是因为国画很多意境跟茶具内涵符合,都是追求安静、平和的一种状态。二是因为我对国画熟悉,从小学习国画,对国画的手法也了解,上手比较快。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做法比较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初做茶具的时候,也做了一些更现代的抽象表达,但是能懂你的人太少了。但对于国画,年轻人似乎更容易理解。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正午文化:“南作器”运作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陈英泽:经营吧。这不是我的强项,别人觉得做器步骤多,看似困难,但这是我了熟悉的事情,我有把握做好,即便做坏了,也能修改。但经营不一样,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琐碎的事情也比较麻烦。幸好有朋友们帮忙。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独立设计 ·把中国的画敲打在茶器上,为每个器具寻到了自己的根

陈英泽

毕业于南京美术学院首饰设计专业,“南作器”品牌创始人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