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预后分析

 GXF360 2017-06-10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预后分析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预后分析

陶旭1,张明1,曹志龙2,龚翔3

1南通市急救中心急救科,江苏 226006;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3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生存能力、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93例,分为由急救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实施救治的142例为观察组,和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151例为对照组,并作医院治疗结果跟踪,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住院天数,生存能力、肢体功能及预后诸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99%;及观察组住院时间(38±1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52±17天),生存能力(79.3±4.5分)及肢体功能(71.1±4.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55.3±7.1分)及(47.5±3.2分);观察组并发症38.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48%(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能力和肢体功能及降低并发症、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等,值得临床进一步重视。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生存能力;肢体功能;临床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高血压病患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从病理上可知,高血压病可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变化,小动脉壁上发生的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继而出现血管壁的局限性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1],在全部脑出血疾病中占70%~80%。由此可见,在脑出血疾病中的高血压所致脑出血的比例相对较高,另据文献报道,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2-3]。对于HCH患者实施早期有效的治疗,及早进行高血压药物干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阻断病情的继续发展,为在院内的进一步治疗奠定时间基础,赢得宝贵的时间。本文选择我中心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通过呼叫120由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实施院前急救的高血压脑出血142例,与患者发病后由家属自行送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151例,两组临床效果,病情转归,及预后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93例,由急救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实施救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医院急诊室收治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1例为对照组,均通过CT或MRI检查确诊,且都有高血压病史记载。观察组142例中男性106例,女性36例;年龄48~78岁,平均(64.3±2.2)岁。对照组151例中男性108例,女性43例;年龄47~76岁,平均(63.8±1.9)岁。两组HCH部位:观察组:基底核区出血76例,丘脑出血19例,小脑出血14例,脑干出血8例,脑叶出血13例,脑室出血12例;对照组:基底核区出血81例,丘脑出血16例,小脑出血16例,脑干出血11例,脑叶出血12例,脑室出血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有医院病案室病历资料记录完整293例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51例患者在发病后,患者家属自行送入医院急诊室进行救治。而观察组142例患者发病后,家属或者现场目击者呼叫120,由调度人员了解病情后,指导家属实施初步处理,并提出注意事项,由专业医务人员医生与护士携带救治设备及药品到达现场实施进一步的救治。院前急救处理:(1)患者头部止动,固定在适当的体位,避免体位改变而加重颅内出血。(2)呼吸道管理,保证呼吸道通畅,有呕吐表现时,尽量使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鼻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若发生舌后坠情况时,则要用舌钳将舌体拉出,放置口咽通气管辅助呼吸;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不规则时,则必须尽快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气囊协助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以利增加脑组织的供氧。(3)降颅压,建立静脉通道,用大号留置针,静脉输入25%甘露醇125~250mL,并给予哇塞米20~40mg,或是甘油果糖250mL静滴;以降颅压,防脑水肿;降血压及降颅压并进。(4)适度降血压,当收缩压>180mmHg时,及时给予利血平、硝酸甘油或硝普纳以降血压。(5)患者出现烦躁、抽搐症状时,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6)转运途中观察生命体征,利用急救网络与医院急诊室提前取得联系,做好继续抢救准备。

1.3 观察指标(1)患者发病后接受到治疗的间隔时间。(2)预后判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正常为治愈;在他人协助下可完成生活起居动作作为好转。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3)住院时间统计比较。(4)疗效评价标准[4]:患者的生存能力评分标准依据改良的Barthel进行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依据FAM运动功能评定定量表进行计算。(5)并发症及死亡情况(以入院至出院2个月内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病后接受到治疗的间隔时间及治疗效果比较患者发病后接受到治疗时间观察组3.6±1.7h,对照组7.2±2.1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7.12,P<0.0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9%(χ2= 6.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观察组142 54(38.02)64(45.07)24(16.90)118(83.09)对照组151 23(15.23)54(35.76)74(49.00)77(50.99)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急救后生存能力和肢体功能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其生存能力评分及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生存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肢体功能(分)观察组142 38±12 79.3±4.5 71.1±4.8对照组151 52±17*55.3±7.1*47.5±3.2*组别例数平均住院时间(天)生存能力(分)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见表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48%(χ2= 12.58,P<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例(%)

组别例数脑疝气道阻塞中枢发热合计观察组142 13(9.15)19(13.38)22(15.49)54(38.03)对照组151 23(15.23)64(42.38)30(19.87)117(77.48)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范畴[5]。高血压的原发疾病人数的增加势必导致脑出血疾病的增加,由于HCH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发病后的抢救是否及时得当也关系着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好坏,争分夺秒的加以救治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病后致残率与死亡率。

HCH患者发病迅速,病情进展较快,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恶心、呕吐、嗜睡、眩晕甚至昏迷等临床症状[6-7]。据大量文献报道,在早期发病死亡率达30%。从发病的病理分析,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重要发病诱因,绝大多数患者在脑出血的急性期,血肿增大、血压继续上升,继而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好血压是先期治疗的关键。本文结果显示,由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实施专业的综合抢救治疗,及时运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观察组总有效率83.09%明显高于对照组50.99%。

实施有效、准确的处置及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患者预后的生存能力和肢体功能,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也极大的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8.02%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77.48%,非专业人员自患者发病后,不能实施有效的专业救护,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加强全社会人员急救知识的培训普及也势行。

完善好院前急救的体系建设,加强调度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争取在专业人员未到达第一现场前做好现场的指导,增加对调度人员的医学专业考核,通过接听电话,准确了解病情,指导患者家属作为第一反应人,实施有效的处置,为专业人员到达现场患者得到专业的救治赢得更好的时机;加强急救人员及急救设备的硬件建设,备齐急救设备及药品,切忌立即转运,急救人员必须具备救治HCH疾病的能力,从体位摆放、气道管理、药品及设备的运用,加上娴熟的技能,从每一个环节上管控风险,尽最大努力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需要急救人员认真判断病情,不忽视任何一个症状,每个症状都有一定的原因,必须加强专业急救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并果断采取措施积极抢救。院前急救若抢救不当,极易导致脑疝、气道阻塞、中枢性发热及死亡等严重情况[8],而且发生率还较高。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得到急救专业调度人员的指导及急救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实施的完整而准确的救治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当患者在原有高血压的基础上突发某一症状时,一定加以重视,因病情发展较快,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帮助,得到院前急救人员的指导及专业的救治,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红娟,李燕.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75-76.

[2]王连红.对脑出血并发高血压患者急救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3):74.

[3]冯燕红,程斯,陈晓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7):63-64.

[4]刘晓静,卢立春.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4):647-648.

[5]胡瑞武,何就明,姚伟俊.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6):762-764.

[6]艾尔肯,凌峰.差别化降压对不同出血量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54-55,58.

[7]姜爱钟,张建明,杨光绪.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3,19(23):4369-4370.

[8]Ragoschke-Schumm A,Walth S,Haass A,et al.Translation of the time is brain concept into clinical practice:focus on prehospital strokemanagement[J].Int JStroke,2014,9(3):333-340.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2440(2016)06-0604-03

[收稿日期] 2016-09-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