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GXF360 2017-06-10
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丁杰,岳鹏举,刘宇,章其祝,胡学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外科,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 目的:探讨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进行腰背肌锻炼)38例和对照组(未进行腰背肌锻炼)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天、20天腰痛评分(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0天和20天VAS评分为3.89±1.76分、1.92±1.2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99±2.05分、4.82±1.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腰椎活动度、下肢放射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肌锻炼能缓解腰椎手术后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提高腰椎活动度,对患者术后康复、巩固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锻炼;术后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是腰腿痛,特别在20~45岁青壮年多见[1]。一般认为该病以椎间盘退变为基础,外伤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椎间盘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当压力增加时导致髓核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产生症状[2]。当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要手术治疗。腰背部肌肉对维持腰椎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加强腰背肌锻炼,可以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尤其对于腰椎手术后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腰椎手术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22~56岁;L4~5椎间盘突出43例,L5~S1椎间盘突出25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作(非急性发作),术前存在腰椎活动受限,经MRI检查确诊,接受腰椎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排除合并其他骨科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手术后是否遵医嘱锻炼腰背肌而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腰背肌锻炼患者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3~55岁,平均37.9±8.9岁,病程7.8±1.5天;对照组:未进行腰背肌锻炼患者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2~56岁,平均38.4±9.2岁,病程7.8±1.4天。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后腰背肌锻炼方式观察组于术后1天进行腰背肌锻炼,分两个阶段进行,术后1~10天为第一阶段,11~20天为第二阶段,采用飞燕法、五点法和三点法进行腰背肌的锻炼。

1.3 临床效果评定标准(1)腰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2)腰椎活动度评分标准:0级,无受限,前屈手指可以触足,后伸20°~30°;Ⅰ级,轻度受限,前屈>60°,但手不能触足,后伸10°~20°;Ⅱ级,中度受限,前屈30°~60°,后伸动作可以轻微发生;Ⅲ级,重度受限,前屈<30°,后伸动作基本不能做出。经过治疗后无症状减轻视为无效,症状减轻1个等级以上为有效[4]。(3)下肢放射痛:记录两组患者经过两个阶段治疗后下肢放射痛的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手术后10天和20天,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3.89±1.76分、1.92±1.23分,低于对照组的5.99±2.05分、4.82±1.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腰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比较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疗效见表2。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椎活动度、下肢放射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后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比较 例

指标对照组(n=30)观察组(n=38)P值有效无效有效无效前屈11 19 28 10<0.05后伸13 17="" 33=""><0.05下肢放射痛14 16="" 35=""><>

3 讨论

腰椎退变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在术后6周和12周,分别有60%~70%和80%~90%的患者重返工作岗位[5]

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大多数学者认为需要硬板床卧床休息1~2个月者更长时间。但是Wilkinson等[6]发现,不卧床休息患者的RMDQ下腰痛量表评分要比卧床休息患者明显好转;卧床休息可能导致腰椎活动范围减小、僵硬度增加的问题。Dvorak等[7]研究发现30%~70%行腰椎手术的患者术后残留腰痛,另有学者认为60%腰椎术后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减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乏力、僵硬等表现,因此认为腰椎术后患者应减少卧床时间,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

腰背肌锻炼是防止腰椎术后腰背肌衰竭综合征的有效措施,主要作用是稳定腰椎,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物质以及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降低术后症状发生的概率[8]。在使用腰围、口服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的基础上,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明显增加腰背肌肉的力量以及腰椎的活动度,改善脊柱的稳定性,从而恢复脊柱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根性疼痛主要是由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引起,包括炎症介质的刺激和水肿的压迫。腰背肌锻炼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肿胀的吸收,使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的腰痛、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改善均优于未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说明术后腰背肌锻炼对患者康复起明显的作用。

大多数患者认为手术解除了压迫就意味疾病痊愈,而忽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导致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的反复发作,医护人员应将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对患者进行解释,使患者乐于接受,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其锻练的信心和耐心,自觉地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为了提高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效果,首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适宜的方法,同时应该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加重损伤。

[参考文献]

[1]Gruber HE,Hanley EN Jr.Ultrastructure of the human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aging and degeneration:comparison of surgical and control specimens[J].Spine(Phila Pa 1976),2002,27(8):798-805.

[2]Gruber HE,Ingram JA,Norton HJ,et al.Senescence in cells of the aging and degenerating intervertebral disc-Immunolocalization of senescence-associated beta-galactosidase in human and sand rat discs[J].Spine(Phila Pa 1976),2007,32(3):321-327.

[3]李世春,郭昭庆.评分系统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12):758-761.

[4]徐晖,吴镇阳,吴晓楠,等.McKenzie技术治疗腰痛临床效果的综合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38-141.

[5]Buchbinder R,Jolley D,WyattM.2001 Volvo Award Winner in Clinical Studies:Effects of a media campaign on back pain beliefs and its potential influence on management of low back pain in general practice[J].Spine(Phila Pa 1976),2001,26(23):2535-2542.

[6]Wilkinson MJ.Does 48 hours’bed rest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acute low back pain[J]?Br JGen Pract,1995,45(398):481-484.

[7]Dvorak J,GauchatMH,Valach L.The outcome of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I.A 4-17 years’follow-up with emphasis on somatic aspects[J].Spine(Phila Pa 1976),1988,13(12):1418-1422.

[8]刁海静,张建华.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81-1682.

[9]冯德荣,莫通,谢春锐.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1997,18(1):51-52.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2440(2016)06-0671-02

[收稿日期] 2016-09-19

*[通信作者]胡学彬,E-mail:gl133138@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