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一)现代汉语研究的学科地位 1. 现代汉语研究属语言学,语言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密切相关。过去,语言学与哲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关系密切;在当代社会里,又与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新生的边缘学科,如声学语音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数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钱学森把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心理学、语言学(包括数理语言学)、文字学、逻辑学等学科纳入一门更大的科学:思维科学。 1973年,美国语言学会会长格林伯葛(J.H.Greenberg,1915—)曾发表一篇论文《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Linguistics as a pilot science)。西方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指出:“在整部科学史中也许没有一章比语言学这门新学科的出现更令人神往。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跟17世纪伽利略改变了我们关于物质世界的整个观念的新学科媲美。”当代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指出,当代语言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带头学科。 在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也为其它学科研究领域所采用,如结构主义,有学者认为它“在社会科学中所起的革新作用——如原子物理学之在自然科学中所起的作用”。现代西方哲学也是受结构主义影响较深的学科。 2.现代汉语的研究,一方面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一方面也运用了国外语言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一方面还在丰富和发展着一般语言学理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全书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全书系统借鉴西方传统语法,同时也注重汉语实际。我国最早研究白话文语法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书中许多观点至今对国内外的汉语语法研究仍产生较大影响。我国长期以来的中学语法教育是建立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年制订)基础上的,它吸收了从《马氏文通》以来的各家说法,加上一些新的意见,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对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深入分析,进而解释世界语言的共性,丰富和发展一般语言学理论,进而探寻和发现作为人类行为之一的世界诸语言的共同规律。 3. 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的研究。 (1)注重理论的系统性、描写的细腻性和解释的深化。 (2)强调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比较研究。 (3)重视调查口语,以口语材料作为研究对象。 (4)结合认知、计算机、对外汉语教学等,从新的角度揭示现代汉语的规律。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学好汉语,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备项目,是现代人的立身之本。良好的现代汉语素质,可以为同学们进一步学好其他语言学课程及人文科学服务,如对学好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语、哲学、逻辑学等都有帮助,可以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现代汉语的教学是要使同学们通过对现代汉语的描写、分析、解释,对现代汉语具备一定的科学认识,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并进而了解语言的共性特点,进一步认识人和社会;同时,学会用现代汉语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角度。实际上,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属于我们对人的自身认识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课程,不是教中国人怎样说现代汉语。大多数人在学习本课程前,就已经学会了使用自己的母语——普通话或者汉语方言。 我们在教学“现代汉语”,但我们学到的远远不只是现代汉语。 (三)《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 2.语音章。介绍现代汉语的音节、声母、韵母、声调、音位、音变。 3.汉字章。介绍汉字和汉语,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整理和研究,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4.词汇章。介绍词和词汇,词的构造,词义和语素义,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熟语,字典和词典。 5.语法章。介绍词类,句法结构,句法成分,句子和句子分析,句型和句式,复句,句子的变化,语气,多义和歧义,常见的语法错误。 6.修辞章。介绍修辞和修辞学,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句子修辞,修辞格,语体和风格,修辞评改。 (四)现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语言是人人都要使用的。《现代汉语》这一关,是咱们人人都要过的,只是不同的学习目的有不同的要求。要学好现代汉语,最重要的方法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阅读+欣赏。一方面,通读本教材,学懂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每一章对现代汉语各要素的描写和分析;另一方面,多欣赏用现代汉语写就或说出的优秀作品,比如,读散文、听演讲等,可以培养自己的良好语感。 2.练习+实践。一方面,做大量的练习,巩固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自觉地经常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口语的和书面的),多多实践,多说,多写,如参加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如写日记、写散文、写论文等等。 3.分析+思考。一方面,学会教材中所讲解的分析现代汉语各种现象的方法,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平时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说出所以然,得出自己的看法,努力揭示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在同中看出异,在异中归纳同。 现代汉语运用能力的全面培养需要较长时间的陶冶、磨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语言这东西,非下苦功不可。”但乐在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