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案《一》

 深之光 2017-06-11
禅门公案乃古人追求真理,体解大道,发明心地的真实写照,是为中华佛教文化最为绚丽的瑰宝。通过公案中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历代先辈为摆脱生死樊笼的束缚,以达成人格的升华和净化,所付出的种种艰辛努力,以及于悟心后所得到的解脱和快乐。通过对公案的学习和探究,可以帮助后人重履古人的心地历程,以窥得入道门径,辩驳见地真伪,最终得究竟果地成就。

今天为大家选取的是宋朝黄庭坚居士的悟道因缘。原文如下:

士初谒秀圆通…自是遂著发愿文,痛戒酒色,日惟朝粥午饭,锐志参求。既依晦堂,乞指径捷处。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

堂曰:“不是,不是。”公迷闷不已。

一日同堂山行次,时岩桂盛开,堂曰:“闻木犀花香么?”

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

公释然,即拜之曰:“和尚得恁么老婆心切。”

堂笑曰:“只要公到家耳。”

久之,谒死心(悟)新禅师,随众入室。心见,张目问曰:“新长老死,学士死,烧作两堆灰,向什么处相见?”公无语。

心约出曰:“晦堂处参得的,使未著在。”

后左官黔南道,力愈胜,于无思念中,顿明死心所问,报以书曰:“往年尝蒙苦苦提携,长如醉梦,依稀在光影中,盖疑情不尽,命根不断,故望崖而退耳。谪官在黔南道中,昼卧觉来,忽尔寻思被天下老和尚瞒了多少,惟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也。”

读罢上文,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那黄庭坚黄大进士在黄龙晦堂禅师处,经木犀花香的提示不是已经悟道了吗?为什么在见黄龙死心禅师时,又被他下语难住,不得已跑到大老远的贵州,经砺志苦参,方才打破疑团。古人不是曾经说过,见性一见永见的吗?为什么黄庭坚悟道却要经历两次,难道黄龙晦堂禅师肯他都肯错了吗?难道为师的接引手段还不如自己的弟子吗(两个黄龙原是师徒)?当大家在阅读禅宗的公案语录时,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妨多用心思考,仔细推敲,久而久之或可洞达深奥秘旨。

古人参禅为的是打破迷情,明心见性。那么自性究竟在何处?

自性只在每个人的寻常日用当中。我们终日里穿衣吃饭,举手投足,无一不是自性在起作用,所以说“大道不远,只在目前”。但是,仅仅明白书本上所讲的道理,并不等于见性,那只是解悟,而非证悟,在事上依然会落在生灭的假象里,掉进“有”、“无”的窠臼中出不来。还需于事透得过,才是真悟。待历经一番勤苦努力,打开本来时,才会豁然明了:噢!原来这个就是,以前所了解的,相似则相似,是即不是。此时终于明白,心既是性,性也既是心;相既是性,性同样也既是相。所谓性相一体,心性一如,从今以后不再被一切假象所迷惑,所以古人说见性是一见永见。

那么黄庭坚经黄龙晦堂禅师的提示,于闻香之处已悟到了性相不二的道理,为什么还是不解死心禅师的问话呢?这是由于他所悟不彻,脚跟还没有真正点地。我们每个人平日里对境生心惯了,初初打开本来时,当下就会明了因心而见性,由相而显性的道理。因为心是性的作用,相是心的影子,当然也是由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庞婆说:“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悟到这个,是不是就透彻了呢?当然还没有。因为他还需要有个相,还需要有心意识的作用,通过作意分别才能把持得定。如果把相给他拿走,让他把心熄灭,就像死心禅师所问:两个人死掉了,烧成灰了,没有心意识的作用了,怎么相见?到这时哑口无言者多,能翻过身来的少。

诸位莫将此事作等闲看,死心禅师这一句你若透不过,依然只是一条死汉,祖师们的踪影你还没梦见在。自古悟禅者于此门前颠倒的多矣,既有颠倒后终其一生死在句下的,也有翻身爬起成为英杰汉的。唐朝时候的庞蕴庞居士,悟道后的机锋极为快捷犀利,是在家人学禅的典范,他的悟心历程也是分两步走的。最初他参礼石头希迁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石头以手掩其口,遂豁然有省,这欲说不能的不就是我的自性吗?后来石头问他:“日用事作么生?”他回

答说:“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


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

朱紫为谁号,秋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


其意境界和气魄令人由衷钦佩。后参马祖,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原来这汉心中还有疑,脚跟未点地在)?”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庞公到此方彻悟玄旨。

在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他前面问话过在何处。庞所欲明者,“不与万法为侣者”(超然于万法之上,也就是独立于一切万象之外)的那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性),是个什么样子,应该怎样去认识它、识别它呢?从他前面所说的:“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我们知道大士已然明了,一切心意识都是自性的作用,但是离开意识、离开作用如何认识体证自性,他并没有真正搞清楚,所以离开石头参见马祖时才会有此一问。

现在我们回到前边,再说那黄庭坚乃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词赋并世称雄,流传后代,这样一代大文豪居然被死心禅师一个小小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不知所与云。难道以黄大进士的聪明智慧居然下不出转语,随便胡诌两句出格的话总可以唬唬人吧!须知这正是他的可贵处。古人参学为的是了心中生死大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哪象现在的人,不懂装懂,以为只要那说几句出格的话,就可以打机锋、下转语,如此岂不是阿猫阿狗都会得禅了?

我们的黄大进士被死心一问,如吞生栗子在喉,咽不进吐不出,每日铭挂于心。初时由于政务相烦,疑情若断若续,功夫未能成片。后贬官到了贵州,在宋朝时三黔乃边地贫困之乡,每日政务之余,戮力苦参,终于迷团尽破,脚跟点地。


今天举出黄庭坚的公案,是因为他的悟道经历对我们现在的人,特别是论坛的同道,有着非常实际的启发和参考价值。本人见过一些同修,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功,初初得个入处,即自肯已经见性,其实只是刚刚得到点儿皮毛,可惜未遇明眼人为之说破,指个路径。   狮子常君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