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身法、步法有何特点(二)

 黄果树861 2017-06-11

刘伟:长拳和太极拳有共性,又不同


我认为,天下武术是一家,中国武术有一百多个拳种,每个拳种都有自己的优点,长拳有长拳的优点,太极拳有太极拳的优点。


总体来说,武术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的,一种是柔性的。长拳是刚性武术的代表,太极拳是柔性武术的代表。刚性和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是表现在演练、练习的过程当中。现在武术的比赛、表演,都是一些练习的方法,是武术的表现形式。这些演练、练习的方法各有特点,作用不同,这就直接影响到拳种的身形、步法。比如,长拳中的弓步冲拳,在太极拳中是搂膝拗步,只不过拳变成了掌。它们都是弓步步型,但是在练习的方法上是有区别的。长拳的弓步要求前腿弓,后腿蹬,拧腰发力,胸腰挺直,劲力顺达。太极拳则不是这样要求,强调的是步型、步法的转换,步型、身形上要曲蓄有余,劲力要松沉。


一般来讲,太极拳的步型分为顺步和拗步,野马分鬃属于顺步,搂膝拗步、玉女穿梭属于拗步。孙式太极拳有自己独特的步法,它是结合了形意拳和八卦掌的步法,讲究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些步型和步法,跟长拳的步型步法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尽管有区别,长拳中的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等,在太极拳中还是有的。武术中的步型,就是结构;步法就是变化。武术的身形,是一种动力定型;身法,是一种转换。在这些方面,太极拳和长拳还是有区别的。


太极拳练习,强调的是松,松是后面一切效果和作用的基础。没有松,太极拳的特点和作用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样,太极拳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练习、体用的方法。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是节节贯串。节节贯串表现在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这是一种匀速的练习方法,与刚性的长拳练习方法不同。比如,吴式太极拳的弓步,是由虚步转化形成,或者是由半马步转化形成的。这种步型的转换形成是有自己的要求的。吴式太极拳的步型转换要求“以实送虚”,就是说,做左弓步时,要先做一个右虚步,然后出左腿,左脚脚跟着地,渐渐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最后形成左弓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太极拳步型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直接就形成的。长拳弓步的形成则是直接后腿蹬,把作用力直接发到力点。太极拳不是这样,而是“以实送虚”,有一个渐渐形成的过程。


再有,太极拳的虚步变弓步时,前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着地,脚掌着地时,后腿要稍微弯曲——这就是太极拳的步型变化特点,要走一个下弧线,整个腰裆通过后腿的松沉,走一个下弧线。长拳的步型形成不是如此,产生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太极拳的练习要求放松,所以,动作都是渐进的,是慢慢地形成每一个定式动作,其动作过程表现得很精细。这种练习方式,体会的是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变化,感受的是一种过程的变化。长拳则不是体会这个运动过程,而是表现的运动的作用结果,直接作用到力点上。当然,长拳也讲究“滚入滚出”的劲力,但是它是瞬间完成的,而太极拳是逐渐完成的。在思想意识方面,太极拳和长拳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长拳和太极拳是两种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并不是把长拳练慢了就是太极拳了。


那么,是不是练习长拳的人就不能练习太极拳呢?是不是长拳的练习方法和太极拳是完全不能相融的?我认为,不能这么绝对地认识问题。


太极拳不太适合青少年儿童练习,因为它是柔性的,动作慢,静力性动作比较多,不如长拳更有直观性,更有活泼性。所以,青少年儿童比较适合练习长拳,也符合青少年儿童的性格特点。我认为,青少年儿童应该在练习武术基本功、长拳的基础上,再根据身体发育情况、智力情况、理解能力等,选择太极拳的练习,这样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人认为练习太极拳要从娃娃做起。我觉得这会产生一些误导。年龄太小的儿童学习太极拳,只不过是对外形动作的照猫画虎,很难理解太极拳深刻的含义。所以,学习太极拳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揠苗助长。


总之,长拳和太极拳各有特点,没有优劣之分。太极拳讲究放松,而练好长拳也是需要放松的。所有的运动都是需要放松的,没有一个放松的状态,是不可能在瞬间协调地完各种动作的。太极拳也不是软,而是柔中带刚,在柔行气,刚落点方面,要借鉴长拳的表现力。太极拳与长拳,既有不同,又有相同的地方,这样才能互相借鉴。(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