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瑕疵亦致命

 fengcollince 2017-06-11

瑕疵亦致命

早在1842年,有个年轻画家,叫托马斯·贝恩斯。像大多数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一般,他也激情满怀,满心燃烧着理想的火焰,很想闯荡天下,在艺术的领域建功立业。

一天,机缘降临,小伙子热血沸腾,毅然决然地离乡背井,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南非探险之旅。

当时,他搭载的船舶,是一艘“奥利维娅”号帆船,目的港是开普敦。也正是从那天起,其人生和事业的舞台,便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瑰奇险丽的活报剧。

据记载,贝恩斯来到非洲蛮荒之地后,凭借其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先后创作了不少惊艳别致的风景画及肖像画。虽未达到一时洛阳纸贵的高度,但至少也一举赢得了西方绘画界的普遍青睐。当然,成功之后的优厚回报,也相当令人艳羡。

之后,贝恩斯更加踌躇满志,对于艺术探险事业的激情,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1848年,他又先后涉足奥兰治河、菲什干河、恩加米湖等。

1855年,他主动加入奥古斯塔斯·格雷戈里的探险团队。远渡重洋,来到到澳大利亚西北部。筚路蓝缕,夕寐宵兴,跛鳖千里,探险探幽,一时声名鹊起,艺术事业又上一层楼。

岂料天意难测,造物弄人。

正当贝恩斯的探险绘画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一个逆天的事故,猝不及防地突然发生了。

那是1858年,贝恩斯参加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赞助的赞比西河探险队。

次年,贝恩斯因染热病,留守探险队营地。正是因为这一变故,一桩疑云重重的财物失窃案,牵连到了贝恩斯。

迄今都令人不解的是,领队的弟弟查尔斯·利文斯通一向为人正直,居然一口咬定,贝恩斯就是那个作案嫌疑人。尽管这一指控始终未获得证实,可是,面对这一猝不及防的可怕指控,贝恩斯彻底地懵了,辩诬吧,谁听你的!证伪吧,哪来证据!

结果,如日中天的青年才俊,一夜之间,便被搞得灰头土脸,声名狼藉。自然,探险队当即解雇了他,英国官方也终止了一切资助,其事业和人生的天,全都塌陷了。

那么,到底是厄运袭击了贝恩斯,还是贝恩斯忤逆了命运女神呢?

从相关的文献资料披露的细节看,似乎要找到可资证伪的可信证据,绝非易事。而备受劫难煎熬的贝恩斯,虽然在1873年获得皇家地理学会赠送的金表,可是,临死都没有彻底洗白其冤屈。

因此,也许是命吧,命中注定贝恩斯就是有那么一劫!

不过,重温这个故事,至少还是能够悟出一些东西,例如:

峣峣者易折,佼佼者易污,此其一。当你的事业顺风顺水时,也许你会雄姿英发,不知天高地厚。可问题是,高光时刻孕育的风险,往往后果很严重。

其二,虽欲得而瑕疵,邈轻举而难攀。即便获得的是一块美玉,可别忘了依然有瑕疵。抬高标杆,看似容易,一旦付诸行动,往往因为一点理念上、路径上甚至策略上的瑕疵,就会招致兵败垂成。

其三,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瑕疵之微不足道,甚于蚁穴或突隙,然而,其造成的恶果,也许只有落到贝恩斯那样的地步,才能真正感受“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滋味。

总之,瑕疵虽小,一旦发酵,绝对致命。毫无疑问,英年早逝的贝恩斯,在这一点上,已经以其惨痛的教训,为我们竖起了一块千古遗恨的警示牌。

—— 冯存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