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本草经疏》、《本草正》、《滇南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橘络6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清半夏10克,泽泻10克,丹参15克,姜黄10克,虎杖15克。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即可。7到10天为一个疗程。具体用药时长,可以随患者的病情而定。列位看官,此方本为河北名医杨牧祥治疗高脂血症的方子,屡经中医界转载、传抄,成为一则被广泛应用的验方。此方针对的患者,就是特别常见的,因为饮食不节、运动缺失等因素而导致的脾虚、痰浊型高血脂患者。因为脾胃虚弱,所以湿邪内蕴,转化为痰浊。痰湿进而困脾,影响运化,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简单地说,肥胖的、纯粹是吃出来的高血脂者,适合这个方子。对这类人而言,就必须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尤其是健脾益气这一条,是可以激活人体“化浊中枢”的捷径。如果人体自我清理垃圾的程序被启动,持久有效降血脂就有了可能。 上面介绍的这个方子,就是因循这样的思路来拟设的。 首先,我们看到了炙黄芪和炒白术。这两味药能益气、健脾、助运化,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脾的工作效率,运化水湿,激活人体自我清理痰浊的内在动力。这是至关重要的,为釜底抽薪之法。 其次,我们看到了一味药,叫做橘络。不要小看它。其实橘络在这里是真正的君药。《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得好:橘络具有“通经络滞气……驱皮里膜外之痰,活血”的功效。也就是说,橘络化痰的功效特别好,而且对人体组织细微处的痰浊可以搜刮干净,同时行气活血。用在这里,可谓物尽其才。 再次,我们看到了一众燥湿、活血、行气的中药材。半夏能燥湿消痰,泽泻可以渗湿降浊。其中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它对于高血脂伴有头晕、恶心、胸腹发闷的人非常适合。本草纲目认为它的辛对化痰有重要作用,即“辛走气能化痰”。泽泻性味甘,寒,归肾、膀胱经,特别善于行水。它可以将化解的痰湿之邪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总而言之,这张方剂以健脾益气为后盾,以橘络化痰通络为先锋,以燥湿化浊为策应,以活血散瘀为奇兵,洗去血中痰浊,为高血脂的治疗带来的新思路。另外,服用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做以加减变化,使之更有针对性。 列位看官,方法为您介绍到这里,不知您意下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