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铜河扁

 邹国敏大江东去 2017-06-12


         在我的家乡,旧时的人把大渡河叫铜河,盖因河水中含有沙金的原故。铜河发源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果洛山,在四川乐山城南汇入岷江,全长1060公里。在古代,这是一条不安分的河流。1173年的春天,诗人陆游被朝廷任命担任乐山的市长,在他写乐山的诗歌中,就有两首写到视察筑堤的,“重阜护城高历历,千夫在野筑登登”。“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诗人还在诗尾注明,西州筑堤,织竹贮江,不三年辄坏。千百年来,人们与水的斗争是绵绵无绝期。诗人曾经在诗中梦想,“安得椽笔记始终,插江石崖坚可砻”。



        从现在的历史资料证明,至少到了明代正德年间,流经乐山城的铜河水,已经被坚固的城墙档住了。城墙成为一个城市的记忆,成为江上的符号。


        长久以来,四川西南方向的民居都是以木头为主,木材的寿命是有限的,建筑的生命也暗含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台湾建筑大师汉宝德先生这样断言,“对于中国人而言,一座古老建筑的倾圮是天经地义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古老的建筑如同一件旧衣服。”一语中的,在城市化运动中,我在乐山童年,少年时期住过的房子,不管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县街荣升店,还是旧时酱菜厂老板的房子---金花巷六号,统统都灰飞烟灭,成为我们这一代独有的记忆。正如我认识一位八十多岁的高级工程师,现在定居广州。



        小时候住在五通桥工农街一幢精致的豪宅中,他父亲是旧社会吉祥煤矿的工程师,那房子是民国时期一个师长修的,中西合璧走马转角楼,甚是漂亮。前几年他带着自己在国外的儿孙回到乐山,寻找他少年时期的记忆,结果自然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回去后写了一篇文章,说只有五通桥稀稀拉拉的黄桷树和乐山城那一段城墙还记忆犹新。是的,留下来的只有城墙可以抚慰我们远去的岁月。


        乐山的城墙于我,是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平常日子,铜河边虾蟆口到铁牛门一带的城门洞,总是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木船,白帆被裹起竖立在高高的桅杆上,水手,那时叫纤夫,悠闲的吧嗒着叶子烟,也有大胆的水手和岸边洗衣服的洗菜的妇人开几句带“黄”的玩笑。有熟悉船家的大哥哥,直接站在船舵处,把自己做的可以绕渔线的钓鱼竿甩出去好远,令人好生羡慕。那时的鱼真多,你顺着城门洞的石阶走进铜河,水中马上有一大群小鱼来叩你的脚背,痒酥的令人想笑。到了铜河开始涨水的八月,那些船不晓得停到什么地方去了。




        从师范学院外面的李码头一直到萧公嘴,整个城墙边除了一些黄桷树,就是放了暑假的我们,那是我们的节日,每天吃过午饭,小伙伴们按照头天的约定,基本上是以大杂院为一群,有的还瞒着家长,兴高采烈的到虾蟆口集合,那里有一颗苍老的黄桷树,根须缠绕在城墙的岩石中,黄桷树在夏天会长出嫩嫩的叶苞,扯一片含嘴中,有淡淡的酸味,那时候的人好谗。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棵悬在城墙上的树,虾蟆口才成为一个天然的泳区。敢于站在黄桷树粗大的枝上,不忘做几个跳水前的动作,再往下跳的都是比我们大的哥哥,我们只有等他跳下水去以后,才赶紧顺着黄桷树的枝杈从上往下爬,和我一般年纪的都不敢高台跳水,都是冰棍状态入水,最喜欢的是四五个小伙伴同时吊在树枝,像一群小猴子,由一个人喊一二三一起掉下水去,然后顺流冲到西门口或者是铁牛门爬上岸,穿着湿漉漉的裤子又往虾蟆口跑,又重复同样的情景,乐此不彼。如果路上碰见街坊邻居,出来游泳又没有经过家长同意,那就麻烦了,回去肯定是一顿“笋子炒肉”。记得那些年,每年都要淹死一两个小伙伴,我们从来不长记性,每到暑假,铜河,岷江边总是挤满了游泳的人。


        铜河,城墙,黄桷树就这样像刀刻在我们的心中。还有城门洞,那是乐山人夏天的空调房,每到夏天的夜晚,这个城市每一个城门洞,都坐满了前来避暑乘凉的市民,那时的报纸和广播单调,许多民间传说和时事新闻就在城门洞之间传递,一个简单的熟人社会。后来我离开了这个城市,每次回去,城市的变化总是令人怅然若失,幸好还有城墙,城门洞和黄桷树,他们就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墙守在心灵深处,我在他乡志满意得的时候,故乡的城墙警示我历史的深度,所有的繁华都是过眼云烟;我在遇见失意和受到委屈的时候,故乡的城墙就像母亲的胸怀,给我力量和向往。乐山在外面的许多游子。



         回乐山,都喜欢到铁牛门,丽正门去报个到,表示你回到了乐山。去看看大渡河的水,看看城墙和上面郁郁葱葱的黄桷树,在心里和他们说一说话,完全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回水沱,缺一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