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绝望的武器之二战日军四式反战车刺雷

 卓尔不凡36 2017-06-13
一提到反坦克武器,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人莫诺1888年的硝化纤维凹槽引爆试验、德国人纽曼的金属凹槽爆炸实验和瑞士人莫哈普1930年代的锥形装药研究。这些研究的意义何在?它们预示着反坦克武器终于可以不再单纯依赖初速获得穿甲能力,这直接促成了英军在二战之中的主要反坦克武器PIAT,当然更在反坦克手榴弹领域应用广泛。



  这项技术基本终结了反坦克手榴弹停留在将普通手榴弹集束投掷的技术瓶颈,不仅在欧洲战场上被苏(RPG-43和RKG-3)德(PzHM 3/4)双方大规模应用,更在亚洲成为经历1939年诺门坎之痛的日本陆军(三式反坦克手榴弹)的福音。但与苏德两军仅将此种武器作为辅助反坦克手段的做法不同,日军却将因为资源匮乏将其发展成为主要的决战反坦克特攻兵器。



  说是决战反坦克特攻兵器,其实原理非常简单,就是以三式反坦克手榴弹为依托,增加其装药量并且加装突刺和1.5m以上的木棒,制作出一种名为四式反战车刺雷的武器。四式反战车刺雷长约2.21m、装药5.4kg、锥形罩直径90mm、其设计破甲深度为150mm。其虽然可以由敢死队携带并在接近坦克时投掷,但多数情况下日军都要求士兵躲在掩体之中,待M4坦克接近时顶住其底板与之同归于尽,属于不折不扣的自杀武器。



  幸而这种武器在1945年初才投入战场,虽然制造简单产量巨大,却没有取得更多的战果。与一般粗制滥造的二战日本末期武器不同,这款反坦克刺雷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威力巨大,遗留在东南亚的部分甚至曾被北越军队用来攻击法军和美军坦克,他们隐蔽在丛林中的道路两旁,往往给予这些战后的轻型坦克同样严重的杀伤,这也算这款反坦克长矛终有所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