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新闻评论员应具备的三大素质

 v海阔天蓝 2017-06-13



在微博微信盛行的新媒介环境下,多元化的话语体系正在被建构,人们表达自己意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渠道也越来越畅通。如何提高自己辨别、认识、解读新闻的能力,如何使自己的评论有情感、有思想、有深度,这是新闻评论者(既包括媒体评论员,也包括在校学习评论的学子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by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新闻评论的独特影响力,它一直被视为媒体的灵魂与旗帜。在技术赋权的新媒体时代,意见表达呈现出主体碎片化、诉求冲突化、方式激烈化等特征。这进一步凸显了新闻评论的重要性,社会对新闻评论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新闻评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培养这些素质呢?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长期担任新闻评论课的任课教师,自己也曾在各大媒体发表评论作品近三千篇,培养的一些学生曾在新京报、华商报、新浪网、凤凰网等媒体担任评论员或评论编辑。这里,我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对新闻评论教学及新闻评论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一、对事实的核实能力


新闻评论员应不应该对新闻的真实性负责?这是每回上新闻评论课我都会跟学生讨论的话题。对此,学界是存在分歧的。有人认为,核实事实是记者的责任,而不是评论员的责任。对这样的观点,我难以苟同。我认为,对假消息的判断力,应该包含在一名新闻评论者的应有的判断力之中;新闻评论者应该将真实作为首要原则,权衡和分析事实直到真相大白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卡斯珀·约斯特就曾指出,新闻业要有效服务社会,它的新闻报道、观点表达就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在任何环境下,“怒发冲冠”而成的观点或者“不太成熟”的观点都不是新闻业所需要的好评论。中国人民大学马少华副教授也认为,无论是职业的还是非职业传播者,只要参与了大众传播,就应当承担起传播责任;新闻评论既是观点的传播者也是事实的传播者,应该明确新闻评论者对事实的传播责任。


这些年,所谓的“网友曝新闻”不断出现,新闻也常常出现所谓的“反转”。除了一些媒体过度追求点击量而忽视新闻的真实性之外,我们的新闻评论习惯也在其中推波助澜。这在一些自媒体中表现得格外明显。看到舆论热点,一些自媒体常常无视新闻的真实性,只是抓紧时间炮制文章。虽然可能获得了十万加甚至几百万的阅读量,却在事实上扮演着的谣言推手的角色。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职业评论员的。这不仅会使评论本身毫无价值,也会伤害其所在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评论员首先要具备对新闻报道的判断能力。对虚假的新闻要坚决回避,不要去写评论;对疑似虚假却又不得不评的新闻,要明确指出其虚假的可能性。另外,对引用的论据、案例和名人名言等,也要注意分辨真伪。错误的引用,不仅会使评论失去说服力,也容易闹出笑话。在舆论热点不断涌现,新闻来源更加广泛的新媒体时代,这考验着新闻评论员的定力。要提高对事实的判断能力,不仅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强调与指导,也需要评论学习者对舆论环境和新闻事件保持长期关注。


为了让公众学会辨别真相,科瓦奇与罗森斯蒂尔在《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一书中总结了怀疑认知的六条原则:

1.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

2.信息完整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3.信源是谁/什么?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

4.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

5.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

6.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这些从新闻行业总结的辨别真相的原则,虽是对公众提出,但无疑也适用于新闻评论员。


二、对观点的提炼能力

美国一位专栏作家在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说,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定要评论什么。面对纷繁芜杂的新闻、现象和问题,新闻评论员选题时往往需要做排除法:哪些新闻不能评论,哪些新闻自己写不好,哪些新闻提不出新闻的观点。只有提炼出好的观点,选题的过程才算完成。质言之,能否提出好的观点,应该是新闻评论员的基本素质。


提炼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新闻或现象的判断过程,其中涉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郭步陶(1936)先生在《评论作法》一书中说,判断,这是评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作者的学识经验,都可从这里看见一二。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要提高观点的提炼能力,要写好新闻评论,需要新闻评论员加强学识与经验的积累。


最直接的做法,是要多看新闻评论。对国内外的经典评论,对最新的评论佳作,要多看多学,分析其选题、观点。对一些精彩的观点,要注意收集,做到了然于胸。当自己再去写评论时,这些精彩的观点,往往就会不经意地冒出来。与此同时,也要多写评论。在初写评论时,或许提不出好的观点,但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在与同题评论的比较中,水平却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直到最后能够提出独到深刻的见解。对初学者,借鉴或模仿他人之前提出的观点,是比较高效的方法。


多看多写新闻评论,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写作经验的过程。但除了写作经验之外,新闻评论员的人生经验也同样重要。正因如此,一些人即使从未写过新闻评论,因其人生经验丰富,偶尔也能写出精彩的评论来。也正因如此,有媒体提出“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要求评论员也要当好记者。一名优秀的新闻评论员不仅了解新闻与新闻评论,往往也了解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性。质言之,新闻评论员不是一天练成的,他需要阅历与体验。


新闻评论员也需要多读书多学理论知识。在我写新闻评论时,为了作出准确的判断、提出好的观点,我常会在学术期刊网上去搜索论文进行突击学习。这常常使我提出的观点更加专业也更为深刻。这样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但毕竟只是临时抱佛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平时就注意多读书多思考,使自己对一些问题提前有深入的理解。


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教学不能仅仅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教师、学生和媒体三方互动的过程。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写评论,然后把自身的经验传递给学生;学生也要尝试与媒体对话,通过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分析经典案例,也要分析自己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在课堂外,学生要积极参与评论实践,并通过与其他评论作品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求不断完善。


三、较强的表达能力

新闻报道的魅力,在于故事本身。因此,当记者未必一定需要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但新闻评论不同,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常常能使一篇评论化腐朽为神奇。事实上,对同一个新闻热点,大多数人能够提出的观点往往大同小异。这个时候,新闻评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往往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会看到,有些评论文字精炼、句句到位,有些评论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有些评论专业深刻、给人启发。


对初学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表达效率。刚写新闻评论时,初学者常犯的毛病就是容易跑题。虽然只是一篇千字评论,却可能有一半的内容是跑题的,甚至还有错别字。引述新闻、案例或典故时,因为没有控制篇幅,常使观点得不到充分阐发,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因此,对初学者或新评论员而言,最简单的评论写法,是直接引述新闻,然后层层分析、缓步推进,紧紧围绕标题和观点进行分析,尽最大努力使评论思路清晰、文字精炼。


随着评论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新闻评论员要尝试形成自身的风格。在我看来,新闻评论的文风主要有三种:一是以表达效率取胜的文风,二是以幽默风趣取胜的文风,三是以专业深刻取胜的文风。根据不同的选题或观点,新闻评论员甚至应该能够在不同的文风之间灵活转换。譬如对娱乐话题,常常可以是幽默风趣;对时政热点,则往往应该专业深刻。


要提升文字水平,除了多加练习之外,也应该找来经典作品仔细阅读与分析。分析经典作品的文字特点、句子的风格、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也可以在阅读知名作家或学者的著作时,注意学习其文字风格。一些评论教师在新闻评论课上,对一些经典评论进行逐段乃至逐句的分析,这种教学方法是有价值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要懂得为自己的文字负责,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提升自己的文字,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文字表达能力之外,新媒体时代同时也强调新闻评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术表达能力。如果新闻评论员能够有较好的口才,并能结合新媒体技术发表评论,必然会有自己的另一片天地。限于篇幅,这里不再深入探讨,但却是新闻评论教学与人才培养未来必须重视的方向。


十年前,华中科技大学赵振宇教授就曾提出,新闻评论是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这强调的是新闻评论的重要性。在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媒体生态更加复杂的新媒体时代,高质量的新闻评论、高水平的新闻评论员更显稀缺。我认为,作为展现公民素质的新闻评论和作为展现专业能力的新闻评论,应该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但是显然,新媒体时代对职业评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公民的新闻评论素质,同时培养出更多优秀职业评论员,这需要新闻学院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原文《职业新闻评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刊登于《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5期,作者刘义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