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庆其膏方经验 (

 南山松952 2017-06-13

王庆其膏方经验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210人已访问

膏者,泽也,《正韵》、《博雅》解释为“润泽”。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
王庆其教授,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内经》教学研究,尤其能用《内经》理论指导中医临床,颇有心验。先生幼承庭训,后又受裘沛然、方药中等中医名家的熏陶,医术精湛,以诊治脾胃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见长,对冬令膏滋方积有丰富经验,疗效显著。兹爰引以下先生膏方医案数则,探讨其处方用药经验。
1.进补有方略,护胃最重要
王庆其教授认为,冬令进补当讲究方略。首先,“虚则补之”,不虚则无须补之,而补有平补、清补温补、峻补和缓补之分,还有消补兼施等,切忌蛮补,否则易致偾事。而且不论何种补法,时时固护胃气最为紧要。叶天士有“胃喜为补”之说,若补而碍胃,必补之无益,还可能横生枝节。因诸种补法必得胃气资助而后效。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又说:“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因此,王师明示,在以膏滋方调理时,护胃最为重要。举凡胃有夙疾者当先治其病,而后再行滋补;中焦枢机不畅者,必先燮理升降枢机为开路方;食欲不振者,当先调胃以振奋中气;脾虚便溏者,宜扶中州以实大便。膏滋方中均需伍以健胃、调胃、养胃方药,俾胃气旺则五脏六腑皆旺。
病案1:胡某,男,45岁。2004年11月22日就诊。
经年腹泻,大便一日五六行,腹部或胀或隐痛或伴里急后重,遇寒加剧,得温则舒。久泻脾胃日虚,中宫赢弱,火不生土,纳谷不馨,食之无味,形瘦质弱,面色不华,恙起五六载。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辨证属脾肾阳虚。治拟补中州,培脾土,壮元阳,缓图功。处方:黄芪、党参、太子参、炒薏仁、莲肉、炒扁豆各200g,制半夏90g,青皮、陈皮、煨诃子、制香附各40g,焦白术、巴戟天、怀牛膝、杜仲、桑寄生、炒白芍、枸杞子、菟丝子、芡实、煨葛根、云茯苓各150g,大红枣100g,熟附片(先煎)、炮姜、炒石榴皮、煨木香、炒黄芩、延胡索、佛手、藿香、苏梗各60g,肉桂(后下)、川连、砂仁各30g,焦山楂、神曲各50g。诸药煎浓汁。另:红参粉30g,生晒参粉120g,河车粉40g,鹿角胶、龟版胶各250g,饴
糖、冰糖各200g。收膏。随访:服膏方壹料后,大便已实,食欲转佳,形体渐丰,精力充沛。
按:本案患者一派虚象,但临证用药并非单纯的补药堆砌。患者的腹泻乃脾肾阳虚所致,故以《和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加味健脾和胃;附片、肉桂、炮姜温补元阳;杜仲、桑寄生、怀牛膝、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党参、太子参等同类药配伍相得益彰。诸药构成一剂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变化的凋理处方,补其虚,行其滞,调其气,和脾胃,培肾阳。体质强,诸症自除。
2.辨病与辨质相结合
王庆其教授认为,膏滋方的主要功用有二,一是调理慢性病,一是增强体质。故拟定膏滋方必须辨病与辨质相结合。祛邪即可以安正,扶正有助于达邪,两者相辅相成。辨病无外乎以气血阴阳、寒热虚实,治疗以协调气血阴阳,以平为期;辨质按阳虚质以壮阳驱寒法,阴虚质以滋阴清热法,气血偏虚质以益气生血法,痰湿质以除湿化滞法,瘀血质以行血消瘀法等。辨病与辨质相结合,既疗病又强身,事半功倍。
病案2:邹某,女,67岁。2004年11月22日就诊。
诉有戊肝及肝脾肿大病史,现面色萎黄,贫血貌,皮肤有些许瘀斑;遇风易头痛,时有头晕,食欲尚可,胃中时有嘈杂,大便尚调,腰酸神疲。舌淡红、苔薄腻。辨证属气血两虚,瘀血内阻。治拟补气益血,佐以祛瘀温肾。处方:黄芪300g,太子参、党参各200g,炒白术、茯苓、炒当归、桑椹子、龙眼肉、制首乌、鸡血藤、葛根、川断、制狗脊、熟地各l20g,枸杞子、大丹参、女贞子、川芎各150g,佛手、蔓荆子、绿豆衣、藿香、苏梗各60g,大红枣、菟丝子、巴戟天、怀牛膝、楮实子、延胡索各lOOg,红花、甘草、木香、桂枝、陈皮各30g,炒枳壳、焦山楂、神曲各40g,熟附块20g。壹料,诸药煎浓汁。另:红参(另煎冲)40g,生晒参(另煎冲)lOOg,鹿角胶(烊化冲)、阿胶(烊化冲)各200g,冰糖250g。收膏。随访:服膏方3个月后症情稳定,面色红润,无头痛,体质明显改善。‘
按:王师认为膏方的适用人群有三:①“亚健康状态”,平素体虚者;②慢性病或久病虚弱之人;③康复期患者,如手术、产后需要调养之人。《素问·标本病传论》日:“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从疾病与体质分标本,病症是标,体质是本,急则治其症,缓则治其质。此例患者一派贫血之貌,加之遇风则头痛,同时亦有瘀血表现,实属脾胃气血亏虚之体质与瘀血内滞兼夹为患,此时气血亏虚为本,瘀血为标,治疗先施以芪、术、参、苓等补脾益气之属,合滋补阴血之熟地、红枣、龙眼肉、首乌等品,补肝肾,益精血;同时结合症情适量配以活血化瘀之品。由于该例患者阳虚症状较为明显,故辅料中参类选用红参及生晒参扶助阳气,再以助阳之鹿角胶与阿胶参合,补阳滋阴,补血生精。此外,若平素畏冷明显者可加入鹿茸粉、海马、海龙、海狗肾粉等;若阴虚口干,五心烦热者,可酌加石斛、西洋参等品;气血不足者或慢性病患者,可予河车粉、坎粉、虫草等;便秘可加胡桃泥、蜂蜜、黑芝麻等。
3.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
“一阴一阳之为道”,人体阴阳气血协调平衡是健康的标志。拟定膏方之要诀,贵在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之偏颇,所以邪气侵犯人体,即使只损伤人体的阳气,但由于阴阳互根,阳气亏损不能化生阴液,必进而损伤人体之阴精,反之亦然。最终均可导致阴阳两虚。王师临证用药尤为注重“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阳中求阴”为在大队的补阴药中,佐以少量的温阳药,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用于阴偏衰证;“阴中求阳”为在大队的补阳药中,佐以少量的滋阴药,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用于阳偏衰证。他强调治病须分清阴阳虚损之主次,阴阳之互根互用。阴精虚损,或久而及阳者,当在滋阴为主的同时,辅以少许补阳之品而使阴精生化无穷,如治疗肾阴虚之患者,往往在熟地、山茱萸、首乌、枸杞子、龟版等滋阴药中配以少量诸如菟丝子、仙灵脾等扶阳之属;若属阳气匮乏,或久病及阴者,则补阳之时不忘补阴助阳。如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等温肾助阳同时,辅以生熟地、山茱萸、知母、黄柏等滋阴润燥,助阳生津。阳虚当益阴以和阳,阴虚则当温阳以滋阴,诚能识契阴阳互涵之妙,自能提高膏方调理之疗效。
病案3:张某,女,40岁。2003年11月19日就诊。
素体易感,潮热汗出时作,头晕,口干引饮,气短,动辄尤甚,腰酸乏力,肢冷。舌红、苔少。辨证属上实下虚,阴阳不调。治拟调和阴阳,补益肝肾。处方:知母、仙茅、仙灵脾、地骨皮各60g,川黄柏90g,煅龙骨、煅牡蛎、酸枣仁、石决明各200g,当归、白芍、柏子仁、怀牛膝、天花粉、桑寄生、炒白术、枸杞子、天麻各120g,肉桂20g,生地、熟地、灵芝、南沙参、北沙参、夏枯草、天冬、麦冬、玉竹、杜仲、川石斛各lOOg,珍珠母(先煎)300g,女贞子、黄芪、太子参各150g,芦根50g,炒枳壳、远志、甘菊、焦山楂、神曲各40g。壹料。诸药煎浓汁。另:西洋参lOOg,龟版胶、鳖甲胶各150g,冰糖250g。收膏。
随访:服膏方后,潮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基本消除,神气转佳。
按:此案患者时届更年期,脏器渐衰,辨其病机乃肾精不足,相火偏旺之上实下虚之证,肾精不足无以制阳而亢盛于上,则见头晕、烘热,元阳亏虚于下,则见腰酸、乏力、肢冷,气虚则平素易感冒、气短,阴虚火旺则见口干引饮,舌红苔少。考虑其生理特点,“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方中知柏熟地之属滋阴清热育阴,仙茅、仙灵脾温肾以培补下元,更以肉桂引火归元,寓“阳中求阴”之意。俾阴阳匀平,神气乃旺。诚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
4.大方复治,组药配伍
壹料膏方数十味药,属于大方。先生认为,大方的组合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针对病因的药物,二是针对体质偏颇的药物,三是调和胃气的药物,四是辅料。
关于药物、药量的选择,王师认为重在配伍,而在配伍时应斟酌疾病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采用组药相配的方式,有的以古代成方为组药,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交泰丸、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等;或以功效相得益彰之对药,如枳壳与枳实、茯苓与茯神、旋覆花与代赭石、半夏与黄芩;或以川断、杜仲、狗脊、寄生等功用相类同的药物组方补肝肾健腰膝,或以芪、术、参等健脾益气,诸类组药相配,杂而不乱,搭配精妙,大方复治,紧扣病机,灵活运用,这样组方,彰显用药思路清晰,收效甚好。
病案4:陈某,女,39岁。2004年12月8日就诊。
有乳腺小叶增生及胃下垂病史。近两年来月经周期经常提前,每次6~7天方净,经行腹痛,经前乳房胀痛。饮食不慎则泛酸,畏寒肢冷,大便艰难,寐安,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腻,脉细。辨证属中阳不足。治拟健脾和胃,调经益肾。处方:黄芪、牡蛎各300g,党参、山药、天麻、莲肉各200g,熟地、川芎、制狗脊、当归、延胡索、葛根各120g,炒白术、肉苁蓉、茯苓、川断、桑寄生、巴戟天、女贞子、楮实子、枸杞子各150g,大红枣、菟丝子、制首乌、杜仲各lOOg,炒枳壳、炒枳实、甘草各40g,青皮30g,炮山甲、佛手、苏梗各60g,夏枯草、制香附各90g,焦山楂、神曲各50g。壹料。诸药煎浓汁。另:生晒参lOOg,红参30g,鹿角胶、龟版胶各200g,冰糖250g。收膏。随访:服膏方后,月经周期转至正常,胃中和。
按:王师认为大方用药并不等于堆砌药味,无的放矢,而是应杂而有章。此案患者中气不足,又有肢冷畏寒等一派阳虚之象,故以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以《景岳全书》之两仪膏(党参、熟地),一滋阴血,一扶阳气,气血并补;枳壳主上、枳实主下,枳壳行气于胸、枳实行气于腹,二药伍用,宣通上下,行气消胀、消积除满益彰;香附人血、苏梗走气,二药一血一气,气血双调;川断、杜仲、制狗脊、桑寄生,四药伍用,补肝肾、壮筋骨、通血脉之力量增强;延胡索、青皮、炮山甲、夏枯草、牡蛎等针对乳腺小叶增生肝旺气滞病机对证用药;再合焦山楂、神曲、佛手、枳壳等和胃理气。诸药共奏补脾益气、祛瘀通经之功,药味繁多,却是配伍精密,正如张景岳所云:“内经谓:‘治病之则当知邪正,当权
重轻,??用攻之法,贵乎察得其真,不可过也,??用补之法,贵乎轻重有度,难从简也”’(《景岳全书》)。
先生常谓处方用药“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必须认真揣摩,细细品味。冬令进补,护胃为首,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同时辨病因人施补,有的放矢;尽管膏滋方药味较多,却是杂而不乱,配伍精妙而别开生面。另外,膏滋方用药以补益为主,若同样能够治病,须选用毒性较小或是无毒的平和之药,驱邪而不伤正,应遵循古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处方当以“平淡之中见神奇”,实寓“借和平藏妙”之意。如此,一帖处方,公允熨贴,杂而有序,兼备而有奇,和平但藏妙,方可获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