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霸带你飞 | 记忆碎片法:教你一招根治读书难

 某高材生 2017-06-13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是怎么看书的?尤其是一些课本和比较专业性的、专有名词和解释很集中,且没有情节的书。

据我所知,大部分同学们看学习方面的书,都会认为它们很枯燥乏味,难以接受。

今天我们就要介绍一些关于看书的实用小技巧,掌握后既可以提高专业书籍的阅读速度,又能保证记忆和掌握。??

什么是看书?权威的解释:看书(阅读)是指第二对脑神经在工作,两眼直视书本内容,全神贯注,通过视神经讲书本内容传递给脑中枢的过程。?

这一句看似说的云雾缭绕,实际上已经揭示了我们看书这一行为的微观本质:眼睛看,接受信息,通过神经传导进入脑中,作理解分析和记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部分同学在看专业类书籍的过程?:

1.坐下或者躺下?

2.翻开书?

3.逐字逐句看?

4.晕 哭?

5.跳着看?

6.大哭?

7.分神?

8.睡觉?

显然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把一个很专业的、没有什么意思的书看下去,我觉得也很正常,毕竟专业书不是小说,本来也没打算给所有人看,能够看得下去的也是有缘人。?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我们在回到看书的微观本质,我们第一步——用眼看,自然都是可以做到的,那我们看不下书,一定是在后面几项里出了差错。?

接受信息:虽然看了,但看不懂,难以接收,卡住了。?

神经传导:看了,懂了,但是很杂很乱,传输出现了停顿。?

理解分析和记忆:看了,懂了,传过去了,但是没有形成体系,忘的很快。??

基本上这就是我们看专业书籍看不下去的微观本质了。?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秘密武器——记忆碎片法,一招根治读书难。??


                理论依据——知识的整体性?


我在上一篇文章《整体性学习》里面提到过,高效学习的关键是要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框架,填充内容,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在看书这个事情上面,也是成立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金融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对稀缺资源跨期分配的学科。

下面让你把这个定义背下来,那么大部分同学的选择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阅读,到最后背出来。

但是如果我给出下面几个词汇:?

不确定环境?稀缺资源?跨期分配?

现在再去复述这个定义是不是就简单多了呢??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无论是多长的句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句子,都会有它的语法结构,是对句子中的关键性词汇的连接,所以我们只要把句子中的关键词找出来,然后寻找他们之间的逻辑连接,那组合出一个句子来又有什么困难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记忆碎片法——给书本做个X光?


我们在寻找关键词的这个过程,就是把句子里一些不必要的连接词汇省略,挑出最核心最重要的词汇,通过自己建立连接,来把书上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句子。

就像是给书本做了个X光,找到了核心结构——我喜欢把它称为“记忆碎片”,以简单的词汇的连接来回推整体内容。??

下面我以我自己最近看的一本书《眨眼之间》为例,来讲述记忆碎片法的应用过程。

《眨眼之间》是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知名作品,讲述的是人们的“直觉思维”,全书共263页,17万字,而我在2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通读全书 理解记忆的过程。

2小时下来我基本上可以做到从头到尾叙述书中的理论和实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转化应用。?

我拿到书之后,自然是先翻看前言、目录和序,对整个书的结构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不同的章节中的标题也可以获知很多重要的信息。

然后我拿出我的电脑,在文档中写下我所看的章节标题,和章节摘要。?

如第一章《薄片理论》?

1.薄片理论?

两个人的关系中也存在着一种笔迹,即一种不经意间自动显现的明显特征。无论简单如敲出摩尔斯电码的小事,还是复杂如与人结为连理这样的大事,都有其可以识别且稳定如一的规律。??

然后我开始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很注意去查找我所看到的句子中的能够完整反映核心内容的词汇(也就是一眼看到这个词我就能想到很多很多,从一个小处反映整体),找到之后就把它记下来,然后到看完这整个章节,基本上可以记下20个左右这样的词汇(即“记忆碎片”):??

爱情实验室    录像    SPAFF    95%    离婚    薄片分析法    快速认知    蔑视    戒备    笔迹  ?二战 信号节奏 积极情绪优势 四骑士 寝室 医语    洞察 场上意识 汤姆·汉克斯。

章节结束后,不着急进入下一章,而是检阅我记下的词汇,看看我能不能就把这些词汇进行一些链接,反馈我看到过的内容,一旦某个词汇无法概括,或者某个情节记忆不清,立刻回去查找并改正,保证记忆的连续和整体性。

一个一个章节下来,重复以上做法,最后文档里面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也就是我们的“记忆碎片”了。

只要我们再不断对碎片进行调整和整理,基本上就可以把整个书的内容记下来,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记下来,不会有遗忘之类。

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阅读的微观本质:看——懂(找词,“一叶知秋”)——传输(寻找词之间的关联性)——理解分析(形成大体系),很明显“记忆碎片法”很完美地解决了我们问题。?

不管是拍脑袋做出的决定,还是脱口而出的想法,都不是随机事件。?

我们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的决定,比三思而后行,或许更具大师级的水准。只是,直觉背后的内涵,远比表象来得更深刻。?

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我们全神贯注的专注力。?

改变许多成见与做法,可以让我们对“直觉思维”的了解迈入新的境界。?


                              结语

其实阅读从来都不是一个枯燥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能够集中我们的精神去看去想去理解,总是会感受到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

“记忆碎片法”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整理和自我分析理解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在学中乐,乐中学,既能很开心,又能掌握知识,何乐不为??

然而我无论说什么,都只是一些引导性的建议,大家具体的实施效果当然是因人而异,所以对这个还是需要理解应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好。

这篇文章我解决的是我们认真看书但是看不懂、看不下去的问题,但是如何专注看书、集中精力、保持状态这些又更为复杂,大概还会在后面的文章中阐述。?

依然祝大家学得开心,学得尽兴!??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考试周将近,你是否苦于想努力学习而无方法?

想高人一等却无捷径?

那就请您点下关注,在这里,我们每周六周日都会定期推出:学霸带你飞系列—超级学习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