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脂砚斋落款的批语很少?

 快乐老年435 2017-06-13

(作者:玉玲珑)

我们在上篇文章中,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批语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批语相关问题。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大名鼎鼎的甲戌本里面有落款为“梅溪、杏斋”的创作集团内部人士的批语,但却没有脂砚斋落款的批语,与此同时,很多没有批语又没有落款,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只要稍微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

甲戌本冠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为什么脂砚斋落款的批语很少?

书名表明,脂砚斋甲戌年抄阅再评的这个本子就属于脂砚斋。诸位可以类似设想一下:我们从书店买回一本书,阅读时有感而发写下心得,你会在心得后面特地落下自己的名字吗?显然不会,因为这书是属于自己的,书里的心得自然是自己写的,无需再缀名。有一天你的好朋友来了,看到你买的这本书,拿过去借阅几天,他也读有所感,那么在他所写的心得后面署名以示区别,就再正常不过了。如甲戌本第三回有一落款为“左绵痴道人”并钤朱印“情主人”的长眉批亦可为证。

为什么脂砚斋落款的批语很少?

所以甲戌本也一样,脂砚斋在属于自己的这份《石头记》里批书,自然不需要落款,也不会有落款的习惯,何况自己的名字已经冠名在书名里了。这就是为什么脂砚斋作为非常重要的批书人,在甲戌本中,我们能见到“畸笏叟、杏斋、绮园”等诸公落款的批语,却见不到“脂砚斋”或“脂砚”之类落款的批语的原因了。

因此,通过以上逻辑推理,再结合批语的语气,我们可以判断,甲戌本里面大多数无落款的批语都出自脂砚斋(当然不排除某些字数少的批语可能属于其他批书人,因批语字数少而忘记落款也是有可能的),尤其是无落款的夹批。因为如果这些夹批不是自己之前批评时所写的侧批或眉批,那么在甲戌抄阅再评时,要么删除这些其他人的批语,要么即使将其他人的批语以夹批形式誊抄进来,也会注明批语所属人。所以,从以上分析来看,甲戌本确实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同样,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己卯本,有700多条批语,但跟甲戌本一样,也都没有落款。有脂砚斋落款的批语集中在庚辰本、庚寅本。其中庚辰本有16条,还有一条无落款的批语也提到了脂砚斋(〖庚双夹:脂砚斋所谓“不知是何心思,始得口出此等不成话之至奇至妙之话”,诸公请如何解得,如何评论?所劝者正为此,偏于劝时一犯,妙甚!〗)。这些批语,有的是侧批,有的是夹批,但从落款位置上均不排除后人抄写批语时妄自添加的可能,如

为什么脂砚斋落款的批语很少?

为什么脂砚斋落款的批语很少?

等。且即使脂砚斋自己写批语时署名,按一般批书习惯,也不会再加“评”字,就像畸笏叟的批语署名有“畸笏”、“畸笏叟”、“畸笏老人”,而从没有“畸笏叟评”。庚寅本中有3条,但其中一处就明显是后人抄写时添加:

第一回【文本】: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甲戌侧批: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庚寅侧: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脂砚。】而从畸笏叟的那条丁亥夏批语【靖眉(墨):前批知者: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可知,丁亥年时脂砚斋早已“别去”。

所以这些少量的有脂砚斋落款的批语,很大可能是抄书人的自我判断,效仿畸笏叟落款而添加。脂砚斋在自己所抄的书中写下批语而不落款,才是合乎常理的。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