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37期]王西胜经典解读:《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上)——“九经”是用来干啥的?》

 闲话夜雨 2017-06-14

【内容提要】观察“九经”中的每一经,其实所表达的都是对某一类人(或人群)的一种特定对待方式;而每一种特定的对待方式,又在分别撬动着相应的某一类人(或人群)的能量及其背后所属的资源。这与《礼记·大学》中所说的“德~人~土~财~用”的转换关系是相通的;与后文的“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的连锁反应也是相通的。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圣像)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上)——“九经”是用来干啥的?》

【刊登于《牡丹晚报》新周刊,20161217日第6修德苑·经典解析 

【经文】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lài)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礼记·中庸》


【浅释】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国理政之道,孔子所答内容的重点即是“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这“九经”也正是孔子在鲁国担任中都宰、司空和大司寇时能够成绩斐然的根本依靠。

经者,常也,“不可须臾离也”。九经,即是九种必须纳入议事日程,进行常态化运作处理的事情。凡是治理天下国家者,皆有九种常行之事,包括: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摄影 王西胜)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修身有成,大道正身,才具备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能力,不修身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修身一经为本,其它八经皆为末。

贤者,是指导自己修身的领路人,能尊贤者,得其点化,则不会迷失方向。比如:姜子牙之于周文王,诸葛亮之于刘皇叔,都是典型的贤者之例。

亲者,指父子、兄弟、夫妇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诸父、诸兄等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家亲眷属,关心照顾好他们,令“父母其顺矣乎”,可以打通与祖德连根的能量信息通道,进而通融“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祖先场能信息,承接列祖列宗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功德福报,此乃做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坚强后盾,有了这个强大而无形的“后援团”,你就“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摄影 王西胜)

大臣,是在核心战略决策层面支撑事业平台的四梁八柱,属于高管,他们既能与你共商大计又能各自独当一面,能敬大臣,有他们和你在一起,大家同心同德,发生任何状况都不用怕。

群臣,是在中层或基层帮你抓落实的管理人员,他们地位不高,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而且往往需要“两头”面对,十分辛苦,故需多加体恤,了解他们的难为之处,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果能如此,将会换得他们忠诚的回报。

庶民,是你事业所服务的对象,相当于客户,他们虽是普通百姓,但却是真正为你提供养命之源的衣食父母,故需以至诚感恩之心,全心全意地为庶民服务,“如保赤子”一般地了解、满足他们的需求,“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真心的信赖和支持,你的事业也才能真正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摄影 王西胜)

百工,是在最基层、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工作的、身怀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工匠),他们是决定你的事业平台所出产的终极产品或服务是何等品质,进而影响你的利益回收状况的人,能够招徕到足够而合适的能工巧匠,你的财务收支就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远人,是在某些方面能够互相支持,与你有着一定的良好合作关系,但彼此之间并无隶属关系与规定义务的第三方,与远人的相处,就像交朋友一样,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因此要广结善缘,并把每一份友谊温和而持久地保持下去,这样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左右逢源、多得助益。


(摄影 王西胜)

诸侯,是隶属于你的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受你之命,镇守一方,他必须对你负责并汇报工作,你也有绝对的权力对其进行指挥、调度、检查、督导,但由于派出在外的客观原因,诸侯们往往条件艰苦,享受不到待在总部的福利待遇,故需格外加以关怀,将其疾苦时刻放在心上,主动为其撑腰、排忧解难,能如此,必然换得诸侯们对总部死心塌地的忠诚,令任何竞争对手无法撼动你们之间一体不可分割的凝聚力,从而无不敬畏。

由“九经”的内涵与范畴可知:“尊贤”一经,服务于“修身”;“亲亲”一经,相当于“齐家”;“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四经合论,相当于“治国”;“柔远人”、“怀诸侯”二经合论,相当于“平天下”。故“九经”的实质,是对“修齐治平”之道的细化阐发。


再看“九经”与“五达道”的关系(除“尊贤”一经服务于自己“修身”一经外):“亲亲”一经,是将归属于天伦的“父子”、“兄弟”、“夫妇”三重关系打包合并了;“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怀诸侯”五经,是将归属于人伦的“君臣”关系拆分细化了;“柔远人”一经,则是将归属于人伦的“朋友”关系转化了。故“九经”的实质,又是对“五达道”或曰“五伦关系”的变通运用。

观察“九经”中的每一经,其实所表达的都是对某一类人(或人群)的一种特定对待方式;而每一种特定的对待方式,又在分别撬动着相应的某一类人(或人群)的能量及其背后所属的资源。这与《礼记·大学》中所说的“德~人~土~财~用”的转换关系是相通的;与后文的“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的连锁反应也是相通的。

因此,可以说“九经”是对儒家全部学问、思想、理念最为系统化、实用化、精细化的综合演练与运用!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