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馆】脑梗死、慢性肾病、咳血、水鼓病,蟋蟀原来这么入药!

 AB向往神鹰 2017-06-14

一锤定音——邓星伯验案赏析(上)

1.中风案

徐男,苏州。素来操劳,用心过度,又喜嗜酒,酒湿生痰,去冬跌仆类中,左边手足屈伸不利;交春以来,又动内风,陡然舌强难语,神识昏糊,小溲不禁,左脉滑大,右部带数,两尺不耐重按。防有汗脱之变,急拟平肝息风,宣痹化痰法。石决明30g,钩藤12g,黑山栀、白蒺藜、广郁金、天竺黄、川贝母、茯苓神各9g,制半夏6g,明天麻、竹二青、九节菖各4.5g,陈胆星3g;另用:猪牙皂、九节菖、真玳瑁、蝎尾、青礞石各1g,白明矾0.6g,上味共研细末,竹沥调和,每服1.2g,开水过下,日2次。

 

二诊:接长途电话悉,服药后,神识转清,已能呼人。原方加:蛤壳15g,海浮石9g,真滁菊4.5g,风化硝(冲服)6g,全瓜蒌12g,川通草3g

 

三诊:又接来电悉,神识已清,可以对答言语,原方连服一帖。

 

四诊:陡然风中,神识昏糊,兹虽已开,肝火尚旺,中焦气闷未舒,舌苔后根带灰,咳痰黏腻,小溲依然不能控制,再拟平肝息风,清化痰火法,备请政用。羚羊片(研吞)1.8g,钩藤钩12g,海蛤壳15g,海浮石、白蒺藜、黑山栀、薏苡仁、全瓜蒌、天竺黄、茯苓神各9g,葛花、真滁菊、枫斗(另煎冲)各4.5g,川通草3g,竹沥1杯。另用:大濂珠1g,川贝母1g,两味研极细末,用雪梨汁调,分3次服,一日服完。

 

2.肿胀案

顾男,上海。今尊躯年逾花甲,素心操劳,阴伤气怯,不言而喻。迩因旅居锡地,舟次冒风遇寒,在所不免,刻虽返沪静养旬余矣,而诸恙反见增剧。两足寒冷,肿胀,腹笥满汉?,腰紧如索,右脉浮大,左三部濡缓微细若无者。亦由肾虚不能约水,肺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水湿之气外越肌肤所致也。用苓桂金匮肾气法。熟附片2.1g,茯苓、泽泻、大白芍(川桂枝1.5g同炒)、砂仁末拌炒熟地黄、炒山药9g,车前子12g,五加皮、制半夏各6g,冬虫夏草、广陈皮(盐水炒)各4.5g,葫芦巴3g,生姜皮1.5g。另:陈葫芦3g,梧桐子、车前子各6g,陈大麦9g,代茶。另方:大胡葱60g,商陆、大熟地黄各30g,熟附片10g,黑丑6g,上味干者研末,湿者打烂如泥,作两饼,隔汤烘热,贴两足心涌泉穴,外用布包扎。

 

二诊:昨进金匮肾气法加味,右脉濡缓较起,大便畅解,腑气已通,舌苔厚腻渐化,均似向愈之兆。所虑者,气逆未平,胸痞腹满,肾囊、腿足肿胀更甚,小溲仍然不利,此乃阳衰浊聚,湿阻阳明,膀胱失其宣化之权也。再拟通阳泄浊,分利水道法。上桂心(后入)1g,大腹皮(洗)6g,福泽泻9g,熟附片1.2g,茯苓神各9g,汉防己6g,沉香曲(包)9g,蟋蟀干1对,冬瓜皮12g,西血珀(研吞)1.2g

 

三诊:今诊两脉右大左小,尺部不耐重按,阳衰浊聚,阴虚气怯,其咎益著。两腿足、肾囊背部、腰臀肿胀似觉较甚,小溲欠利,咳呛喘促,神倦嗜卧,舌苔厚腻而黄。再宗真武法。熟附片(秋石水拌)1.5g,汉防己、制半夏、大腹皮各6g,慈菇苗、大白芍各9g,薏苡仁、茯苓神各12g,车前子15g,沉香片(后入)2.1g,台参须(秋石水拌、烘干另煎冲服)2.4g

 

3.咳血案

某,肾水不足,肝火常旺,内热咳嗽气逆,曾经咯血,肺络已伤,两脉弦数,尺部空虚。姑拟壮水涵木,清金保肺,顺气化痰,摄血止咳。西洋参(元米炒,另煎)3g,蒸萸肉、霍石斛、女贞子(盐水炒)、白芍、大生地黄(蛤粉拌炒)、甜杏仁各9g,川贝母(去心)6g,炙款冬、蜜炙功劳子、茜草炭、盐水炒旱莲草各4.5g,玉蝴蝶二对,毛燕(绢包另煎冲)15g

 

二诊:昨进养阴平肝,摄血止咳法,症势依然,尺脉无根,已入险途。勉方再进,以尽人事。大濂珠(研极细末,蜜调冲先服)0.9g,北沙参、川石斛、白芍、女贞子(盐水炒)、黑山栀、甜杏仁9g,蜜炙款冬花、旱莲草(盐水炒)、粉丹皮(盐水炒)、蜜炙冬虫夏草4.5g,川贝母(去心)6g,云茯神15g,毛燕(绢包另煎冲)15g

 

三诊:热势虽退,咳呛未止,两脉弦数不静,肝火尚旺,仍为养阴平肝,清肺化痰,摄血止咳。北沙参、大白芍、川石斛、黑山栀、甜杏仁、海蛤壳、海浮石、茯苓神各9g,川贝母(去心)6g,蜜炙虫草、炒竹茹、旋覆花(包)各4.5g,雪梨半枚。

 

4.水鼓案

某,大腹膨胀,小溲点滴,大便坚结,腑气不宣,势有癃闭喘急之变,备方商进。全瓜蒌、茯苓、块滑石各12g,黑山栀、瞿麦、车前子各9g,泽泻、海金沙、川萆薢、牛膝梢各4.5g,小木通3g,蟋蟀干两对。


二诊:小溲稍通,腹膨较软,似有转机之象。再宗前意进治。云茯苓12g,车前子、晚蚕砂、瞿麦各9g,海金沙、萹蓄、川萆薢各4.5g,小木通3g,柴胡梢1.5g,大胡葱管五寸,蟋蟀干两对。


三诊:小溲依然不爽,大腹膨胀未宽,加之再次冒风,以致形寒内热,咳嗽气逆作呃。防有厥脱之虞。治以疏邪运脾,顺气和胃,宣通水道,备请明哲政用。杏仁、大贝母、茯苓皮各9g,蜜炙前胡、法半夏、泽泻、汉防己、大腹皮各4.5g,车前子12g,新会皮3g,磨沉香(冲)1g,川通草1.5g,刀豆子三粒,柿蒂四只,蟋蟀干两对。


赏析

1234分别为内科类中(脑梗死)、肿胀(慢性肾病)、咳血、水鼓病证。


1

有风中旧恙,左侧上下肢体活动尚未恢复,今又将息失宜,情怀不畅,使肝阳骤升而突发类中,伴神识昏糊,舌强难语,小便失禁,病属痰浊阻络,窍隧闭而不通,此时急平肝息风,宣痹化痰法进治,往往有转捩之可能。邓公用上法汤饮外,还选用药粉进治,增强药力,直捣病所,服后果然神识转清,竟能呼人对答,后在原法中加入养阴药物调治。综观治则,从治标急救,转而为标本兼顾,前后用药精当,药粉尤为可法。

 

2

叙致病之由及治病之法,条理清晰,案语明如对白。初诊以金匮肾气合苓桂术甘汤意加减。复诊肿胀未退,指出湿阻阳明,转方用通阳泄浊,去熟地黄之滋腻,专以桂、附之辛热,单刀直入,合入分利水道之味,冀有所获。最后以参附、真武法,竭尽全力以赴。其立法、处方均有所依据,真可谓用药如用兵也。从此案例也可看出邓公在治病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脾胃的调治,正应合《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

 

3

患者既往有咳血史,阴虚火旺,迫血妄行,邓公相继采用了壮水涵木、平肝泻火、顺气化痰、清金保肺、摄血止咳,三剂势减。但是方中应用的冬虫夏草、川贝、毛燕三味中药,当今价格已经非常高了,可考虑使用其他替代品。

 

4

4是为严重的腹水,并且已成危候,水鼓有心性、肝性、肾性之分及由腹膜炎、肿瘤等所引起,而治法主要是开鬼门,洁净府,以小便通利为佳。如腹水血褐色者,多为恶性病变,宜加注意。


编著者简介

李夏亭,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学科带头人,孟河医派研究会会长,曾任常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常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在3家民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担任首席和特约专家。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