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律,七律,对联与对仗的区别

 阳关残雪 2017-06-14


五律,七律,对联与对仗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知道:格律中

字数、起、承、转、合、押韵、这几项

来源于《诗经》之中

关于字数和押韵

我想这个理解起来 就比较容易 起承转合”这个归纳,以及正式提出来

是汉朝的一个叫“牧乘”的人

第一个提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而没有异议

自汉至隋朝

官方未正式发布

但官方和民间一直沿用

至隋朝建立,以钦定的名义发布,并由礼部下辖的“清商署”执行,并在科举考试中硬性规定

关于“律”:律,出自5000年前,它出自中华民族的祖先---皇帝

这个在《史记》中也有记载

关于135不论,上节课我们也有讲过,如果有朋友还要问:135究竟是论还是不论

那么我们来具体做一下分析: 如果在七言句中,第五个字不论,那么就可能出现“三平尾”或者“三仄尾”

三平尾 和 三仄尾 与 三平头 和 三仄头 一样 哦 是不被许可的

注意:诗词中,三平尾、三仄尾、三平头、三仄头是不被许可的!

这里特别强调:诗词中,三平尾、七律每句的7个字,1234567是怎么划分音节的呢?

正确的划分是:12/34/5/6/7

《赠元秘书》

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

秦地/谬为/门/下/客,淮阴/徒笑/市/中/人。

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

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将/心事/问/情/亲。

这样断句不仅吟读起来顺口,而且,更容易理解句子中的含义,反之,不仅吟读起来混乱,句子的含义理解起来,也会更加的混乱全部都是按照音节来做的,根据12/34/5/6/7,我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前四个字,分别都只读半个音,也就像我们唱歌一样,只就是唱12的位,34位上四个字的时候,每个字音的长度,等于5位、6位、7位上字的一半

那么,根据音节的划分,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不可以把两个搭配的字,放在23的位置

因为23位上的两个字不再同一个音节里,而两个相互搭配起来的字,必须是在同一个音节,否则的话会让人感觉别扭

总之呢,音节要按照12/34/5/6/7这样来划分,并且,每一首唐诗、宋诗、明诗、清诗,都是证据

如果我们按照网络的划分方法去划分唐宋诗的话,那么不少唐宋诗就会被推翻了

而《乐府》是汉朝钦定的,至于为什么,没有任何解释流传下来

流传下来的,只有作品没可以印证

所以我告诉大家,律诗的音节划分是:12/34/5/6/7毫无疑问

五律的划分,就是把七律的12字拿掉,就可以了

那么大家自然会说知道:12/3/4/5是五律音节的划法

大家课后阅读《唐诗三百首》时,可以注意一下音节

以上的内容是第三讲米粒老师没有讲完的内容


魏庆之一直就称承句(3、4两句)为“颌联”

至今800多年,并无异议,另外,作为历史上,文学方面更著名的书籍《四库全书》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吧

《四库全书》中提到律诗的承句(3、4两句),也称为:颌联

我们说:颌联、颔联都可以,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们看第一首,有两个对仗

第二首,有三个对仗

《春望》这首五律,起句(1、2两句)就对仗,这个就是起句对仗

就律诗来讲,第一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这里解释一下:

对仗与不对仗的区别

在我们阅读让是的时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点

通常内容相对严肃一点的,起句采用对仗的形式

反之,内容相对不那么严肃的,多数没有对仗

我们再看下面的律诗

主讲-无泪(16506262) 21:23:07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主讲-无泪(16506262) 21:23:49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主讲-无泪(16506262) 21:23:34

我们看起句就对仗了

主讲-无泪(16506262) 21:24:07

起句没有对仗

这几首律诗已经说明了刚才所讲的:

(点击下划线文字查询普通话读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古:平仄仄仄通仄仄?仄平平仄通平平?

今:平仄通仄仄仄仄?平平平仄通平平?

1:相对严肃的作品,起句对仗;

2:相对不严肃的作品,起句可以不对仗;

注意:我只是说可以不对仗,没有说一定不对仗。

如果有朋友问:老师是不是五律多对仗,七律多不对仗呢?

那我们的回答是:

不一定。这与内容有关系,以后具体讲七律与五律的区别时,会详细的讲解。

如果有朋友还是想问,是不是对仗的时候一定收据不押韵呢?必须得有对仗么?

我的回答是:押韵就无法对仗,所以对仗的时候,首句不押韵。

对仗时,两句246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对,两句尾字的平仄,也是必须相对的

因此,首句自然是无法押韵的

另外,我们看到,无论什么对仗,肯定是偶数句对前一个奇数句

首联:首就是头 在以后上课中会说起句 不直接说首联

颌联:颌:下巴(颔:下巴) 也就是我们以后上课中说到的承句

颈联:颈:脖子 也就是我们以后上课中说到的转句

尾联,就是最后一一联,尾字就不解释了

尾联,相对自由些,对仗与否,自己决定就可以了,没有硬性的规定。 以后的课程我们会直接说合句

起承转合,从首联,颌联,颈联,尾联的第一个字来解释 简单的讲,必须对仗的:

承句:3、4两句,互为对仗

转句:5、6两句,互为对仗

起句可以对仗 也可以不对仗(五律中,相对严肃的内容 对数对仗)

合句对仗与否自己决定

1:义:字义,意义

2:对:相对,不相等

合起来,对于:上下句位置上的词或者字意义相对

我和吾,似乎是相对的,称呼是相反相对了

但:“义”却都是指人

不是“义”“相对”

他们是合掌

现在我们给 义对 下个定义

义对:就是对仗或者对联中,字义不能是一样或者是近似

注意:字义相对。义:不能一致或者近似。相对:就如平仄必须相对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

相对:并非指相反,就如同 左对右、你对我一样的道理在意义上,你与我是人称代词,同指人,所以你和我并非是义对

左与右,都是指的方向

花和草 都是指的植物

鸟和燕 都是禽类

鱼和蛙 都是在水中游的等等这样的对,都不是义对如果拿以上相近、相似、相同的词对句,都属于合掌或者是失误

老师给我们义对的条件:1:≠

2:不近似

3:义对 不是意思对上了  义对 是意思不同

那就是 相反 或者不近似 就是义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词性这个东东,是新文化运动,从拉丁语引进的

李白时代没有词性的

所以老师告诉我们:对仗,不必理会词性

一,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说同一个意思,或者上下联所对的词是一个意思,就像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一样。

二,义对:

义对:

1。义:字义,意义。

2。对:相对。

合起来,义对==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或字意义相对。

三,义对的条件:

1、≠

2、不近似

3。义对 不是意思对上了

义对 是意思不同

那就是 相反 或者不近似 就是义对,总之:

1、不等于

2、不近似

比如李白的:

此≠孤,地≠蓬,一≠万,为≠里,别≠征。

义对,不是反义。反义对,就是合掌,就如你对我一样。

就如同大家都熟悉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这两句中,

青≠白,山≠水,横≠绕,北≠东,

廓≠城,浮≠落,云≠日,游≠故,

子≠人,意≠情.

都是不等于,我们不必去管词性,不等于就可以了。

城不是郭吗?按老师说的合掌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律诗中有些不可以的对仗,在对联中是可以的。如宽对窄,胖对瘦等等等

对联,要求上下联,意思表达相对完整。合起来,就是一个短篇。

而对仗呢,仅仅是律诗中的一个部分,合起来,也不是全部。

注意,我们说的是,对仗 仅仅是律诗的部分。而对联的上下联表达则相对完整。

①仄起首句押韵:我用的仄平脚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