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颐 | 在多元文化氛围中成长

 叶老师YP 2017-06-14

王颐

世界联合学院(常熟)联合创始人

本文根据王颐老师4月22日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发言整理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就多元文化或者多元氛围成长这个课题进行交流。我今天从世界联合学院的实践和反思入手,和大家谈谈我们在常熟的世界联合学院如何进行多元文化的塑造和对学生的教育。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世界联合学院。大家可能听说过UWC,世界联合学院是一个成立于1962年的全世界范围的教育运动。我们在过去50多年里已经有6万多名毕业生,有3千多志愿者在世界155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义务招生,所以我们全球的招生范围在155个国家和地区。所有的学生是通过毕业生和支持者直接招生的,同时我们给予所有的学生所需要的奖学金。到今年秋天我们会有17所世界联合学院。


虽然是在五大洲,在不同的国家,这些学校在过去的50几年里,都在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我们的使命——通过教育,联合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听起来是很宏伟的目标,但这个目标是我们的创始人库尔特·汉恩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所做的设想。当时,第一所世界联合学院在南威尔士,整体的设计从招生到教育到各个环节等,全部是围绕这个使命来做的。库尔特先生的理念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在高中这个非常关键的时段,能够调整自我,了解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背景的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通过这样的过程,让他们得到思想上的碰撞,长远地为我们的使命做出贡献。简单讲,我们的学校是为了这个使命而建的,我们不是为了做教育而做教育。教育是我们实现我们使命和目标的路径或者手段。


在过去几十年里,UWC得到了世界许多热心人士的支持,我们第一位全球董事会主席是蒙巴顿将军,接任他的是查尔斯王子,随后还有曼德拉总统,今天UWC全球主席是约旦的努尔王后。这些非常著名的人士在全世界范围里推动UWC的发展,他们的目标和我们也是一样的,都是希望通过教育这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推动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



刚才我说到,我们现在有遍布五大洲,16个国家的17所学校,常熟世界联合学院是2015年开幕的全世界第15所UWC。我花点时间讲讲我们的价值观,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价值观很重要,它指引我们的方向。在UWC里,我们的价值观,我认为是真正的国际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不管是对差异的包容和认可,还是对服务精神的培养、对理想主义、对行动的推崇,这些方面都渗透在我们教育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里面。


这是我们的校园,非常漂亮,但是大家都知道,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硬件。我们确实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校园,但更重要的是校园设计从整体上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我简单讲一下常熟UWC学生的多元构成,也就是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我们有高中三年的学生。我们用的是IBDP的课程,是UWC创始的课程体系。今天全世界5000多所DP学校还在原汁原味进行IBDP教育,我们有两个高二高三的年级是在做DP教育,还有高一是在做Pre-DP的教育。如果我们拿DP同学的构成来看,我们的学生大概三分之一,即35%来自中国大陆,剩下三分之二来自于港台和国外,里面包括97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这是我们所说的横向多元。我们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这些同学不是在中国生活的同学,而是直接从全世界各地招来的当地最优秀的学生。


可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校里70%左右的学生是拿奖学金的,只有30%左右的学生是不拿奖学金的,我们的奖学金百分之百是根据学生家庭需求给的,这里包括有20%左右的拿全奖学金的同学,有50%左右拿部分奖学金的同学,这是纵向的多元。为什么要有纵向的多元?我们认为在一个多元的学习环境里,更重要的不只是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文化的同学,而我们的学生里有民工子弟,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来的同学,有战区来的同学,这些同学所带来的不同的、自身的见识和经历,是真正在同学之间起到相互促进作用的重要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非常愿意到UWC招生,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可以招到来自于全世界的优秀学生,另外一方面是他们能够招到很多特殊背景的同学。给所有的学生足够的奖学金,让他们能够到UWC学习,这是我们真正能够实现在全球范围的一个多元的学生组合的根基。


接下来是我们的课程和教育体系。第一部分,大家肯定非常熟悉IBDP的课程,这里不多讲,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我展开一点。第二部分关于知行活动,大家知道在IB里面有一个叫课外活动,我们认为这个不是课外活动,而是co-curriculum,是跟教课一样重要的,我们叫作CAS,在中国叫知行活动。第三部分是寄宿生活,我们学校是全封闭的,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除了上课和寄宿之外还有很多时间,最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寄宿生活中相互学习和了解,这是真正的多元。



IB课程我不多讲了,知行活动非常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中国每年有50多万同学出国留学,同时还有40多万学生成为海归要回来。如果简单做个分析,以美国为例,今天出去的留学生大约90%都是要回来的,这是美国的移民政策决定的,和学生的优秀与否没有关系。在这样的大潮里我们要非常清楚地去定义和设计我们的国际教育。国际教育今天肯定不只是出国这件事情,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讲,中国学生面临的最好的发展机会一定是在中国。对于出去的同学,我们要让他们成功,给他们的国际教育不是考SAT或考大学,而是最终要回来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基础能够在中国长远地、非常好地去发展。这里面牵扯到很多的问题,我们的同学出去了以后,到底能不能和国外的同学打成一片,能不能把国外好的东西都学到,能不能回到中国,在中国的环境和土壤里继续发展,这是我们今天的国际教育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说为什么UWC是一个这么全球化的学校,但是我们投入最多的是中国文化。不只是让国外学生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学生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有更深层的认知,有真正的激情去学习更多、了解更多,能够深入到社会,能够真正了解中国今天的社会情况、社会的问题,让他们具有动力或多或少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在大的国际学校的多元环境里,花工夫最多的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方面,这可能跟我们考试和背文章的中文课程的学习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主要是通过活动,通过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知行这部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自己组成了大概90个不同的活动,数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同学们的激情。在这个过程中非常不同的是,我们的学生真地去了解了社会上的问题,真的去思考了,真的去付诸行动。在这方面,学校教育做了很多投入,我们有一个project week,都会带同学们去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贫困落后的地方,参与当地的建设或者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现实社会的问题,回来以后很多同学会自发组织活动。在学习挑战的同时,还有敬老爱幼的社区活动,在这方面,学校只提供框架和支持,主要是学生发自内心组织的活动,在这方面我们是非常认可的。


    刚才讲到寄宿部分非常重要,我们每个宿舍里有四个同学,基本上是来自于三个不同的大洲、不同国家,在这样一个多元的大环境里和宿舍的小环境里,学生有非常好的机会或环境相互学习,促进他们相互了解,促进他们对很多问题的探讨和反思。


    我们学校受到很多关注,可能大家近日也看到我们应届毕业生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等非常好的学校录取的相关报道。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当然为学生高兴,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愿意来到常熟的UWC来了解情况,来招生。这里面一部分是我们学生个人的优秀,另一部分我觉得,是这些大学对UWC整个的理念和过去50多年所做的努力的认可。在这方面我们也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跟教育界广大同仁一起探索,一起探讨相关的问题。我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