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在幼儿园被排挤了,我们该怎么办?

 遨游客人 2017-06-14




十几年前,我在美国当特教老师时,因为我们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是跟一所国小租借教室,我教的特教班就被安排在走廊的最后一间教室,感觉上好像被孤立了。

 


“老师,怪物是什么意思?”


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去上厕所,他一回来就问我:'Ms. Yuan, somebody called me a freak, what's a freak?' (翻译:袁老师, 有人叫我怪物,怪物是什么意思啊?)听了我心都碎了,因为问不出是哪个班级的学生说的,我也无法去向他们班上的老师反应这个情况。当时我就在想,学校的老师其实都知道我们这间特教班,学生们在学校里一定都会碰到,为什么其他班级的老师不宣导一些正确的观念,让大家来认识特殊儿童呢?

 


天使般的老师出现


那所学校只有我们这一间特教班,为了融入这个学校,我努力地和其他老师建立关系,隔壁班的老师,Ms. Rosenberg, 有一天告诉我她的班上有一位特殊儿童,常遭到同学的排挤,她看了很心疼,于是我们决定一起想办法让我们的特殊生能被接纳。



一起,玩吧?


Ms. Rosenberg 说,每周五的下午,她的班级课程都会比较轻松。因此我们规划着每周五下午,我带着我班级的六位特殊生进入他的班级,Ms.Rosenberg 则将她的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各带一名我的学生,然后这六组会分别做一个孩子都喜爱的活动,比如创意劳作,玩角色扮演,等等。


无论是做什么,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他们“突袭”了我学生们的毕业典礼


半年过去了,我的学生也要升上二年级,学期的最后一天,我安排了学生的家长来参加毕业典礼。


谁曾想到当毕业典礼进行到一半的时候,Ms.Rosenberg的班级竟然全部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他们为我的学生献上一首歌,每个学生还特地做了卡片送给我的学生们,真的很令人感动!


我向她说出感谢,感谢她不仅是接纳我们的孩子,还做出实质的行动,有趣的是她反过来感谢我,她说正因为我们做了这些安排,那位在她班上被排挤的孩子也被其他同学接纳了,学生们变友善,也开始对弱势的孩子表现出了同理心。


当初,我们只是营造了一些正向的互动经验,但没想到效果竟远比单单用“说”的方式宣导更有效。

 


“另类”陪读


为了让特殊儿童能顺利地融入学校,我回到台湾后,把一些之前在美国的经验分享给了家长们。


也正因为如此,有许多家长接受了我们“另类”的陪读方式:让我们中心的老师陪同孩子到学校融合。


从我们多次的陪读经验中,我发现,除了孩子自己本身的能力很重要以外,友善的环境也是帮助孩子融合的重点之一。

 

但说实在话,除非班级的老师有特别去教育学生,不然一般的孩子不太会主动来找我们的孩子玩,因为我们的孩子要不是没反应,要不就是会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对一般孩童而言,绝对不是他们的最佳玩伴,时间一久,我们的孩子也就被孤立了。

 

所以我想了想,要让班上的同学愿意主动接触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些技巧,就如我在美国的例子,光是靠说教,效果其实不大,如果处理不当,还会有反效果。


在美国及台湾的例子中,“营造正向互动经验”是关键,一天的课程中,可以安排特定的时间让孩子互动,但不是让孩子自己去玩,而是有计划性的、有目标性的引导孩子进行游戏。过程中要切记,尽量营造欢乐及正向的气氛,并别忘了多多称赞愿意来陪孩子玩的同学。

 

如果老师愿意,家长也愿意提供,有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小贴纸、小点心来谢谢这些小同学。


大家请别误会我们的用意,这样做是有它的道理的。


我们来一起想想看,当一般的孩子,在本来就不太愿意想跟我们孩子玩的情况下,他宁愿去找他感兴趣的朋友玩,但在这时候,如果我们还要求他要跟孩子玩,他不但意愿低,还会更反感,进而产生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是很不值得的。


运用一些小奖赏或称赞只是鼓励同学做的努力,开启愿意互动的钥匙而已,事实上,很多的孩子到最后完全都不需要那些奖赏,曾经就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好喜欢跟XXX玩”,也再也不找我拿小礼物了!

 


我们都有责任给孩子一个友善的学习环境,这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也是做家长的责任,靠着大家的努力,我们一起来教育孩子如何同理、懂得去爱??



做一个小征集



曾经被帮助的你

帮助别人的你


其实普通孩子也需要融合幼儿园,他们将更包容,更大气,社会也将减轻很多将来的负担。我是一个低视力患者,我从小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无私帮助,感谢他们帮助我完成了学业。

——丹丹



这是周一文章半小时众筹430万!这群特殊孩子家长买下一家幼儿园!里的一条留言,在数条讲述自己和孩子被排斥的经历里,这一条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没那么冷漠的温度,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自己和孩子曾经被帮助,或和孩子一起去帮助其他小朋友的故事,让我们把这份温度扩大一些,再一些。






袁巧玲博士

《亲子ABA》系列线上课程

持续开课中



第一季目录


第一课:ABA入门知识讲解
第二课:语言行为(vb)是什么?
第三课:教会孩子主动表达需求
第四课:提升孩子的语句丰富度
第五课:听指令,描述当下事件
第六课:让孩子学会执行两个步骤
第七课:理解什么是“问句”
第八课:对语句丰富的孩子,加强仿说和分享能力
第九课:加强社交互动时“一来一往”的概念
第十课:提高眼神注视和对人的主动性
第十一课:引导孩子注意其他小朋友,产生兴趣
第十二课:学会“轮流”


价格:755元。


学习有效期:自购买之日起180天内可反复观看。



第二季目录


第一课:解读他人意图,做出适当反应
第二课:教给孩子游戏技能与规则
第三课:怎么让孩子发起游戏中的互动对话?
第四课:学会辨识他人情绪
第五课:同伴模仿,学他!
第六课:让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
第七课:培养孩子的分享式注意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