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义祯《每周学膳--急慢性肾炎的药膳治疗》2017.5.3 19:53 来自彭家大小姐
导引 各位老师晚上好!周三,又到了我们的药膳学习时间。上周我们学完了心血管系统病证的药膳治疗相关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证的药膳治疗。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急 、慢性肾炎的药膳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是肾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不同的抗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感染人体后产生不同的抗体,再由这些抗原和抗体相互结合成不同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的不同部位造成的病理性损伤。肾炎有急、慢性之分,临床上以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中医学认为:急性肾炎多属中医“风水”、“尿血”、“阳水”范畴;慢性肾炎多属中医“正水” 、 “石水”、“阴水”范畴。 中医在疾病的治疗上强调辩证施治,而且也十分强调饮食宜忌。药膳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只要根据病情及体质状况,辨证地坚持服用,对于本病症状的改善和机体的康复,均有积极作用和效果。 一、常见病型 根据发病情况,分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不同,分型各异。常见证型: 急性肾炎 风寒型: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头面 、四肢浮肿,或伴有胸闷、口渴、尿少色黄赤、大便干,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细等风寒犯肺,三焦气滞证候。 风热型:表现为头痛,发热,咽喉红肿疼痛 ,口渴喜饮,开始头面、四肢轻度浮肿,逐渐高度浮肿,尿少赤涩,大便干,舌质红,苔白,中心黄,脉沉滑数等风热郁肺,湿毒蕴结证候。 湿热型:表现为咽峡红肿,咽后壁有脓疮,或扁桃体肿大,或轻度浮肿,口干,尿少赤涩或如洗肉水色血尿,舌质红,脉沉细数等热毒内攻,灼伤阴血证候。 慢性肾炎 脾肾阳虚型:表现为面色白或苍黄,全身高度浮肿,腹部膨隆如鼓,肢凉怕冷,食欲不振,大便溏,小便少,尿色清,腰酸痛,舌质淡而胖大,边有齿痕 ,苔薄白,脉象沉细或沉缓等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潴留)证候。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 ,五心烦热,口干欲饮,夜寐不安,腰酸腿软,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数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候。 脾肾两虚型: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神疲体倦,腰酸膝软,尿有蛋白,舌质淡,脉虚弱无力等脾肾两虚、精血亏虚证候。 二、推荐的治疗药膳 二蛟汤:赤小豆120克,商陆9克,为1日量,加水,煮汤饮之,连服3-5日。 适用:适用于急性肾炎风热郁肺、湿毒蕴结型。 蛙蝼葫芦散:青蛙(干品)2只,蝼蛄7个,陈葫芦15克,微炒,研成细末或作丸剂,以温酒送服,每次服6克,日服3次。 适用:适用于急性肾炎服食。 鲤鱼赤豆饮:大鲤鱼1尾,赤小豆60克,煮食饮汁,一顿服尽。注意不宜加盐。 适用:适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明显且小便赤涩的患者。 茅根煮赤豆:白茅根250克,赤小豆120克,加水煮至水干,除去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 适用:适用于急、慢性肾炎各型均可服食。 蕺菜车前草汤:鱼腥草60克,车前草60克,加水煎汤服。 适用:适用于肾炎水肿明显兼舌苔黄腻者。 赤豆桑白皮汤:赤小豆60克,桑白皮15克,加水煎煮 ,去桑白皮,饮汤食豆。 适用:对慢性肾炎体表略有浮肿,尿检又常有少许脓细胞者,用作辅助治疗,甚为适宜。 鲫鱼羹:大鲫鱼500克,大蒜1头,胡椒3克,川椒3克,陈皮3克,砂仁3克,荜茇3克。将葱、酱、盐 、花椒、蒜等放入鱼肚煮熟作羹。 适用:用于慢性肾炎各型均可服用。 冬瓜鲤鱼羹: 鲤鱼500克,冬瓜(切块)200克,一同煮熟,服用前放葱白(小段)10克,食盐少许。 适用:适合于慢性肾炎患者服食。 胡椒鸡蛋:白胡椒7粒,鲜鸡蛋1个。先将鸡蛋钻1小孔,然后把白胡椒装入鸡蛋内,用面粉封孔,外以湿纸包裹,放入蒸笼内蒸熟,服时剥去蛋壳,将鸡蛋胡椒一起吃下。成人每日1个,小儿每日1个。10天为一疗程,休息三天后,再服第二程。 适用:适用于慢性肾炎脾肾两虚、精血亏虚型。 水红子猪肉汤:水红花子30克,瘦猪肉120克,水煎喝汤吃肉,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较多者。 适用:适用于慢性肾炎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型及脾肾两虚、精血亏虚型。 熟地山药蜜:熟地60克,淮山药60克,蜂蜜500克。熟地、淮山药快速洗净,倒入瓦罐内,加冷水3大碗,小火约煎40分钟,滤出头汁半碗。再加冷水1大碗,煎30分钟,至药液半碗时,滤出,弃渣。 将头汁、二汁、蜂蜜调匀,倒入瓷盆内,加盖,不让水蒸汽进入。用旺火隔水蒸2小时,离火,冷却,装瓶,盖紧,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温开水送服。 适用:适用于慢性肾炎病久体弱者有调养作用。 对于急慢性肾炎,中医辨证还有其他证型,如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不足、气虚湿浊、气虚血瘀等等,治疗和调养的药膳也有很多,这里我们就不多介绍了,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自己再学。 今天药膳学习中使用的中药材,基本都已学过 ,个别没学过的动物类青蛙、昆虫类蝼蛄我们做了简单介绍。 各位老师,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有理解和讲述不对的地方,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大家的聆听,各位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