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大师张印泉

 老帽儿 2017-06-15

     在《老摄影家四字经》里有这样的概括:“集锦摄影——郎静山、力挽狂澜——张印泉”,20世纪30年代,南郎把中国古典的绘画艺术与摄影相融合,摸索出集锦摄影;而北张却从写意摄影转向纪实摄影,开始一心关注现世中国。

强调动感的张印泉

  同样是自幼**画,熟知中国画画法画理的张印泉,其作品与郎静山有着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他认为,摄影艺术的魅力,在于“能够真实地把自然景色记录下来”,这种“真实地再现客观景物的能力”,是绘画所不能达到的。

  因此,早在1937年3月,张印泉就在《飞鹰》杂志上,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简洁、明朗、生动、有力
  这八个字,是张印泉一生对摄影艺术的追求。

《古木寒鸦》

  张印泉(1901—1971)19岁开始学**摄影,那时懂摄影的人少,有关摄影的书刊也少,主要靠自己钻研。1921年,他考入国立北京法政大学经济系,课余时间读了不少英文原版的摄影书籍。

  当时,摄影术和照相机传入中国不久,不光摄影器材全是舶来品,连摄影艺术思想也受到西方影响,讲求“唯美”,学**“绘画派”,拍些风花雪月,仕女静物。张印泉把镜头对准劳动人民,拍摄了一些揭露当时社会黑暗贫困,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这在当时的摄影界是难能可贵的。正如他自己所说:
  目下中国所需要的艺术,不是风花雪月,不是旖旎温柔,而是披荆斩棘,开创奋兴,我很希望拿这种主义来鼓舞自己,以自己的摄影为救亡活动以万一的裨益。
  于是,张印泉使用照相机这“另一种画笔”,描绘山川景物,反映社会人生,去发掘蕴藏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典型和美”。

《乡村小贩》

  张印泉主张抓拍,并且具有熟练的抓拍技巧。他拍摄的昆虫和鸟类题材的照片,如采蜜的蜂、恋花的蝶、迅飞的燕子,以及古木飞鹰、雪地惊鹅,都无不动感强烈,姿态优美。
  如何才能拍好动态照片,张印泉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说:要找出一个动作从头到尾发展过程中的最高点(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点)。这一点可以注明和代表其全部动作,是关键性的一点。
  事先有预料,看准了,一出现就马上抓住。
  拍摄动态照片时,张印泉还十分强调快门速度的设置。他认为:若太高,把动态全部凝固住,影像虽然清晰,动感反而不强。最好是主体清楚,动作大部分略有一些模糊。不过,快门速度越慢,也就越难掌握,需要经过不断试验和细心地积累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