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仙巷”:千年古巷

 七老爷施政 2017-06-15
  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巢城,在众多资料中均记载古巢城有“四门九街十八巷”,意在泛指巢城内街巷之多。“迎仙巷”便是这众多街巷之中的一条,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巢县志城池》已有记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发展,古巢城的面目不断发生着变化,众多原有的九街十八巷,而今有的已失落于时间的流沙中,有的只存在于老人们发黄的记忆里。可值得庆幸的是,在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巢城的旧城改造大建设中,古街巷“迎仙巷”还能保存下其形貌来,向后人讲述着巢城古街巷的故事,将千年巢城街巷文化一脉传承下来。日前,笔者寻访了这个充满了故事、沉淀着巢城记忆的古街巷,恍若窥见了过去的时光,感受到巢城独有的文化积淀。
  “迎仙巷”原名为“尚贤坊”
  古街巷“迎仙巷”,在巢城的东风路西段附近处,现还留存有部分“迎仙巷”的古巷形貌。它西隔环城路,邻西圣宫桥不远处,正南隔东风路和样巴街成“L”型。这一段也正是东风路西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街,其“迎仙巷”便在这一段商业街背后的巷内,全长不足百米,宽不足三、四米,颇有闹中取静的意境。
  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所编《巢县志》上记载,“迎仙巷” ,原名为“尚贤坊”。当时的人们沿着这条“尚贤坊”巷子,向北行走再折而西行,可以到达卧牛山麓西隐寺。到宋代末年,王乔洞那里的紫薇观迁入城里;朱洪武时,紫薇观正式定址卧牛山西南麓西隐寺。当时的人们沿着这条“尚贤坊”巷子,向北行走再折而西行,可以到达卧牛山麓西隐寺的“仙家道场”紫微观。
  那时卧牛山麓西隐寺的“仙家道场”紫微观,是晨钟暮鼓,香烟缭绕,颇有成仙羽化、成仙成佛的意境,久而久之便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迎仙巷”,于是这个名字也就一直沿用至今。据居住在“迎仙巷”附近的一位年长市民李大爷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巢城人,退休前在原居巢区政府机关里工作。从他出生到现在他已60多岁,一直知道巢城这条古街巷“迎仙巷”。李大爷还告诉笔者,听他的长辈们说,在抗战后期,“迎仙巷”还曾有过一个露天戏台,经常演出地方戏,丰富当时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在他的记忆里,“迎仙巷”原本还要往西延伸200米,一直到西环城河边。后来,在巢城旧城改造中,那一段被拆了,建成了原居巢区政府大院的大门及政府大院里的一个花园。于是,“迎仙巷”的西头便被堵短了,只剩下了现在这一小段略具古巷形貌的“迎仙巷”来,成为巢城记忆中最好的注解之一。
  “迎仙巷”曾迁居过巢湖名人
  沿着“迎仙巷”的巷口,走进狭窄的小巷内,尽管看上去有种破旧衰败的痕迹,倒也充满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幽静。一条青石板小路,依旧完好地保存着延伸至巷底,也在无声地传递着一种历史久远的厚重感。但在入巷口处,一棵长势茂盛的石榴树,在这六月天的夏季里,满树盛开的火红的石榴花,彰显着这条古巷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巷内,如今只居住着十多户人家。这些人家的房屋,有的还能依稀看到一些传统的青砖小瓦,不过已显得有些斑驳破旧,一看就是历经了多年风雨、有了年头的老房子。看着这些传统青砖瓦房,依稀也有几分仙家超凡脱俗的感觉,与“迎仙巷”的称呼倒也吻合。也许契着“迎仙巷”的名称,当年“迎仙巷”中住的一户刘家,还曾培养出一位赫赫有名的巢湖名人。
  据《巢湖文化全书、名人文化卷》里记载,这位赫赫有名的巢湖名人,就是著名的大教育家刘迺敬。刘迺敬(1893——1969),字觉凡,巢湖市半汤镇人,后迁居巢城小西门迎仙巷,早年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早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后,先后任教于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学院等院校,一度担任安徽大学教务长,为安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教育统计学》等书。曾被选为安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国内较有声望的教育专家。
  “迎仙巷”还能走多远
  而今,居住在“迎仙巷”里的居民,大都以中老年人居多。年青人大都买了新房搬出去居住了,有的房主干脆将此处的老房子,出租给一些来巢城打工或陪读的外地租客居住。
  “听说,政府要对这‘迎仙巷’进行拆迁或改造,我们就盼着这一天。这‘迎仙巷’里居住的环境太差了,能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那真的是太好了”。“最好,在拆迁或改造中,还能保留下‘迎仙巷’的名称或巷型,如果’迎仙巷’一下子消失了,我们也很不舍。”笔者在“迎仙巷”走访时,居住在巷内的居民们,七嘴八舌地说。巷内居民们的议论,大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况味。
  当笔者站在“迎仙巷”的巷口看着狭窄的“迎仙巷”,小巷就像一位年长的岁月老人,默默地守侯着这方并不宽敞的天地。在城市现代化的高楼面前,这条小小的“迎仙巷”,显得有些灰头土脸的样子,但它却从历史深处一直活到现在,是一部巢城印迹的活字典。
  希望当巢湖在创建省级甚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能多保留下一些老城区的街巷,多保留一些巢城丰富的历史韵味。因为若没有了这些历史韵味,那么巢城建设的再好,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水泥丛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