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官,不商,有书香

 昵称uLK9u 2017-06-15

《我们仨》这本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文 | 易水寒烟

来源|国馆共读社区


不官,不商,有书香

来自国馆读书

05:05


今日共读目标


今天我们与领读达人@易水寒烟

一起共读本书第一天

的内容。


明明是平淡如白开水的行文,日常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的记录,却泛着暖暖的光晕。


仿佛触手可及,如家里午后的阳光那般真实,却在捏在手心里的瞬间消散了。


我们仨是谁?


钟书+“我”,“我”+圆圆,圆圆+钟书。



三个人,其实都是一样的性格。与人为善,与世无争,三个人都是企望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哪怕是活在动荡的岁月里,活在岁月的风口浪尖上。只消一间小小的房,两张书桌,背对着坐着“钟书”和我,有圆圆常回来,那便是全部。他们喜欢工作,嗜书如命。不论何时,不论如何的遭遇,都没有放下过书,放下过研究。


这是一本杨绛写的书。写给她的丈夫钱钟书和他们的女儿圆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们仨》充斥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趣味,让人忍俊不禁。钟书夫妇不爱交际,对官对名都是躲着。杨绛怀孕住院期间,钟书总是念着闯祸了来到医院,打翻了墨水瓶在房东太太的桌布上,弄坏了台灯。然后在杨绛的一声声“不要紧,我能洗,我能修”中安心离去。


钟书治学严谨,格物致知,却不幸“拙手笨脚”。钟书说想要个女儿像杨绛,杨绛想要个像钟书的女儿。终于,女儿像极了钟书,却领到了世面像妈妈,凡事为不爱出面的父母置办的妥妥贴贴。


文革时期的两人,好好改造承认错误。女儿圆圆被推到了革命的顶端,揣着划清界限的大字报回家,先贴起来。然后强调在思想上划清界限,偎坐在母亲身边,拿出给妈妈做的睡衣,从包里拿出一大包爸爸爱吃的夹心糖,小心剥了糖纸放进玻璃瓶,又小心收起糖纸,别被造反派发现。


那三个人,互相依赖和扶持,不论少了谁,都不再是“我们仨”。


那三个人,都不怎么会照顾自己,三个拼在一起,却是那么和谐温暖,再不怕外面的风雨严寒。



单纯,朴实,真诚,是三个人身上共有的符号。最弥足珍贵的是,他们身上都没有掺杂上半点世俗的气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学者之家。精神食粮就足以支撑三个人的全部幸福感。


书中有一个片断,钱钟书夫妇每晚都会去附近的花园散步,他们称这种散步为“探险”,每每“探险”都会发现美的事物,都会有新的领悟。也许他们一家的快乐就是建立在这富有禅意的小幸福上吧。


想起杨绛先生说的一句话:“不官,不商,有书香。”


而我们仨,不是写给别人看的书。只是杨绛老师的追忆,是她的日记,记录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已经失散的两人。




音频来自国馆主播:旮旯里的doudo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