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写作的“输入”和“输出”,这三个敏感度最重要【新媒体写作07】

 冬天惠铃 2017-06-15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天坚持日更和正打算坚持日更的小伙伴,一定很关心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写作从“输入”到“输出”一路畅通,而且可以持续畅通。

最近看到简书平台有谈到这个问题的文章,引发了我的思考。

文章里谈到的敏感力培养很有道理,可惜不够全面。重点考虑了“输入”,忽视了“输出”。

学写文章不能偏爱输入,冷落输出。毕竟,能否痛痛快快地输出才是写作能否完成的关键。

好比十月怀胎,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很重要,但最终要诞下宝宝才是目的么。

那么,从输入到输出,哪三个敏感度最重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1.注意的敏感度

通常,我们会说,学写作要先学会观察。那么,观察力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注意的敏感度!比如,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事,有一群人在围观。

每个围观的人,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观察。

但是每个人的注意力却是不一样的。注意的重心和角度也不同。

有的可能注意了事件中人的状态——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发生冲突;有的人注意事件发生的原因;有的人注意事件的处理结果。

对于写作而言,我们需要的是能在一般现象中发现特殊之处的能力。那么,注意力在哪里就至关重要。

传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故事,就在路边摆出茶摊,供路人免费饮用,但前提是要讲一个故事。听来的故事,各不相同,主题也千差万别。蒲松龄却能从中梳理出自己特定的脉络。这跟他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方面分不开。


图片发自简书App


2.思考的敏感度

思考是把写作的两端——输入和输出有机贯通的重要环节。

只有高效的思考,才能形成高效的输出。郑板桥有一段描述艺术创作过程的言论,对写作非常有启发意义。

大致意思是这样的:眼中观察到的的竹子,转化为脑海中的竹子,最后再物化为纸上的竹子。胸中之竹非眼中之竹,手中之竹(画下来的竹子)又非胸中之竹了。

这是不是启发我们,其实经过大脑的思考,外界事物(包括生活经历)会发声一定程度的变化(甚至变形)?

思考的敏感度不够,很可能导致有价值的东西就被忽略了

所以,那些经常会对看似不起眼的现象,能够问一个为什么的人,往往能发现重大规律。众所周知,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就是明证。

作家能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与思考的敏感度密不可分。


图片发自简书App


3.表达的敏感度

表达是写作的输出阶段。

通常,我们认为表达阶段要锤炼语言文字。没错!发现了吗?对表达而言,语言文字可以分为“内语言”和“外语言”。

思考者一般都是内语言比较敏感的人。往往想得深入而且清晰,可是要说出来就未必那样了。数学家陈景润内在的数学思维特别优异,可是一到讲课,就有困难。

演说家通常“外语言”非常发达。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对于写作而言,既要有相当强的内语言敏感度,又要有足够的外语言敏感度。

例如,对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和事物,会不会用清晰的语言去思考,这就涉及到内语言敏感度。

读过朱自清《匆匆》的朋友,一定印象深刻。为什么生活中平常人对时间流逝问题已经麻木,朱自清却能敏锐地把握住?更重要的是,他还写成了广为流传的散文。

这就是表达的敏感度。

有了快感你就喊!这其实可以看作是敏于表达的写照。

你一定发觉了,表达敏感度强的作者更容易形成日更的习惯。因为他对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理表征。

小结如下:

有关写作的输入和输出,作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感度,其中注意敏感度、思考敏感度和表达敏感度,最为重要!

为了让自己的写作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你打磨好自己的这三种敏感度了吗?


写作精进人生!余老诗陪你一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