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赏揭榜】这才叫《十七帖》临写

 窅宸轩主 2017-06-16

近日,从本平台“悬赏”栏目看到书友土豆的《十七帖》临习作品,作者书写认真,用笔、结字亦能稳妥,但整体偏于柔弱,“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王羲之书法我们不仅要注意其俊美的一面,深层的雄强之势更应用心体会。


建议作者进一步加强用笔的丰富性和字与字之间轻重、大小等对比关系,以期更好展现右军风貌。

《十七帖》做为王羲之的重要代表作,同时也是我们学习草书的重要资料,无论是初学上手还是对草书的进一步拓展学习,意义均极为重要。但很多同学在初学此帖时往往迷茫、困惑,不得门而入,下面根据笔者的临习经验,谈一谈十七帖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版本的选择。《十七帖》是刻本,传世版本众多,各版本之间也有很多差别,一般临习时我们建议用《上图本》和《三井本》进行参照学习。《上图本》点画厚重、朴茂,尽管磨损厉害,但基本保留了王羲之的俊逸和流美,其气势、风神还在,整体气息表现较好。《三井本》字口清晰,笔画中的转折、提按、起止等细节表现完备,利于我们入手学习。通过对这两个版本的综合学习,我们既能学到王羲之书法的厚朴和凝重,又能学到王羲之的流美、俊达,两相结合,这样才能全面体现王羲之的真实面貌。


由墨迹切入。

由于刻本的局限性,一定会失去很多用笔细节,此时墨迹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七帖》中的《远宦帖》《游目帖》我们都可以见到唐摹本,用笔清晰,点画映带有迹可寻,加强对唐摹本的临习,并把这一感觉带入到整个《十七帖》的学习中,无疑会对我们深入《十七帖》会有巨大帮助。


加强二王手札、孙过庭《书谱》、米芾、赵孟頫手札等墨迹的学习,对我们理解《十七帖》的墨迹原貌能起到遐想和推断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墨迹来畅想《十七帖》墨迹原貌,而不只是被动的临习《十七帖》导致临习之作与原貌大相径庭。

对于《圣教序》和《大观帖》六、七、八卷,王羲之部分的学习也不可忽视,通过这两本碑帖的学习,可以加强我们对王羲之书法资源的贮备,又能拓展我们的视野。

总之《十七帖》的学习,不可就事论事,而应把它做为整个二王书风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追下探,穷源溯流,出入变化,如此方能得羲之真谛,登堂入奥!

对的方法下多用功,勤学善思,定能让你不断精进,享受艺术给你带来的无穷魅力!


你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你也有对书法上的困惑吗?

中书汇悬赏板块随时等你!

千万学员为你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