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沟通之二——我们为什么不愿认错

 平淡水的平凡 2017-06-16


从人性的弱点来讲,“我们不愿意认错”的原因有三:一是人类进化的痕迹遗留,二是长期的文化积淀,三是个体认知的发展。

正因为以上三个原因,造成我们很多人,一旦遇到让自己不爽的事情时,我们下意识的思维方式是“对方是来挑战的”,“我要与之战斗,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挣扎和抗拒,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解释、狡辩甚至回喷。


原因之二——语言模式

知错不认错,百般辩解就一种常的语言模式。这种语言模式,最常出现在被别人批评时,甚至在别人仅仅是小小的提醒时,我们都会感觉到不爽。

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被否定,当你辩解的时候,意味着对方被否定,也会去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是对的。此时,双方都会激起情绪反应,甚至可能使争执升级。尤其如果是亲近的家人,由于一件小事,引起一场争吵,大多是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家庭夫妻之间的争吵,就是这样一言不和的结果。即便是在职场,也会给自己带来负面评价,让人觉得这个人不懂事,不靠谱。很多人在职场当中经历过的一些灵异事件,莫名其妙,或许,就是因为你的说话方式有问题,伤到了人。遇到心大的,哈哈一笑,过去了,遇到心小的,时不时给个软钉子那是一定的。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语言模式,其实最后受伤的是自己。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过一句话:凡是你抗拒的,都将持续。

当我们抗拒挣扎不认账的时候,这种情绪会经由我们周围的空间游荡,最后回报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影响沟通的语言模式,比如“含沙射影、冷嘲热讽”等,总之就是不好好说话!

这种语言模式的由来,实际是和我们人脑的结构和处理问题的模式有关系的。从脑科学的研究来看,我们的大脑分为原始脑和理智脑。人类的进化、文化传承、认知习惯会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存于我们的原始脑中。原始脑又叫动物脑,它是所有动物都有的大脑反应,就像我们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困了想睡觉一样,属于一种动物的本能反应。实际是不经过理智思考的下意识反应,这像是自动驾驶,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人脑中,额头的后边,有一层被称为大脑额叶皮层的脑区,主要负责人的理性思考,分析、判断、推理、逻辑等,所以又被称为理智脑。人脑的发育,是先有原始脑,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大约到20岁左右,人的理智脑才算发育完成。所以,这20年中父母的遗传基因、教养方式等家庭影响,个体受教育情况,做过的事情、接触的人,也就是常说的,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甚至你吃过的盐)慢慢都会不断塑造我们的理智脑,最后形成我们的认知。也就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和能力。最后反映在每个人身上,就是我们的语言和行为的表现,自然,语言模式也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一个人语言模式实际是自己在不能够使用理智脑做判断的时候的下意识反应。如果自己从不自知,就会一直延续这种语言模式,而只有先知道自己,才有可能主动去改变。当然,即便知道,改变起来也很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