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译甲骨文字三十五》中,我论证了学界对甲骨文字 的误解。长期以来,学者们把这个字解作:王师和军队。这是错误的,原因我在上文中已经阐述。现在选取几个常见的甲骨文字证明这个
字的本义不是王师和军队。如图:
图一遣
图二征
图三肉 图四官
且看遣字。《说文》“遣,纵也。”马如森先生解释为:“从 从口从双手,疑
示为军队,双手有指挥之意,口示发布命令。”《殷墟甲骨学》必须指出的是,马先生的解释并非他的独创,而是学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解释。
按照甲骨文的造字原则,这个遣的结构上部为一双手,但是手的这种写法在甲骨文中表示双手呈爪状,是拿着东西时的状态。下部的口在甲骨文中可以表达很多种意思,其基本意思代表容器。中间的
字就非常尴尬。是用手抓住军队放进容器里洗呢?还是烧呢?还是煮呢?我认为:遣的本义是把肉放入礼器或者炊具。 的本义是肉,是狩猎中获得的野兽的肉。
关于肉字的本义破译参见《破译甲骨文字之三十四:進 逐 追》
再看官字(图四)。《说文》“官,史事君也。从宀从自,自尤众也。此与师同意。”许慎的解释是官下面的“自”是群众的意思,群众就和军队或王师是一个意思。段玉裁解释说这个自本身不是群众的意思。郑玄解释为:“官为朝廷治事处也。”颜师古说:“官谓官舍。”大家们自知作为军队或者民众的解释很勉强,所以就尽量往合理的方向解释,也算是费尽心机。
我认为,官的甲骨文是一座房屋里面悬挂着肉,这个表象使我们想起《诗经·魏风·伐檀》里“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xuán)貆兮?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的优美诗意。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官的虽然不狩不猎,但是家里常常悬挂着朝廷分给的肉,使得既狩又猎却没有肉吃的老百姓感到愤愤不平。如果
解释为王师和军队,在房屋里关着一支军队是什么意思呢?和官又有什么关联呢?所以官的本义是:(晚商时期)那些虽然不狩不猎,而家里悬挂着野兽肉的那些人。
最后看征字。从图中看征字有两种表示形式。一种是一双脚正前往城邑或者是前往目的地(用口表示),另一种是一双脚为了获得肉食而前往目的地。很显然,后一种征字表示为狩猎而出征。而前一种征字出征的意义要宽泛一些,可能是为了征讨异邦。这是两种出征,他们共同点是经过长途跋涉前往目的地,不同点是,一是为了打猎,一是为了“打人”。两个字不同的部首表现出了他们本义的差别。《说文》“征,正行也。”也就是说在远行的行进过程中叫作征。卜辞中征大多是征伐的用法。按照《说文》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前一种征解释为:“征,正猎也。”图二中征字的这两种表现形式应该是本义不同的两个字而不是同一个字。
征的本义是:远行。至于这次远行的目的是什么,要看这个甲骨文字的部首是什么?所以图二所示的征是两种意义的征,这两个征字是有区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