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六:皿血

 长空舞剑月如霜 2017-06-16

 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六:皿 <wbr>血        图一 甲骨文:皿

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六:皿 <wbr>血    图二 甲骨文:血

现代汉字皿和血在字形上只差一笔:血比皿多了一撇。今天要说这两个字有联系就很不能理解,但是在造字之初,皿和血的联系和差别都是非常直观的、具象的。皿是一个空的容器;血是这个容器中装有血块的具象。血块的形成是因为加入皿内的血凝固了,就变成鱼冻一样的块状物。

先探索甲骨文皿字的本义。皿是一种容器,专门用来放置水、酒、血等液体物质的。我们可以运用统计数据来说明这一点,在甲骨文中已经存在的皿部首字中:盂、盛、益、盡、盥、盟等字的本义都和液体有关。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会一一考证其本义。

《孟子·滕文公下》“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就是说皿是和祭祀有关的一种青铜或者陶制容器。甲骨文皿字就是这种容器的象形。到了《说文》时代,皿已经缩小为饭碗一类的器具了。“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读若猛。”皿是有双耳的,见图一。马、崧、良文化曾经出土过许多陶器碎片,他们的直径很大,与豆类似的。如果发现边缘有双耳,就可能是皿。卜辞中有这样两条:

“乙巳卜。中。贞:于方北人皿雨”(明166

“…出皿…”(燕798

因为音猛,所以有学者借皿为猛。第一条被解释为猛雨。第二条解释为地名。其实,我的意见本义解释即可:第一条皿可以解释为动词,用皿收集雨水,北方常旱,此举可以理解。第二条可以解释为将祭祀用的皿清除干净。祭祀无论用牲血还是人血,或者酒,在祭祀完毕后的一定时间里应该清除干净。将皿和其它祭祀用品清洗干净,收归仓库保管。这些环节在甲骨文中都还保留着,我们在考证相关甲骨文字的时候再结合讨论。

图二是甲骨文血字。晚商祭祀有牲祭也有人祭,牲祭用牲血,人祭用人血。这些祭祀用血是现杀现加的,所以鲜血加入皿以后不久就会凝固,成为鱼冻一样的凝胶状。所以甲骨文血采取了具象的造字方法:皿中的血块。《说文》“血,祭所薦牲血也。从皿一,象形。”这是因为东汉已经杜绝了人祭的祭祀方式。卜辞中多次提到血室,这个血室就是宰牲的地方,我认为,也应该是杀战俘的地方。

“戊寅卜。贞:三卜。用血二牢……”(前8.12.6

这是卜了三次,且用了两只皿装血祭祀。可见严肃认真。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皿的本义:晚商的一种青铜或者陶制的容器,上有双耳,主要用于盛放液体物质。

血的本义:新鲜的牲血或人血,添加在皿内用于祭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