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甲骨文字之九十四:化

 长空舞剑月如霜 2017-06-16

上古时代的女娲在传说中一直是人格与神格并存的。《艺文类聚》将她列入帝王部,号帝女娲氏,可见应该位列帝纪。可是翻阅先秦史籍却不见女娲什么时候当过古之国君《艺文类聚》。因为人间没有她的帝位可坐,只好把她的神格放大,让她做了神仙。这样也好转移大众的视线。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楚辞·天问》

   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淮南子·说林》

    人头蛇身意思至今还有争论,因为在《山海经》中各个小国的民众都像是不同动物拼凑成的,我想大概是古人的一种比喻,用来帮助听者的想象。对于这七十化的字,解释甚众。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就解释为化育:

   娲,上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是的,一天之内可化七十物,一生岂不是能化万物?但是对于一个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的女娲,对于一个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媒之神的女娲,一个活生生的人格怎么就变成神格了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这个字。

                          破译甲骨文字之九十四:化 甲骨文

     的解释,《说文》是化,变也。从到(倒)人,凡匕之属皆从匕。首先它为什么从倒人,是不是和生孩子有关?这个问题暂且阙而不论,我们先来讨论这个字。清朝段玉裁在《说文段注》里对化的注解是教化当作化,……化行而匕废矣。这是说化这个字原来是从人从匕的,当教化这个意思流行以后,原来从人从匕的意思就废止了。那么被废止的意思(义项),应该和女娲七十化有直接的关系。这个古代的化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它当时是单人旁加一个匕字(而不是现在的七字)。我们还知道凡匕之属皆从匕。现在我们就找一个匕之属的字来旁证字的甲骨文本义。这个字我们选择从牛从匕的字,因为都在动物界这个大范畴内。牝的意思是母牛。甲骨文中这个偏旁也可以是别的动物,总之,牝的意思是雌性动物。而雄性动物也有一个字叫牡,在甲骨文中表示雄性动物的字,一般从丄。从中可以看到在甲骨文中匕和丄作为意符是用来区别动物的性别的。《老子·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其中的玄牝之门即是指女性生殖器。甲骨文的本义非常狭窄,意思都很具体。

那么从人从匕是什么意思?显而易见字的原始意义是用来表示一个成熟的女人的。这就是所说的那个被废止的意思。化的古音从匕应该读若匕,或者读若牝。据此推理,在甲骨文中很可能还存在这样的一个字表示男人:从人从丄。不过这个字至今并没有发现。

    现在回到本文开始提到的一日七十化问题。一日七十化,化当然不可能解释为女人,因为女娲本身就是女人。解释为生殖器也不通。在中国上古时代从甲骨文开始就经常把名词用作动词,化用如动词的时候,它的意思应该是交媾,也就是交尾。女娲伏羲交尾是东汉画像砖最为常见的题材。在这里七十是一种泛指。闻一多先生在《七十二》里对七十和七十二的泛指已经作了详细的论证。上文《淮南子·说林》的意思也迎刃而解。上古时代人们最大疑惑之一就是:谁是这孩子的父亲?这个问题在一个极漫长的历史时期都没有解决。《春秋公羊传》里说上古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其实在上古时代不仅圣人无父,普通人也无父。不是无父,而是不知其父为谁。所以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的字面解释是:(孩子的)性别是黄帝决定的,耳朵眼睛是上骈决定的,手和臂是桑林决定的。原因是女娲在孩子出生前和他们先后交媾过。文中上骈和桑林史籍中极少见,据古代的注释家说是神的名字。但是从他们与黄帝并列看,应该是历史上切切实实存在过的人物,而且还应该是有影响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桑林是上古人们祭祀和群交的场所,所以在这里仍然可能是借代女娲在孩子出生前在桑林里和男人的若干交媾行为。应该说,能够把孩子的出生和交媾联系起来,说明黄帝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男女交媾可以产生孩子,比认为圣人皆无父已经在认知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只是在群交时代人们不知道这些男人里面只有一个人的交媾是有效的。因为黄帝时代已经是妻妾成群了(见司马迁《史记·封阐书》)所以可以初步推定黄帝的名字可能有误。女娲生活的时代是伏羲时代,距离黄帝的出现还很早。

      秦代的书同文说明,在我国文字形成初期,字形是进化发展的。在甲骨文表现尤其明显。人们更愿意用象形的女字或母字来表示女人。然而虽然化行而匕废矣,这是说化字的字形发生了改变,但是原有的表示女人的本义却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和女、母等字的意义发生分化而成为动词交媾。

   伯鲧腹禹,夫何以变化《楚辞·天问》。这里化的意义是出生。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山海经》。

    "昆仑山第九层左侧有五色石,皆云是白螭肠化成此石        《拾遗记卷二》

这里化已经是出生的意思。说明在交尾的意义上,词义引申了新的义项:出生。沿着出生的意思再进一步,就是化育、化生和变化的今义。这样化字的字形变化并没有改变字义,相反,化字的字义很平稳地从古义引申到了今天的意思。如:

   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蘨草……”《山海经》

   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国语·晋语》

   后经数日,得于大树间,女及马尽化为蚕而织于树上。《搜神记》

    这样我们就得到字字义的发展史:①女人;②交尾;③出生;④化育(所谓化育是指交媾并生育的意思);⑤变化。

    现在我们知道""字最初偏旁从一个倒着的人是有根据的。这说明它的原始意义和出生就不无关系.这一个历史记载非常宝贵,它记录下了人们对生育过程的认识的发展的历程:从认为圣人皆无父到认识到和孩子的母亲有过性关系的男人都可能是孩子的父亲。人类学历史前进了一大步!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化的本义:女人,名词。引申义:男女交媾,动词。

 

结论:古代神话有许多是有历史事实为依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