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读《尧典》(34):羿射九日

 坚定前行 2019-06-16

第六节羿射九日

羿射九日的故事出自于《淮南子·本经训》。原文如下: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现在一般将其当着神话传说来看待,所以译成了如下样子:
  “到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灼热的阳光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有了食物。同时,地上的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也都开始危害百姓。于是帝尧命令羿将凿齿处死在畴华之野,将九婴诛杀于凶水之上,将大风战败于青邱之泽,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又杀死地上为害的猰貐,将修蛇斩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豨。万民都很欢喜,所以拥戴尧做了帝王。”
  很离奇、很恐怖、很血腥,呵呵。其实这是一段史料,而不是神话。正确的断句及译文大致是如下的样子:
  “要抓住落后者的问题,以向其传授时令知识。

“在帝尧当政的时候,四面八方各自为政。那时的田地干旱,草木难生,民众因此食物短缺,生存困难。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部落领袖们都在为人多食少而犯愁。于是帝尧命令羿:

“‘在还没有组织起农业生产的地区,对当地的原始部落(凿齿)进行农业知识的培训。在九个己经开展农耕而观天象不力或观天者受到压制的部分地区,对那些依然期待改善经济者(九婴)进行鞭策。同时在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以培训将出去传授技术的首领们(大风)。’

“(羿依照帝尧的指令)准确及时地将时令知识传达给九个基地的首领(九日),同时对下面愿意服从的未开化地区部落首领们(猰貐)进行鞭策;在文明与原始交界的地区打击那些破坏传授天文知识的犯罪者(修蛇)在农业及畜牧业发展得好的地区,则抓住善于种植和畜牧(封豨)的人才为榜样。

“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天下所有的民众都很高兴,所以拥戴尧做了帝王。”

“逮”字的石文写作“   ”。字形为远行(辶)抓住(手)落后者(尾巴)之义。

“至”字的甲骨文写作“   ”。一支令箭落到地上。政令到达目的地之义。这支箭传达的主要是时令知识。

“逮至”是这段话的主题。意思是说:“要抓住落后者的问题,向他们传播时令知识。”

从“尧之时”三字开始讲述帝尧是如何“逮至”的。

“十日”是十个领袖、十个王的意思。“十日并出”即各地一盘散沙,各自为政。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是表述干旱缺水而导致食物短缺的状态。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为各地部落首领名。

“害”字的本义为:“家里(宀)人丁(口)兴旺(丰)。”人多不完全是好事,容易引发纠纷,故引申出伤害、祸害等义。这里用本义。指食少而人口太多的状态。

“……皆为民害”是说:由于食物短缺,所以让这些领袖们为人多食少而担忧。

“尧乃使羿”:尧指示羿来解决以上的问题,并提出了三个解决办法:“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

“诛”字从“言”,从“朱”。“朱”字的金文写作“   ”。“木”字中有一象征太阳的圆点。所以“诛”字的意思是:“讲述(言)太阳与植物的生长关系(朱)。”或“讲述植物生长的要点。”

“畴华之野”是指己经开展农耕的区域之外。“畴”字的甲骨文写作“   ”,为一根曲线将两个“口”字分开,按人口划分区域之义。也就是为土地划界以耕种。这是开展农业生产的标记,原始社会的游牧生活是不需要的。在外为“野”。

“凿齿”的字面意思即敲开嘴。这里是作名词用,指即将开辟的新区原始部落。

“诛凿齿于畴华之野”的意思是说:“在还没有组织起农业生产的地区,对当地的原始部落进行农业知识的培训。”

 “杀”字的甲骨文写作“  ”、“   ”。前者为一个“大”字的右脚上加了两个表“毛”之义的符号。后者为“五(X)”字下加了一个“尾”字符。所以“杀”字的本义并不是现在所理解的处死,而是“在观天象上(X)落后(尾)的首领(大)”之义。后来再加了一个“殳”字旁,表示将对其给予教育、鞭策。古代表处死之义的字是“殛”。

“凶”字从“X(五)”,从“凵”。“凵”象陷阱之形,所以“凶”字的本义是:禁止观天象或观天象者被陷害。“凶水”当是在“畴华”之内。

“婴”字的金文写作“   ”。遵从(女)钱币(贝)之义。也就是期待发展经济者。“九婴”即“九个己经开始农耕生产以获取经济收入者。”这个“九”字是表中央及四方四隅九个地区的,有点象九宫格。也就是《尧典》前文所说的“九族”之地。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的意思是说:“在九个己经开展农耕而观天象不力或受到压制的部分地区,对那些依然期待改善经济者进行鞭策。”

“缴”字的意思是:通过联系(系)和教育(攵),使人懂得天道的规则(白)而遵守规矩(方)。

“青”字的金文写作“   ”。“丹”字上面加一个象征草木生长的“生”,意思是获得了生命的植物。所以“青邱”当为研究植物生长规律的基地。

“大”即领袖。“风”字在古代常被用来表传播之义。“大风”即负责宣传教育的领袖们。

“缴大风于青邱之泽”的意思是说:“在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以培训将出去传授技术的首领们(大风)。”

这三条措施是帝尧派遣羿去解决问题时的交待,讲述了教育的对象和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后面则是讲述羿的完成情况。

“上射九日”的“上”是指“九日”之上的领袖,也即帝令的执行人羿。“射”出的不是致人于死命的利箭,而是时令之箭。中箭的“九日”也就是后来的“诸侯”。“侯”字的本义就是接箭之人。

“下杀猰貐”的“下”是指对“九日”这些部落首领下面的人。“猰貐”两字为“犬”旁和“豸”旁。“犬”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豸”是还没有被驯化的动物。以动物来作人名用,显然是想表野性尚存之义。“契”为执笔的首领。“俞”为顺水推舟之义。所以,“猰貐”当指愿意服从的未开化者、原始部落领袖。“下杀猰貐”的意思是说:“对下面愿意服从的未开化地区领袖进行鞭策。”

“断修蛇于洞庭”:“断”即阻断、打击。“修”字的金文写作“   ”,教人学习(攴)如何效正(彡)太阳的运行规律。“蛇”一直是坏人的代称。“修蛇”之名是指破坏、阻拦文明进程者。“洞”即洞穴,这里指人类早期的住地。“庭”为文明人的住地。“洞庭”是指野蛮与文明交界之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农耕文明与原始地区的交界处打击那些破坏传授天文知识者。”

“擒封豨于桑林”:“擒”即抓住。“封”字的甲骨文写作“   ”,“日”上一个“生”字。与“时”字的甲骨文相似,含义也相近。“豨”字从“豕”,从“希”,指畜牧业中的优秀者。“封豨”即善长于农业及畜牧业的人才。“桑”字的甲骨文写作“   ”,像树木枝繁叶茂状。“桑林”当是指农业及畜牧业发展得好的地区。是前文“焦禾稼、杀草木。”的反义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农业及畜牧业发展得好的地区,抓住善于种植和畜牧的人才为榜样。”

羿依照帝尧的指示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各地部落领袖“九日”的沟通,以统一政(时)令;二是因人施教,奖勤罚懒。对工作不力者进行鞭策,对阻碍工作者进行打击,同时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正是因为羿出色地完成了帝尧所交给的任务,从而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使天下受益,所以民众皆大欢喜,帝尧也就自然地被推举成了众人的领袖,坐到了帝王席上。

这段记载讲述了尧之所以能坐到帝王位置上的原因。他可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几刷子的。特别要注意这里的所说的“九日”、“九婴”。他们正是《尧典》第一段所说“以亲九族”的那些在“九族”的接箭者及因此受益者。或者说,这段貌似神话的故事与《尧典》的内容是相吻合的。

《尧典》正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如此,是帝尧的发言,是他的理想和规划。下面进入第二部分,讲述帝尧新政的实践。我们来看帝尧是如何落实其远大理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