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霸凌 | “乱战”每天都在上演,只是你未曾注意

 憨豆憨 2017-06-16






“校园霸凌”每天都在上演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许多“校园霸凌事件”被频繁曝出,引起热议。是的,校园霸凌,不是一场简单的“闹剧”,而是一场残暴的“乱战”,并且每天都在上演。


我们总认为成年人的世界更加复杂混乱,可事实上,校园也是一个小型社会,有着同样严酷的丛林法则,而我们的孩子身在其中。保护他们的机会总与我们擦肩而过,当看到他们在“打闹”时,我们认为,他们的小拳头和语言攻击更像是一种不懂事的“小胡闹”,许多次,我们会一笑了之或者置之不理。但在这“小胡闹”之下,埋藏着残暴的“霸凌事件”,受害者被挤压被拉扯,严重伤害身体以及内心。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校园霸凌”的继续发生,许多孩子正在深受其害。


父母是时候提高警觉并有所作为了。


从现在开始,作为父母,我们要补习关于“霸凌”的知识,我们要识别“霸凌”并且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关于“霸凌”你必须知道这些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霸凌”


我们先来看看极其重视“校园霸凌”的外国人是如何严格定义它的,挪威学者Dan Olweus则将“校园霸凌”定义为: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


百度词条上还补充到,就在国外,“欺凌事件”会被非常严肃的对待时,中国父母却不清楚“校园霸凌”的边界,有些事情明明是欺凌和侮辱,却会被旁观者认为是玩笑和打闹,并不重视和面对。


那么,“霸凌”和玩笑又如何被区分呢?如果孩子们在互动时产生的自然矛盾,不能叫做“霸凌”,“霸凌”是很明显的一方欺负另外一方,而且有身体和语言上的巨大侮辱,才能叫做“霸凌”。


第二,不同年龄阶段的“霸凌”是不同的。


不同年龄阶段,出现“霸凌”的原因与情况不同。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出现我们这种定义上的霸凌会比较少。但是孩子9岁以后,出现的霸凌可能是开始起外号和语言嘲讽等等,但是最容易出现霸凌的时期应该是在青春期阶段,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变得相对复杂,他们接受的信息比较多,而这个时候,他们独立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和意愿也高了起来。


他们出现了两类不同的情况,有一类是胆小、容易害怕的孩子,那么,长期被别人取笑的状态会出现在他们身上;另一类孩子属于越来越强势的孩子,所以,两者中间会引发矛盾。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被被欺负了,他也不会愿意告诉老师和父母,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羞辱的行为。但这个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了解也越少,孩子就越是会刻意的隐瞒,而老师的观察也没那么细致,所以,“霸凌”通常是会在这样一个无人知晓的环境中去发生。


为什么在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霸凌”行为呢?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成就动机和社交动机都极具旺盛,而且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霸凌”事件基本上是以一个群体去欺负一个群体或者是某个个人,这更契合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的群体心理需求,去欺负别人的群体里可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而其他的人,是在尾随他的需求去进行这件事的。等到12岁,这个情况就会比较严重,青春期的这个阶段,孩子们又渴望去进入社会,所以他们整个的生存环境会相对来说更复杂。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受欺凌的孩子为什么不会告诉父母和老师呢?不告诉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反应过激,过度的介入。也可能是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之后,他们会觉得被欺负是一个比较羞耻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不愿意告诉别人,越到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所谓的羞耻心就会更强。


所以,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去应对这种霸凌的方式,而不是过多的介入,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好,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到底如何帮助遭受“霸凌”的孩子。



父母们如何帮助孩子


当孩子遇到“霸凌”时,父母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步,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回家说他被欺负了,有的父母可能就会说“啊,你怎么能够被欺负呢?你怎么这么胆小啊!”所以,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抱着这个孩子,接纳他的情绪,这一步并不难,很多父母能够做到。


第二步,这一步尤其重要。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他是安全的,家人会和他在一起。另外一定要告诉他,被欺负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他可以大胆的说出事实。


第三步,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以后,向孩子了解全部的情况,也需要向学校的相关部门获取信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就向派出所报案,通过有关部门来了解相关情况,不要只听取某一方的信息。


第四步,根据上述收集的信息,父母需要做一个理智而正确的判断了,我们需要去保护孩子,选择报案或者申诉。如果霸凌事件并没有发展到不能被解决的地步,建议父母给孩子一个支持,让孩子找到解决的方法,有时,父母强势介入,反而会引发孩子群体对他更大的不满。


第五步,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可以做什么。


第六步,这实际上是一个未雨绸缪的工作,那就是孩子从小社交能力的培养。我们往往当事情发生以后才去保护他们,但是比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避免成为霸凌的对象,这意味着需要社交能力。



每个霸凌者都值得被关怀


我们除了关心受害者,我们也需要关心霸凌者的内心需求。我记得有一次上濒的孩子在做一个采访时说,霸凌者实际上也是一个被欺负的人,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空虚的。他们希望通过欺负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特别是有一些孩子,他们去欺负别人,可能是因为被别人怂恿,可能是因为想做老大,渴望被别人尊重和崇拜,才“霸凌”其他孩子。


我们试问,他们这样的内心需求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方式去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不可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应该关注霸凌者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简单的批判他们,我们要去了解他的成长过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把这群孩子从迷失中拉回来,如果他们缺乏了关心和判断力,也缺乏用正确的方式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关注霸凌者本身,才能减少“霸凌”的发生。


最后,我想说,“校园霸凌”背后的原因是冷漠。不管是我们是否有关注这个被霸凌的孩子,霸凌的程度却是在逐渐升级的,在最开始他被欺负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没有关注到他呢?这个被欺负的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从未被发现,慢慢的发展成一个“霸凌事件”,但这是对被霸凌孩子的一种冷漠;另外霸凌别人的孩子们,我们到底应该去做什么?教育应该是一件温暖的事情,而不是相悖的冷漠,作为教育者,真的要关心的,应该是每个人在成长的环境中的内心诉求吧。



别等伤害发生



read mo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