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zjp67 2017-06-17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

1、实验名称: 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有哪些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

烧杯  酒精灯  滴管  铁盘  石棉网  试管夹  土壤    玻璃棒  水槽  玻璃片  三角架

实验过程: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静置后观察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烧干后观察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有气泡冒出。

2、静置后,发现土壤分层,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3、水烧干后,发现玻璃片上有一些“脏”的痕迹。

4、把土壤在铁盘里加热,先看到由气体冒出,闻一闻没有气味;继续加热冒烟,闻一闻有糊焦味。

实验结论:

土壤里含有空气、沙、黏土、空气、腐殖质及溶入水的物质,如:盐类等

 

2、实验名称:怎样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实验目的:想办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水、土壤

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装半杯水

          2、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

          4、静置一会儿,观察水中的土壤

实验现象:土壤分成了两层

实验结论:上层的土壤颗粒小,是粘土;下层的土壤颗粒大,是砂。

 

3、实验名称:认识水

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

实验材料:烧杯、水

实验步骤:

1、观察烧杯中的水。

2、用鼻子闻一闻烧杯中的水。

3、用筷子沾少量烧杯中的水放入口中。

实验现象: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实验结论: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注意事项:

在老师的指导下闻和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的多少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量筒。

实验材料:量筒滴管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实验结论:

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注意事项:

1、不能加热,量筒上一般标有20℃字样,这就要求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若相差太多,一是量取的体积有误,二是容易损坏量筒。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5、实验名称:让小水轮转起来

实验目的: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

实验材料:滴水器、小水轮

实验过程1、把小水轮安装好

          2、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低处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3、再选用大孔的滴水器,装同样多的水,冲击小水轮叶片相同的部位,从高处冲击小水轮。

4、用小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一定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5、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相同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实验现象:从低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慢;从高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快。

用小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慢,用大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快。

实验结论:水流位置高,小水轮转得快。

水量大,小水轮转得快。

 

6 、实验名称:水的浮力

实验目的:认识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

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提橡皮筋的手要保持稳定,不要让橡皮筋颤动,以免产生误差。

 

 

7、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材料 :

橡皮泥、 牙膏皮、鸡蛋 、大头针、泡沫塑料、盐、水槽。

实验步骤:

1、把准备的材料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看那些在水中是浮着的?哪些是下沉的?

2、改变橡皮泥、牙膏皮的体积,放入水中。

3、在塑料泡沫上用大头针固定橡皮泥,放入水中。

4、把鸡蛋放入水中,向水中不断加入盐。

实验现象:

1、     橡皮泥、鸡蛋、牙膏皮沉入水中,塑料泡沫浮在水上。

2、     橡皮泥牙膏皮浮上水面、

3、     塑料泡沫沉入水中

4、     鸡蛋浮出水面

实验结论 :

改变浮沉的规律: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

   

8、实验名称: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水能顺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材料:

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

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到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实验,那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制片等材料上升。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9、实验名称: 空气在哪里

实验目的:

探究杯子里面有空气

实验材料

纸、玻璃杯、水槽、水

实验过程  

1、在杯子底部塞紧一团干燥的纸将杯子口向下,竖直压入水中,直至没过杯底,再竖直提起,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观察纸团湿了吗?

2、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纸团没有湿。

2、杯子里有气泡冒出,纸团湿了。

实验结论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

 

10、实验名称:热空气上升

实验目的

1、能想明白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剪刀、纸、笔、细线、针、铁架台

实验过程

1、4人一小组,分成若干小组。

2、实验步骤:

1)用纸剪一个螺旋圈,把一条细线固定在螺旋圈的中心,并悬挂起来。

2)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的下面。

3)观察纸螺旋圈的运动。

3、按自己的猜想尝试一下:小组合作观察。

4、记录现象: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5、讨论:为什么纸螺旋圈会转得更快?

实验结论:

点燃的蜡烛会使周围的空气受热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会推动螺旋圈运动。

 

11、 实验名称:压缩空气

实验目的: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 2个注射器、橡皮擦

实验过程

1、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

2、再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1、注射器活塞能往下压,压到一定程度就压不下了。

2、一松手,活塞就弹回来了。

实验结论: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2、实验名称:制作风车模型

实验目的

怎样让风车转得快

实验材料

白卡纸、圆木棍、纸盒、线绳、电风扇

实验过程

1、制作风车。

2、利用电风扇使风车转动。

3、加大电风扇的风力,观察风车转动的快慢。

实验现象

风力大,风车转动快。

实验结论

风车转动的快慢与风力大小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