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慢性病发病慢下来 需管理好肥胖等六大指标 08

 舍得斋主 2017-06-17

让慢性病发病慢下来 需管理好肥胖等六大指标

专家建议市民充分利用政府免费公共卫生包

2017年06月11日   08: 解放健康讲坛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无图说

  本报记者 孔同 摄影 海沙尔
  
  6月2日下午,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和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33届解放健康讲坛”,在解放日报社举行。与2400多万上海市民息息相关的 《“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即将出炉,本期讲坛围绕纲要,聚焦“让慢性病发病慢下来”的主题。
  讲坛中透露,目前九成以上上海人因慢性病死亡,如能控制锻炼不足、吸烟、血压、胆固醇、肥胖、空腹血糖等六大因素指标,将会减少100万人死亡,使因慢性病早死的概率降低三成以上。同时,上海市政府已为市民提供了社区大肠癌居民筛查、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等各项免费惠民政策,专家建议市民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些免费公共卫生包,帮助自己改善健康状态。
  本次讲坛承办单位为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协办单位为上海新闻广播《活到100岁》;支持单位为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

  健康更是心理和精神的完好状态

  刘远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关于慢性病的坏消息和好消息》

  反思一下,经济发展速度增快,但健康却似乎越来越成为奢侈品,这就是我给你们带来的一个“坏消息”。事实上我们的“坏消息”祸不单行,还有慢性病增加速度变快,呈现出井喷式爆发。13亿人中,一半以上或是已患有慢性病,或是处于亚健康状态,86%的中国人死亡原因正是慢性病所导致。
  患上慢性病是长期因素的积累,而一旦得了慢性病,不但病程长、治疗成本昂贵,可能还要伴随终身。
  但我也有好消息,而且是好事成双。事实上,影响我们的健康有四大因素:遗传、环境、行为、健康服务(即通常说的医疗)。其中遗传只是关于人们生不生病、健康不健康、长寿不长寿等问题的一个小因素,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则是人类的行为。真的要想把慢性病“慢”下来,必须要改变和控制我们的行为。由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改变,也就意味慢性病是完全可控可防的。
  人得了病还得治病,所以该吃药还得吃药,该动刀还得动刀,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早治疗早发现,通过健康筛查,通过和家庭医生的互动,通过参加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及时发现与控制,尽量让更多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这就是我的一个好消息——慢性病是可控可防的。
  更好的消息是,我们要建设健康中国,并且,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到2030年,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将达到高收入国家康水平,并且根据纲要中的定量指标,届时可防可控的疾病死亡率将会下降30%。
  未来,我们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多促进社区家庭医生的签约,让健康中国建设从基层做起。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控制好慢性病的发展。在慢性病方面,可以更多依靠中医的保健养生。
  让健康融入万策,也意味着健康中国的方针,将以健康理念来统领所有的公共政策。一个大项目要不要上?首先要做健康评估,如果对百姓的健康有害,对不起,坚决不上!因此,从国家层面看,经济发展的模式要转为环境友好型,让健康融入工业发展政策、城市规划政策、产业发展政策。
  所谓全民共建共享,也意味着健康不能只靠家庭医生,更不能在生病之后病急乱投医。比如我国由于吸烟造成的疾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00万人以上,吸烟人群比不吸烟人群死亡率高2.5倍,过度饮酒造成的伤亡、疾病、脂肪肝也非常多,这些都需要人们在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
  没有时间运动绝对是找借口。我的母校同济医科大学的老校长80多岁了,6年间组织了7批旅行团去世界各地自费旅行,个个团友都是76-86岁,每个人都背着双肩包。
  什么叫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不生病,更是心理和精神的完好状态,现代人不仅要注意躯体的健康,更要注重心情、心态、心理的健康。而且,身心健康、心身健康会相互影响,让心理强大才更能保证健康。

  市民要充分利用政府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包

  吴凡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院长

  《健康生命不打折——健康上海2030与慢性病防控》

  去年11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上海召开了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会上提出了《上海宣言》。截至去年年底,全上海男女的平均期望寿命是83.16岁,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在2030年的指标中,健康期望寿命目标却只有72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为何不同?主要是因为慢性病打了折扣。
  根据统计,2015年全球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中国有822万人之多,占了全球的五分之一。那么,为什么慢性病是给人们健康寿命带来损失的主要因素?
  从1959年全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到现在已暴增到24.4%,这其中有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但是,绝对的患病人数仍然是上升了。从糖尿病来看,1980年全国只有0.8%的患病人口,现在则增长到12.3%。
  上海的数据更高。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数据,上海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8.4%,现患总人数为600万人;35岁以上糖尿病患病人群达到17.6%,现患人数超过350万人;恶性肿瘤现患率也达到2.5%。肿瘤、内分泌疾病等,从上世纪50年代排名靠后的死亡原因,现已跃居第二、第四位。2016年,上海居民因慢性病死亡占全死因的比例已高达91%。
  根据上海市疾控的调研,上海居民中,与常见慢性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过量饮酒、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食用乳制品不足、食用红肉类过量、食用食盐过量、食用油脂过量、身体活动不足、超重、肥胖等。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的“2030慢性病早死概率预测研究”显示,至2030年,如能控制六类危险因素,将可大幅度降低我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这四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这六类因素包括:如锻炼不足率降低10%,可望减少死亡人口0.8万;吸烟率降低30%,可望减少死亡人口32.6万;血压降低25%,可望减少死亡人口56.4万;胆固醇降低20%,可望减少死亡人口5.3万; BMI(肥胖)停止上升,可望减少死亡人口9.6万; 空腹血糖停止上升,可望减少死亡人口5.7万。如能控制上述所有指标,预计将会减少100万人死亡,使因慢性病早死的概率降低三成以上。
  从政府层面来看,按照上海2030年的健康生活指标,届时我们的人均体育场面积将达到2.8平米,参加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将达到12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超过80%,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达到98%,重要的水功能区域的水质达标率要超过9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
  政府出台了相当多的惠民政策,目前已有社区大肠癌居民筛查、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等,还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自我管理,慢性病社区管理和诊疗等。上海市政府提供给市民的都是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包,很多人虽然知道却仍没有去。
  上海市的常住居民,达到退休年龄且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的人员,全部可以参加大肠癌的免费筛查,目前已筛查了200多万人,发现大肠癌早期比例是53%,是之前发现的4倍。如果早期发现,愈后会非常好。但是我们却发现,最后只有不到5%的人去做肠镜检查。
  为什么不去做检查呢?不认为自己会得癌症的人占62.8%,怕痛不舒服占32.7%,认为初筛的结果不准占21.9%。政府提供的健康服务再多再好,您也要参与,不参与怎么能够享受到服务呢?
  提醒大家三句:凡事要从我做起,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我们所处的环境大家一起来保护,这样才能把健康理念融入万策,共建共享健康的上海。

  专家分享自我健康管理心得:

  控油限盐不吃烧烤、安心睡觉多做运动

  在讲坛的互动环节中,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会长李忠阳表示,对于市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把专家们经过科学研究得出最有效的方法,转变成为自我的行为。她建议大众充分使用政府发放的控盐、控油器皿,腰围尺和膳食控制冰箱贴等健康工具,并建议市民建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平台,依靠团队的力量帮助实现健康目标,培养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一位前来听讲坛的口腔科医生在观众发言环节中表示,口腔病也是慢性病的一种,希望大众能注意检查口腔和牙齿,让口腔慢性病也“慢”下来。吴凡表示非常赞同,她说:“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口腔健康的目标是8020,就是说80岁时还要有20颗牙齿。”有一口好牙,不仅可以让人享受生活、享受美味,更重要的是牙齿的咀嚼功能能够帮助人们全面获取营养。吴凡笑说:“你的身体是靠营养来支撑的,而不是靠药物支撑,吃什么都不如吃食物来得更补。记住,牙齿有病要马上看!”
  参与讲坛的三位专家还分享了自我健康管理的方法。已经61岁的李忠阳身材管理得非常好,她说,这是因为自己在膳食上非常注意,比如说控油限盐、不吃烧烤、口味清淡、多吃清蒸,多吃水果和蔬菜。
  “我还很注意锻炼,一年365天从来没有间断过。”李忠阳介绍自己在50岁时,仍坚持每天跑步半个小时,如今年龄更大后,她就开始练习瑜珈等,每天必须锻炼一小时出一身汗。“我也绝对不会坐很长时间,坐一会,一定要站起来走走。”李忠阳建议大众要有一个良好心态,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做公益项目,多读书,这些都会有利身心健康。
  吴凡对健康的膳食很有心得,她说自己几乎从来不吃油炸食品,控油限盐几乎都做到了。她分享自己的小心得,说:“菜里面就有氯化钠的成分,本来就不需要放盐,比如芹菜、鸡毛菜、枸杞苗、大豆苗、菊花菜、甘蓝都可以不放盐煮。而且,还可以用酱油替代一部分盐,因为“同样咸度口感”,酱油比盐的钠含量要少三分之一。”吴凡建议大家烧菜的时候尽量不起油,在沸水中经过水炒,炒之前放一点点油,油花漂在水上,把菜捞出来既好看又好味,更可以控油。吴凡说:“多吃素食也是好办法,我自己就喜欢吃土豆。”
  刘远立则表示,自我保健只有三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安心睡。”他认为,高质量的睡眠对健康非常重要。他说自己比较乐观,睡眠质量不错,但偶尔管不住嘴,看到好吃的东西多吃几口,特别是忙到深更半夜回家时,还可能会在临睡前吃一点零食。“这个很不健康,所以向大家保证我一定要改进!”刘远立的话立即引来现场一阵掌声。
  他说自己虽然没有时间去健身房,但每天会去挤地铁,把它当成运动的机会,还自我发明了一种“地铁上下运动操”,包括伸展脖子、踮脚尖等。刘远立说:“我特别感谢共享单车,我的手机里有四款共享品牌,大家可以和我一样,尽量多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