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唱一曲赞歌(内有小投票)

 yanyahoo 2017-06-18

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唱一曲赞歌(内有小投票)

2017-06-14 赵明 中国科学报

已经有半年没有更新自己的博客了,原因虽然多方面,但手懒是主要原因之一。开会的时候看到科学网名博、国家名师曹大侠在朋友圈发了自己的一篇新博文,题目是“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唱一曲哀歌”。大概浏览了一下后,给曹老师留言,不是很同意他博文中的一些观点,准备写一篇反驳的博文,顺便借名博的光,也让科学网编辑给戴个小红花云云^_^。老曹很大度地回复:等着^_^


2012年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美国出现了。最有代表性的国际MOOC平台包括Coursera、edX以及Udacity三大平台。2013年,MOOC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国内部分顶尖大学加入Coursera、Udacity、edX三大网络学习平台。除此之外,国内慕课平台后来者居上,尤其以教育部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最具影响力。


我本人在2014年就开始了“慕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多多少少也算有点发言权,下面对曹老师博文里的一些观点逐一反驳一下,【】里的内容是摘自曹老师博文。曹老师为慕课唱一曲哀歌,我就唱一曲赞歌吧^_^。


这些年各种名目的教育改革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多媒体、网络时代更是花样百出,什么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搞得热火朝天,似乎总是在教育的形式上转来转去,靠着这些噱头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专家,搞了一轮又一轮培训、竞赛,有人甚至将这些噱头称为教育的革命,这些真的对教育有帮助吗?


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截止2017年4月,短短的三年时间,已经有118所985、211高校的2000多门课程上线,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13大门类学科;平台注册用户近800万,选课人次接近3000万


有几千万人次通过慕课进行学习,恐怕就不是噱头了,说慕课是实实在在的教育革命应该不为过。不知道曹老师为什么这么武断地就否定了慕课的作用和影响?想当年电子商务刚刚在网上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它,冷嘲热讽、嗤之以鼻的人大有人在。可是现在呢?不说淘宝天猫,你想到的商品,想不到的商品都可以买到,就连买个菜理个发,付费都用手机支付了。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都属于舶来品,他们真的可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吗?如果慕课可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全世界只需要几个世界一流大学搞慕课就可以了


舶来品怎么了?马列主义是舶来品,科学民主是舶来品,你老曹讲授的《复变函数》、《小波变换》哪个不是舶来品呢?^_^


曹老师虽然是学数学出身,但也有犯糊涂的时候。慕课当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退一万步说,即使慕课可以取代传统课堂,全世界也不可能只需几个世界一流大学搞慕课就行了。难道你让中国的学生都听哈佛的教授用英语讲课吗?让二本、三本的学生和北大清华的学生同步学习吗?学校定位不同,培养学生目标不一样,全世界怎么可能只需几个世界一流大学搞慕课就可以了呢?


没人说慕课可以取代传统教学,但传统教学在互联网时代的确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1. 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的是讲解-接受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教师过分地统治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步调,从而使学习者的自主性不能很好的发挥。


2.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主角,忽略学生的感受,学生缺乏参与感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师生交流方式、资源获取方式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智能手机带来的课堂问题。你嘚吧嘚吧讲50分钟,有多少学生能认真听你讲课呢?


而这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实际上“慕课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克服之。


如果翻转课堂可行,学生可以不上学,直接在家对着电脑学习,偶尔回校跟教师讨论一下就行了。


不知道曹老师说的“偶尔”是什么意思?比如我有一门课就是采用“慕课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原来教学计划是32个学时的课堂教学,有了慕课以后,我就拿出一半的课时让学生自己看慕课学习,一半的学时进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使人才培养从以教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转变成为了可能。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看,而且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许多学生课后反映,这种自主式的教学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吸收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也更加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到了社会上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


慕课、微课充其量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知识的形成,还有更重要的思想冲击,作为认知能力、知识面都欠缺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慕课与翻转课堂不可能做到的


实际上,恰恰是在翻转课堂上,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讨论。通过三年的“MOOC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最大的感触就是让教师离学生更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释放出来。


另外,翻转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主动和老师交流,师生感情融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好评。正如有不少同学反映:“MOOC 翻转课堂”的教学真的是很成功的,至少改变了我们十多年的学习方式,很有意思。无论最后自己的成绩如何,收获到的绝不只是知识那么简单。


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慕课、翻转课堂以及微课有没有存在价值?他们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代替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慕课的存在价值在于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翻转课堂的存在价值在于个别专题的研讨,微课的存在价值在于个别知识点的辅导以及教学竞赛。


曹老师认为慕课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已。但我个人认为,慕课的出现,不仅给广大学生,也给教师一个能学习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教师、一流课程的难得机会。可以直接领略世界一流大学一流教授讲课的风采和风格,观察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可以通过感受世界一流大学教授的人格与教学魅力、思想境界和知识底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


结论

教学方法、模式没有最好的,也没有肯定对或肯定错的,适用的就是好的。但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一代年轻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一定不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慕课潮流,浩浩荡荡,这种趋势不可阻挡。


他人观点——科学网博主评论

[4] 李东风


慕课,翻转课堂,本身是一种教学模式而已,无所谓好坏。既不要夸大,也无需贬低。

学科差异很大,不能什么课,什么内容都得采取同一方式。没有一门课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模子。比方说,讲哲学可以不用写黑板,但数学推导就必须写黑板。有的内容形象化适合多媒体,有的内容抽象化未必适合多媒体。有的课可以讨论,有的课无法讨论。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7] 戎可


这些形式 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本身没错 也是好的

坏就坏在 一旦被功利化 排他性地利用 就错了


[10] 黄荣彬


教育学不是科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理性的做法是保持多样性,总有好的,不能由行政主导,一刀切,一拥而上,变成一个面孔。


[12] roycechen


今年听一个专家亲口说的,答疑她根本不在课堂,都是她的研究生在现场辅导,她则在外地讲她的翻转课堂,通过网络或者手机遥控课堂答疑。


你的想法——投票时间


昨天的小投票统计结果如下图:



谢谢各位的参与,今天科报君也准备了两个问题,希望能了解大家的看法!^_^


想参与讨论的老师同学请在留言里发表您的观点。^_^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明科学网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