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这样一个争论: A:“乔布斯说过“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跟随内心和直觉!”所以,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热爱和兴趣,不要有这么多顾虑!” B:“呵呵!我才不信哪一套扯淡的,还是找一个稳定的体制内工作现实!” 校园中的“理想党”和“现实党”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大有势不两立的势头。那么如何解决这个争论呢? 其实这个争论可以不存在。因为它类似这样一个争论: A:“我觉得阿司匹林最好!我吃了阿司匹林特别管用!” B:“放屁!我觉得青霉素最好!” 弱弱地问一句,你们确定双方生一样的病吗? 对!双方病症不一样,用药当然不一样。一切抛开病症去讨论药品效果的说法都是耍流氓! 同样,两个人对职业的需求不一样,自然无法达到共识。 同样是找到一份工作,有的人享受工作中跟同事的感情关系,有的人享受巨大的成就感,有的人享受未知的挑战,有的人享受稳定的生活。 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职业? 首先,你得知道你想从职业中获得什么,毕竟每个人性格和需求不一样。工作中相同的一件事(比如发生争论),有人从中得到尴尬,有人从中得到快乐。所以,不要抛开自己的实际性格和需求来规划职业,别人想要的,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职业需求呢? 请从下图的量表中,选出你最想从职业中获取的3个价值并排序。并借助这张图片思考你自己的职业定位。 (因微信限制不能发大图,查看高清大图,可以关注本主页并回复“职业价值”) 如何使用上图来找到最满意的职业? 上面的12种需求其实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强弱程度的差别。你需要选出你最想获得的3个左右的价值,然后寻找能够提供这种价值的职业:
然后找到职业后,使用上图来定位自己的职场策略。即使在同一公司,不同的职业价值也需要不同的策略。比如,如果你的职业价值是“爬升型”,你需要使用权谋,如果你的职业价值是“关系型”,过多的权谋反而让你缺乏真实的感情,从而毁坏职业价值,降低长期幸福感。 一直以来,我们所谓的职业规划只规划了“where”的问题,我们只去想1年后进投行,4年后回实业。但是“职业规划”不等于“将来去哪儿”!我们还需要规划更加重要的why(自己的真实动机)、how(如何根据不同的职业价值来选择不同的职场策略)、what(自己能够得到的是什么)、who(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等。 而为了规划这些更加详细的内容,你需要了解一份职业能够提供给你的到底是什么。是“关系”、“稳定”还是“探索”“爬升”?不同的职业定位需要不同的职业策略,我相信通过自己观察分析自己的需求,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策略! PS.针对上图的一点声明:
引用:The Careers Group,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相关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