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藏讲坛精彩回顾|如何断定康熙时期佛造像?

 RK588 2017-06-18

佛造像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市面经常看到的还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首先笔者要谈的是康熙时期的造像,康熙皇帝在位的时间比较长达61年,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个皇帝。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康熙时期和后来的乾隆比较,康熙皇帝个人信仰没有特别突出,康熙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大局观非常强的掌权者,的个人的崇拜,对佛教的举动没有像雍正,没有像乾隆,但是康熙非常理性,他的大局观非常强,尤其是在民族政策上,采取“不修长城修关系”的理念,促进了民族融合。


康熙皇帝


康熙在位的时候,康熙皇帝先后册封一世哲布尊丹巴为“大喇嘛”“启发哲布尊丹巴喇嘛”,并赐给金印。史料记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在宫廷设“中正殿念经处”,负责宫中藏传佛教事务,同时兼办佛像造像。


首都博物馆藏药师佛


目前康熙年间遗存下来的造像实物不少,但带有纪年铭文的造像发现不到十尊,大多是没有纪年铭文的造像。康熙时期佛造像延续延续明代早中期,尤其是延续了宣德时期的风格,首都博物馆的一尊造像,是一个药师佛,此尊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顶饰宝珠,面相圆润,五官端正,双眉以阴线钩画,眉间饰圆形白毫,形象生动写实。上身着袒右肩袈裟,右肩敷搭袈裟边角,下身着长裙,衣质厚重写实。衣服上刻满了各种植物纹饰,手法细腻,体现了康熙时造像工艺精细的特点。端身正坐,右手置右膝上执药果,左手放在双膝上。坐具为束腰双层莲花座,莲花瓣肥硕饱满,上面饰有卷草,明显继承了明代形制。值得一提的是莲花座很厚,不是平常看到的半月形,而是接近圆弧形,非常厚,显得很宽大。莲座上三处刻有铭款:一处在座面上,自右至左阴刻一行汉文佛名“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一处在座壁底沿,阴刻一行藏文,意思与座面汉文一样,但为顺读形式;一处在背面座面,自右至左阴刻一行汉文“大清康熙王戊年甲辰月初四诚”。款识不统一,几乎跟乾隆的造像不一样,然而因为这是出自于康熙时期的造像,我们就可以理解这种情况,此尊造像是大清康熙壬戌年甲辰月,因为福月或者什么样重要的事情才造了此尊佛像,是有目的,有缘由。这尊佛像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的一尊康熙纪年藏式佛像。


故宫的这尊观音造像也是康熙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造像,高40多公分,这个造像在工艺上,在风格上最具康熙造像的代表,这个造像目的性,从造像的缘起来讲规格很高,是康熙为他祖母造的一尊造像,台座边缘有很多文字,花冠镂空,上面有很多镶嵌,如头冠、宝缯、耳环、璎珞和各种钏饰,手法细腻,工艺十分精细,每个细小部位都做到了一丝不苟。头冠采用的镂空技法雕出,显得玲珑剔透、精美无比,衣纹装饰很强,衣服很柔软的感觉,台座很宽大,莲花瓣边上装饰性很强,这个造像工艺上体现一种极致,这是康熙宫廷造像,康熙造像工艺上的优点在这尊造像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后来的雍正和乾隆的佛造像就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刚才提到康熙的造像,我们现在虽然发现,带款的不是很多,康熙时期的佛造像凡是纪年款的都是带有目的性所造,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为特殊的目的造像。而当时康熙年间其他大量的造像都是不带款的,这些造像都应该出自宫廷。其实在拍卖场经常会出现一些康熙风格的造像,这些造像的整个品质,跟真正的宫廷造像不相上下,所以这些造像我们判断都应该出自康熙的宫廷,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整个康熙朝佛教的崇奉极为兴盛,不可能仅仅存在几个带年款的造像。众所周知,纪年铭文一直是鉴别宫廷造像的唯一标准,然而这一标准却不适用于康熙宫廷造像,因为康熙宫廷造像尚未形成刻款的统一形式和要求,现在发现的纪年造像皆为具体干支纪年,而且形式亦不统一,这充分说明它们是出自康熙皇帝具体原因和目的下的特殊产物,并不具备普遍和代表性意义。





北京观唐皕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