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糊涂 翁俊安

 翁俊安 2017-06-19
 
 

《随园食单》曰:“用肥鸭白煮八分熟,冷定去骨,拆成天然不方不圆之块,下原汤内煨,加盐三钱、酒半斤、捶碎山药同下锅作纤,临煨烂时,再加姜末、香蕈、葱花……”鸭糊涂,有形非形,似羹非羹,像汤非汤,看上去的确让人“糊涂”。而食之却鲜美滑爽、软嫩柔口,是一道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胃养脾膳食美味。


   “糊涂”,是山东、河南以及苏北一带的一种传统面食,用玉米面或白薯面加水煮成的汤羹类食物;鲁西南地区人们喜欢用小麦面、玉米面、白薯面或各种豆面加入地瓜、南瓜等熬出的一种面糊,叫面糊涂,有稠稀两种,咸甜之分,风味独特;因质地软爽,五味杂陈,是民间一道可菜可饭养生美食。“糊涂”做菜,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更载有一道“刀鱼糊涂”的菜;刀鱼因肉质细嫩刺软,做成“糊涂”,鲜嫩依旧且无骨刺之忧,备受当时达官贵人喜爱。


      鸭糊涂因原料家常和其混和滋味似浓非淡,营养丰沛,味道分明让人们一直钟食,而不是一味“糊涂”的乱烹乱炖菜肴。现今鸭糊涂多用鸭腿替代,白煮七成熟后捞出,手工拆除腿骨,肉撕碎,让其自然冷却,这样可以保持肉质鲜嫩,冷水降温易导致鸭肉变老变柴;山药洗净先略焯水可防去皮后发黑,用刀拍碎,香菇切丝,入少许水发芡实,用煮鸭腿的原汤一起煮开,加黄酒半斤,小火煨烂,撒姜末、葱花、盐料等即成。因其料多而不杂味、香浓而不串味,得以食客青睐。清者清而不寡,浓者浓而不厚,大快朵颐后,感味到中华饮食五味调和至理所在,实为难得的“糊涂”。


       鸭糊涂一名来历,据传与郑板桥有关。袁枚与郑板桥同是县令,一在江宁,一在潍坊,两人未曾相识就彼此耳闻对方才华与相同性格。1757年,郑板桥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此后交情笃深。1763年又相会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卢雅雨的宴席上,临别之时郑板桥手书“难得糊涂”赠予袁枚。袁枚辞去江宁县令,隐居随园,着手食单整理,想起和郑板桥在宴席上吃过一种似羹非羹,似菜非菜鸭肴,于是收于单中,一时无名可起。一日,袁枚偶见墙上挂着郑板桥赠的“难得糊涂”手书,加上郑板桥在山东潍坊做过知县,对糊涂并不陌生,不禁灵感袭来,于是将此菜名为“鸭糊涂”,觉得此名既有山东民间对面食之物混合成糊糊的统称,又有怀念挚友郑板桥的深情厚意,可谓一石二鸟。于是,鸭糊涂便随着《随园食单》流传于民间,后厨们又不离其宗加以改良,成为当今一道养生进补美味佳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